导言 资本的本质及其运行概论 1
第一章 商品货币经济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
第一节 商品货币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14
一 商品的内部矛盾及其运动 14
二 交换过程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39
三 货币及商品流通内部矛盾的展开 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54
一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有效运营商品 55
二 全面认识和正确运用价值规律 57
三 货币流通的调节 59
四 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原理 65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70
六 拜物教与腐败 72
第二章 货币资本化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主义的资金运营 76
第一节 货币资本化的形成机制 76
一 资本的运动形式及其本质 76
二 资本增殖与商品经济规律的矛盾 80
三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营 85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营的目的 85
二 流通领域不是资金增值的源泉 86
三 劳动力与“共余价值”的创造 86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 89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89
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89
二 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94
三 劳动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 97
四 工作日的界限及正常工作日的确定 99
五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 101
第二节 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 103
一 “绝对共余价值”的概念与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 103
二 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与粗放式经营 104
三 不同生产要素在资金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104
四 资本最低限额与划分资本主义企业的界限 106
第四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 108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08
一 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 110
二 协作——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 113
三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 116
四 机器和大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适当形式 121
第二节 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 132
一 “相对共余价值”的形成机制与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 132
二 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和集约式经营 133
三 建立自主革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133
四 合格的市场主体的塑造和企业制度的改革 134
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的统一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两种增值形式的统一 138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的统一 138
一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统一 138
二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变化的规律 142
三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143
第二节 两种“共余价值”的统一——两种资金增值形式的统一 144
一 “共余价值”两种形式的统一 144
二 “共余价值”量的增长规律 146
三 协作劳动与劳动价值观念的扩展 146
第六章 工资与社会主义的分配机制 149
第一节 工资 149
一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149
二 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工资的国民差异 1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机制 158
一 社会主义的工资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158
二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 159
三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工资制度及其调节机制 161
四 财富分配差距过大、形成原因及其调节 162
第七章 资本积累与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积累机制 165
第一节 资本积累机制 165
一 简单再生产 166
二 积累和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170
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76
四 资本的原始积累 1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积累机制 191
一 社会主义资金积累的实质和资金积累机制 191
二 资金构成高位化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93
三 生产的积聚和集中与资源配置的优化 196
四 物质再生产和劳动人口再生产的协调 197
第八章 资本的循环与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机制 201
第一节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201
一 货币资本的循环 203
二 生产资本的循环 210
三 商品资本的循环 213
四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2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机制 217
一 产业资金质的分割与量的比例的规律 218
二 产业资金各部分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进行的时空配置规律 218
三 资金运动的目的、手段和制约条件的统一 219
四 完善我国企业资金循环机制 220
第九章 资本周转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222
第一节 资本周转 222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 222
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及其不同周转方式 223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与周转周期 228
四 劳动期间及其对周转的影响 232
五 生产时间及其对周转的影响 234
六 流通时间及其对周转的影响 235
七 资本周转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236
八 资本周转对资本增殖的影响 2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及其有关问题 242
一 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不同管理原则与方法 243
二 合理控制生产周期长的产业的发展规模 244
三 缩短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 245
第十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协调机制 248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248
一 导论 248
二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及其平衡条件 249
三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2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协调机制 274
一 社会生产的比例和平衡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274
二 比例、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问题 278
三 社会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相互制约关系和产业结构问题 281
四 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 284
五 社会再生产中各项基金的形成和用途 289
第十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与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 291
第一节 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 291
一 成本价格和利润 291
二 利润率 296
三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299
四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300
第二节 建立节约高效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 304
一 两种成本、利润学说的根本区别 304
二 建立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305
第十二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与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 312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12
一 部门利润率差别的形成及其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 313
二 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19
三 竞争与一般利润率的形成机制 3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 346
一 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346
二 价格形成的基础 348
三 价格形成机制 350
四 价格形成与市场条件 351
五 市场机制作用的协调和规范 352
第十三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与我国利润率下降问题及对策 355
第一节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355
一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本身及其两种矛盾表现形式 355
二 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各种因素 358
三 利润率下降及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展开 361
第二节 我国工业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365
一 我国工业利税率的下降趋势 365
二 我国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下降的原因 366
三 企业资金利税率的下降和由此产生的矛盾 368
四 对策 370
第十四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实现机制与社会主义的商业经营机制 373
第一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实现机制 373
一 商品经营资本的运动形式、职能和作用 374
二 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实现机制 378
三 商业资本的周转和商业价格的形成机制 381
第二节 商业和第三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经营机制 386
一 商业、第三产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86
二 商业利润和商业价格 390
三 商业流通体制和经营机制 391
第十五章 生息资本与社会主义的金融机制 394
第一节 生息资本 394
一 生息资本和利息 396
二 利息的界限和利息率的调节方式 400
三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403
四 生息资本的拜物教性质 408
五 资本主义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 410
六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412
七 虚拟资本的性质及其运动特点 417
八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420
九 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4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机制 429
一 生息资本、现代信用制度与我国信用制度改革 429
二 利息和利率 431
三 发挥银行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 432
四 两权分离与股份制 435
五 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及其形成机制 437
六 化解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 441
第十六章 地租形成机制与社会经济的基础结构 444
第一节 农业经营与地租的形成机制 444
一 导论 445
二 级差地租及其形成机制 449
三 绝对地租及其形成机制 457
四 非农业地租土地价格 462
第二节 农业——社会经济的基础结构 466
一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467
二 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农业经营机制 471
三 土地资产的运营问题 475
第十七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劳动价值论与要素分配论 479
第一节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479
一 三位一体的公式 479
二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484
三 竞争的假象 485
四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489
五 阶级 493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与要素分配论 493
一 一场具有深远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争论 494
二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495
三 关于生产要素价值论和按要素分配 500
四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503
主要参考文献 507
后记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