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性之辨 人格主题与魏晋玄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维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10064024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魏晋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学术思想的活跃程度,其哲学思辨的理论深度,以及对整个社会人生的影响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一时期作为占主导潮流的哲学形态是玄学。才性之辨是魏晋玄学的四大论题之一(还有有无之辨、言意之辨、名教与自然之辨),主要探讨人的本质构成及才性诸方面、诸要素的关系,是在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关系问题,其主旨是如何凸显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其哲学的意义是从理论上讨论人的本质构成和个性的价值,而最终落脚到个体人格和理想人格问题上。

序&余敦康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才性之辨的哲学意义 6

第三节 才性之辨的史料与方法问题 9

第二章 人物品评与才性之辨 15

第一节 名士与清谈 15

一、名士 15

二、清谈 17

第二节 人物品评与用人制度 20

一、汉代察举制 21

二、曹操的“唯才是举” 26

三、九品中正制 28

第三节 人物品评与自我标榜 30

一、人物品评 31

二、自我标榜 37

第三章 刘劭《人物志》的才性理论 42

第一节 才性问题的本体溯源——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42

一、本 42

二、理 46

三、道 48

第二节 才性关系的价值取向——仁者,德之基;智者,德之帅 50

一、性 50

二、材(才) 51

三、才性关系 52

四、才性的价值观 54

第三节 理想人格的本体建构——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58

一、中庸、中和 59

二、平淡、聪明 60

三、得道 63

第四节 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进德不止,学以成才 65

一、进德不止 65

二、学以成才 69

第四章 《才性四本论》中的同异离合 71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才性概念 72

一、“性”概念辨析 73

二、“才”概念辨析 83

第二节 “才性四本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92

一、“才性四本论”的形成过程 93

二、“才性四本论”的演变过程 98

第三节 《才性四本论》与名辩学的关系 101

一、才性之辨与名辩学的关系 101

二、从名辩学看同异离合的含义 106

第四节 《才性四本论》中的同异离合 113

一、才性同 113

二、才性合 117

三、才性异 123

四、才性离 125

五、《才性四本论》之本末辨析 127

第五章 才性之辨与魏晋玄学 136

第一节 才性之辨与玄学主题 136

一、才性之辨与玄学的共同主题——理想人格 136

二、才性之辨与玄学本体论 139

第二节 刘劭《人物志》与王弼“贵无论” 142

一、“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142

二、“以自然为性”的玄学潮流 149

第三节 才性之辨与情性之辨 151

一、才性之辨与情性之辨的关系 152

二、刘劭的平淡与遂志的情性观 153

三、王弼的圣人有情论与情性之辨 157

四、嵇康越名任心的情性观 162

第四节 才性之辨与明胆之辨 164

一、明胆之辨在才性之辨中的地位 164

二、明胆之辨的内容和意义 166

三、“至人”的理想人格模式 169

第六章 才性之辨的历史影响 174

第一节 才性之辨与中国古典文论 174

一、才性 175

二、情性 176

三、才性关系 177

四、价值取向 180

第二节 才性之辨与宋明心性之学 182

一、由才性之辨到宋明心性之学 182

二、才性之辨与宋明心性之学的同异 184

第三节 才性之辨与理想人格的追求 187

一、个体人格的剖面 187

二、理想人格的追求 190

第四节 才性之辨与魏晋清流 194

一、现代学者对“清谈”含义的辨析 195

二、《世说新语》“清谈”、“清言”之含义辨析 196

三、《世说新语》“清”之含义辨析 198

结束语 206

主要参考文献 209

附录:“才性之辨”研究概述 220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