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庚子勤王运动 3
一 兴汉会与自立军 4
二 兴中会与保皇会 11
三 革命与革政 37
四 馀论 48
庚子孙中山上书港督卜力述论 52
一 问题的提出 52
二 两广独立 55
三 拟定与递交 61
四 宗旨与策略 68
孙中山生平活动史实补正(1895—1905年)——《孙中山年谱长编》编辑札记 75
一 澄清史实 77
二 补正细节 91
三 资料与问题 99
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 108
一 倚重读书人 108
二 交往联系 112
三 群相推崇 118
四 思想互动 127
孙中山与留日学界 134
一 初期关系 134
二 失之交臂 145
三 翘首以待 154
四 结大团体 162
孙中山与同盟会的成立 168
一 舍弃兴中会? 168
二 全国领袖 175
三 旧说新解 181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 187
一 文化英雄 187
二 统一与反满 191
三 天下为公 195
孙中山与新加坡华侨 202
一 早期联系 202
二 《图南日报》 206
三 建立同盟分会 210
四 革命大本营 212
五 拥护共和 219
胡适与孙中山——从新文化运动到国民革命 224
一 新文化的同路人 224
二 善后会议 232
三 国民革命 244
陈炯明事变前后的胡适与孙中山 253
一 接近孙“系” 254
二 统一与分治 259
三 苏俄与中共 265
四 依然同道 278
孙中山革命程序论的演变 287
一 绾以约法 287
二 共和与专制 294
三 革命方略 300
四 约法与《临时约法》 304
五 由约法而训政 307
六 始终不渝 312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 319
一 语言工具 320
二 偏好史地 326
三 信而不泥 333
信仰的理想主义与策略的实用主义——孙中山的政治性格特征 343
一 政治性格的两重性 344
二两重性的适度 356
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亚洲观 366
一 强国取向 366
二 本位中心 374
三 济弱扶倾 383
辛亥前后戴季陶的日本观 389
一 了解与警惕 390
二 头号大敌 395
三 捩转潜因 402
《戴季陶文集》与戴季陶研究 410
一 戴季陶其人 410
二 文集的编辑 417
三 日本观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