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早期电影轨迹(1905—1932) 9
第一节 大众电影梦寻 9
第二节 叙述的起步:触摸胶片影像 17
第三节 电影之像与意识纷呈 25
第四节 娱乐论与声画叙事 33
第二章 民族、革命与民间性(1932—1937) 49
第一节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持 49
第二节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责任体 60
第三节 重叠的印记 70
第四节 想象性介入 77
第三章 艺术态度与民族主义:从“孤岛”到大后方(1937—1945) 91
第一节 直接时代感 91
第二节 抒发个人胸臆与亚洲主义的偏执 100
第三节 戏外戏中 110
第四章 电影的政治学与美学(1945—1949) 123
第一节 电影与良知的辩证法 123
第二节 追求电影的精神共享性 131
第三节 品质的深化与提升 138
第四节 主体与世界之间的对位和变奏 146
第五章 新的出发:曲折发展(1949—1976) 159
第一节 电影,作为一个新世界的完整话语 159
第二节 主客体互渗的存在 168
第三节 清晰而明确的主题 176
第四节 电影:活着还是死去 181
第六章 位移·叙事(1976—1989) 197
第一节 强有力的时代转折 197
第二节 以影载道 209
第三节 创新激情 222
第四节 第五代,电影的异数 234
第七章 镜头与市场共舞(1990—1999) 255
第一节 分裂而又交织的电影意识的转捩点 255
第二节 寻找市场对话的可能 267
第三节 相互交换位置的运动 272
第四节 追寻电影之美、智慧与自由的发展 281
第八章 归根想象:银幕、政治与个体性(2000—2007) 293
第一节 根之守望与想象 293
第二节 现实,或形式及其历史意识 300
第三节 电影造就的对话 311
第四节 大片及其他:电影多维主义与产业化 321
征引文献 337
结语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