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论炎帝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3
论姬姜二族的“三缘”关系 11
宝鸡北首岭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21
弘扬姜炎文化的现实意义 28
“五帝”、“三代”时期宝鸡炎帝裔族考略 32
炎帝与中华民族的重农思想 40
炎帝与中华医药文化 46
炎帝与中华饮食文化 50
炎帝与中国原始音乐文化 55
论姜炎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 60
论炎帝称谓的文化意蕴——兼论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 72
炎黄二帝与华夏族发端 90
炎帝族的起源与迁徙 101
“姜水”新解 114
炎黄二帝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125
关于炎帝研究中的几个学术问题 140
“炎黄子孙”称谓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 161
炎黄二帝与中华姓氏文化 171
宝鸡:炎帝故里姜炎文化的发祥地 188
再论姜炎文化 209
炎帝与羌·禹——兼谈姜炎文化与羌禹文化 219
炎黄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229
炎黄与和谐文化 238
炎帝与姜炎文化研究述论 247
炎帝与姜炎文化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257
中国宝鸡炎帝节姜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62
姜炎文化与周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267
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73
炎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277
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87
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297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304
宝鸡炎帝·姜炎文化研究十年述评 312
回顾·体会·展望——宝鸡炎帝研究会 323
《炎帝与汉民族论集》前言 333
《宝鸡炎帝故里》前言 342
祭炎帝文(十二篇) 344
陈仓文化论 361
渭水文化论 379
简论秦汉以前宝鸡渭水流域的生态环境 394
苏蕙《璇玑图诗》的审美价值 403
渭水流域史前文化的文明化过程 411
试论周原在周人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422
春秋战国时期秦学术文化落后原因分析 432
秦汉社会“主导思想”的嬗变及其意义 443
黄帝研究四题 451
晋南地区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466
也谈“宝鸡”名称之由来 482
关于宝鸡历史文化地位的思考 489
中华之魂民族之根——河南郑州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498
宝鸡建城年代初谈 505
齐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简析 508
炎帝(人文资源+与宝鸡旅游座谈会综述 514
首届中国汉文学《璇玑图诗》研讨会综述 520
校勘公允考论翔实——评《诸葛亮集笺论》 525
一部研究先周文化的力作——读刘军社《先周文化研究》 529
恋宝鸡情结写陈仓春秋——纪念梁福义先生逝世三周年 534
“故乡永远在我心上”——怀念许启贤先生 538
位卑未敢忘忧国——简析王宁贤等五位农民护宝精神及其意义 543
大家风范良师益友——张岂之先生与宝鸡炎帝·姜炎文化研究侧记 549
永远的怀念——悼白冠勇老师 555
炎帝与宝鸡旅游文化 561
宝鸡旅游要打炎帝牌——也谈宝鸡旅游形象的定位 571
宝鸡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特点 578
文化:城市的灵魂——建设“文化宝鸡”思考之一 593
激活市区旅游创建旅游名市——建设“文化宝鸡”思考之二 595
唱响炎帝品牌打造宝鸡旅游新形象——建设“文化宝鸡”思考之三 598
宝鸡:全球华人的老家——建设“文化宝鸡”思考之四 602
增强“城市记忆”提高城市品位——建设“文化宝鸡”思考之五 605
西府民俗文化的资源、价值与开发利用 609
加拿大亲历记 638
青海湖·月牙泉·天池 674
炎帝故里话姜姓 677
夜宿天台山 684
钓鱼台谒古 689
宝鸡社科二十年 695
《社会科学与我同行》前言 706
社会科学使我受益终生 709
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719
祭父文 715
祭母文 716
论著、编辑和学术活动索引(1988—2007年) 717
后记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