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蒋介石1887年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他原本是一介山野村夫,出道、成名并不很早。用他自己的话说,21岁入党,27岁孙中山才单独召见。发迹主要得益于陈其美的推荐和孙中山的重用 3
蒋介石就任的第一个重要职位是黄埔军校校长。他日后能独掌权柄,建立蒋家王朝,实发迹于此。这大约是军校的创始人孙中山所没料想到的 7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算不上元老,在众多的前辈面前,只能以学生自居。然而他却能使地方军阀俯首称臣,党内党外束手就范,其政治手腕可想而知 12
发动内战失去民心,腐败瓦解了国民党政权,拒绝土改失去了农民,最后失去了大陆 17
蒋介石诸项措施的实施,对于确保蒋家小朝廷在台统治与挽救经济危机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死后留下一份遗嘱,引来众多猜疑。棺材里到底放了几本书、哪些书,至今仍是个谜 25
二 李宗仁:倦鸟回巢,叶落归根李宗仁生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他平定广西,参加北伐,进行中原大战,八年抗战中有着不凡的表现。1948年,不顾蒋介石的反对,一意参加竞选,最终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副总统 33
大军迫近,美援无望,素有问鼎之志的桂系在蒋介石内忧外困之际,向其施加强大的舆论压力,蒋无奈下野。李终于如愿以偿,但只不过是代总统,捡到的是一只烫手的山芋 37
李宗仁自上台之后,便处处受蒋介石掣肘,内外交困而又无可奈何,只得用同共产党谈判这一招,图谋寻求划江而治。但共产党是谈得成谈不成都要过江的 40
4月23日,李宗仁离开南京,直飞桂林。大陆一再丢失,白崇禧劝他去台湾,李勃然大怒说:王八蛋才去台湾。以身有疾病为由,赴美就医,被台湾国民党当局罢免“代总统”职务 45
李宗仁于1965年7月偕夫人郭德洁毅然从美国回归大陆,消息传来,轰动世界。1969年1月,他在弥留之际写了一封信,被周恩来称作历史文件。死后,骨灰被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50
三 陈诚:遗嘱中不提反共在大陆的陈诚以“土木系”起家,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其夫人亦为蒋所选,曾被称作“大元帅的袖珍本”。丢了东北后,悄然去台北,为蒋介石退台进行部署 65
在大陆败亡之际,陈诚被派去经营台湾,为蒋家小王朝营造了存身之地。他为蒋介石所倚重,官运亨通,曾任“行政院长”、“副总统”,为台湾当局炙手可热的人物 70
陈诚红透半边天,但在蒋介石的“传子计划”面前,他只能“识时务”地急流勇退。逝世后,极尽哀荣。晚年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 76
四 白崇禧:猝死于公馆少年从军,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功劳很大,有“小诸葛”之称,并与李宗仁、黄绍竑等人组成新桂系,虽听命于蒋介石,却又不断地制造麻烦,给蒋介石难堪 83
白崇禧主张“守江必守淮”,蒋介石恐统一华中、华东军事指挥,白氏势力太大,结果丢了江又丢了淮。小诸葛“人算不如天算”,丢尽大陆去台湾 88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蒋桂水火不容,白崇禧又多次参与反蒋、倒蒋,为何最后还是跟蒋介石上了台湾这条贼船?其结果又如何?颇令人费解 92
晚年曾遭暗杀。不明不白地猝死在公馆中 99
五 何应钦:淡出权力中心何应钦曾是蒋介石的宠臣,左右侍奉数十年。1945年8月21日,以中国陆军总司令的名义在湖南芷江接受日本代表的投降。9月9日,又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正式接受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 107
1948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何应钦为战犯后,他却忙着与共产党谈判,但又没有谈的诚意 115
在蒋介石一生的三次下野中,有两次与何应钦有关。到台湾后,何深居简出,不闻政事,表示要“闭门思过”。他一方面表示有归隐之意,另一方面又不放过任何表示支持蒋的机会 118
何应钦一生生活检点,在那个年代里面对不能生育后代的发妻,不嫌弃,不纳妾,可谓难得。何应钦养生有三大秘诀:以宽忍为怀、生活要有规律、要相信医生 125
六 顾祝同:在台重登显位由于在广州粤军中与蒋介石的交情,顾祝同从此走上发达之路,并成为“五虎将”之一。西安事变后,顾因为其“左右逢源”的举动而四面讨好。后策划皖南事变,血债累累 135
在解放战争战场上,顾祝同执行蒋介石的“哑铃攻势”,但在山东尽折其锐。其后,他的官越做越大,打仗却一败再败。丢掉大陆后,于缅甸游击又无建树,只有逃回台湾 140
由于对蒋介石忠贞不贰,顾祝同一生官运不衰,去台后又被圈定为替蒋经国保驾护航的“辅国大臣”,重登显位,多次提拔、指导蒋经国。终老于台北“三军总医院” 147
七 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因是陈其美之侄,深受陈其美金兰之弟蒋介石的青睐,早年在上海的活动已尽显其过人才智。为黄埔军校招兵买马,不负蒋氏重托,顺利完成多项任务 155
“蒋家天下陈家党”,陈果夫把持国民党党务,列四大家族之中,还身兼“教育家”、“理财专家”、“美食家”、“杂家大师”几种角色,著作达190万字,胡适称他为“近代中国一个了不起的人” 157
为了给蒋经国扫清道路,“二陈”去台后即被蒋介石开刀,重权尽失。肺病缠身,缠绵病榻,却无钱买药,生活极其窘迫。死后蒋介石方感“痛失元良” 163
八 陈立夫:期盼两岸统一陈立夫早年求学匹兹堡大学,因叔侄之缘得助于“蒋三叔叔”,“蒋三叔叔”对他说:“要开矿,就开革命的大矿。”于是放弃实业救国,开始了仕宦生涯,且青云直上 173
与兄共创CC系,“宁要一个孙猴子,不要一百个猪八戒”,着力培养特务,屡施暴行,势力显赫一时。策划“政大风潮”,反对“太子教育长”,不当“孙子学生”,惹怒蒋氏父子,留下后患无穷 176
蒋经国当权,CC系解体,陈立夫无奈赴美养鸡近20载,晚年积极提倡“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反共老人要做联共先锋” 184
九 孔祥熙:客死异域孔祥熙人称山西首富,娶了个善敛财的夫人宋蔼龄,从此凭借姻亲关系、家族势力开始飞黄腾达。他与宋子文不同,对蒋介石这位连襟言听计从,成为蒋氏政权的“聚敛之臣” 193
在美国,孔祥熙貌似当寓公,实则替蒋介石做着暗中牵线的角色,积极为其服务,被美国人称为“院外援华集团的神经中枢”。但由于蒋家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收效并不大 200
孔祥熙重踩国土的时间 1962年10月23日。这天,台北松山机场高官云集。蒋介石夫妇、陈诚夫妇、张群、于右任、谢冠生、谷正纲、黄伯度、黄季陆、陈嘉尚等都到机场迎候 204
十 宋子文:被鸡骨鲠死宋氏家族长子,国民革命初期,出掌财政,确保北伐之后援。南京政权时期,联络沪地金融家,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废除厘金和银两制。是中央银行的总裁和中国银行的董事长,中国的财神爷 209
进入政界,宋子文先任外交部长,为抗战争取大量外援,在外蒙问题上持强硬立场。后任行政院长,企图挽救国统区经济于危机之中,却惹得民众怨声四起,只得黯然离职 215
宋子文贩卖枪支,进行金融活动,大肆攫取财富,扩大金融帝国,并积极在金钱上支持院外援华集团,影响甚大。晚年竟误吞鸡骨而亡,让人啼笑皆非 220
十一 张群:长跑多笑,活过百年张群与蒋介石是日本留学时期的同学和密友,他是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老手。他八面玲珑,唯蒋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有人说他连蒋介石的妾都算不上,只能算个婢女 225
凭着巧舌如簧,他不着痕迹地把青年党从民盟里拉了出来,并让龙云放他去了台湾。但在政治方针上,他只是蒋介石的影子,并说自己是个厨子,主人喜欢吃什么菜就做什么菜 230
老年的张群闲来无事,便著书立说。谈修养,说喝酒,论爱情,并宣称:“人生七十才开始,六十几岁还在摇篮中。”还参加了“三张一王”转转会,自得其乐,悠哉,悠哉 237
十二 翁文灏:返回大陆 重施所长翁文灏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因感于蒋介石知遇之恩,而步入政坛,成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并多有建树。翁文灏以学者身份参政,仍不失其书生本色,得到好评 243
抗战胜利后,翁文灏原打算辞职回到自己心爱的地质事业中去,却糊里糊涂地当上了行政院长,他已难下“贼船”,看着刺眼的“战犯”名单,他仰天长叹:“晚了” 248
翁文灏曾决定在共产党拟定的和平协议上签字,但由于李宗仁不同意而再酿大错。他决定“悬崖勒马”,“弃暗投明”。1951年,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人民的行列之中 251
翁文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人士,中共方面对他礼遇有加。他临去世前仍“劳心国事”,在地质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地质科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257
十三 孙科:回台任“考试院院长”在孙中山的影响下,他刻苦读书,诚笃好学,获得博士学位。在伟人父亲的光环下,学贯中西的留美博士开始走上政治生涯 265
作为国父孙中山唯一的男嗣,孙科经常是各派人马争相争夺的政治势力。后受蒋介石提携、利用,参与副总统竞选,进行府院之争,成为蒋介石的一块政治招牌 269
孙科逃出大陆后到了美国,流落海外十余年,以种菜为生。晚年回到台湾后,任“考试院院长”,时常充当一些配角,仍脱不了木雕偶像的命运 276
十四 吴铁城:一生反共吴铁城早年忠心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国民革命时期,他弃明投暗成为新右派,破坏工运,参与谋害廖仲恺,两度替罪入狱,最终投入蒋介石怀抱 287
吴铁城游说张“少帅”,促其东北易帜。他对日屈膝投降,难逃爱国律师正义之拳。他有心敛财,却无力保城;有心反共,却无力抗日。真是蒋家王朝的“铁城”,人民之罪人 291
国民党大势已去,吴铁城风尘仆仆,充当“巡回大使”,继续为蒋家王朝卖命。可蒋介石已经用不着他了,他还大摆“铁老”的架子,自然要碰一鼻子灰。因不堪其辱,满怀怨气长眠不起 296
十五 王云五:当上了博导王云五出身学徒,没有一张像样的文凭,却荣登出版业巨子的宝座。商务印书馆成就了王云五,他是总经理,把个书馆办得有模有样。1937年7月出席了蒋介石召集的庐山谈话会 303
由商界到政界,一路青云直上,在各大党派之间左右逢源,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当过经济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后搞出个“金圆券”事件,结果臭名昭著,备受指责 306
到台湾后,先后担任“考试院、行政院副院长”,推行改革却无成效可言。淡出政坛,担任博士生导师,在台湾有“博士生之父”之称。经营商务,也颇有所得,后因肺炎去世 311
十六 戴季陶:油尽灯枯戴季陶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国民革命时期著《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阉割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合理内核,破坏国共合作,成为反共之理论权威 319
戴季陶成了蒋介石的打手,一会用宗教麻痹人,一会又用孔子学说迷惑人。任考试院院长倒想做点事,却一事无成。西安事变中,主张讨伐,为蒋所不容。后在许多问题上与蒋相左,逐渐失庞 323
戴季陶曾嘲笑陈布雷的自杀行为,但他于1949年2月11日,面对窗外的风雨,自感油尽灯枯,步了陈氏的后尘 326
十七 吴鼎昌:暴死香港吴鼎昌,出身于师爷世家,这令他具有一种投机钻营,左右逢源的天赋。从大清到民国,他始终脚踏两只船,政坛商场两不误,真可谓“刀切豆腐两面光,输也吃糖何况赢” 333
吴鼎昌接办《大公报》,对国民党“小骂帮大忙”,这成了他投靠蒋介石的敲门砖。摇身一变为政学系的门客,蒋介石的鹰犬 336
抗战胜利了,吴鼎昌为国民政府文官长。为蒋出了个馊主意: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没想到弄巧成拙,搞得国民党好不尴尬。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一败千里,他感叹“已难以下船了” 342
十八 熊式辉:成为一介草民熊式辉,早年留学日本,思想右倾,善于钻营,顺“蒋风”而使舵,深得蒋介石的欢心。1931年飞机失事之后,他转入政界发展,开始了对江西的十年黑暗统治 347
熊式辉在江西主政十年:围剿红军、鱼肉百姓;走夫人路线,攀“太子”关系,拍蒋介石的马屁。有人送对联讽之:“半世姻缘兼两顾,一生事业在三湖” 350
抢夺东北,熊式辉大败而归,从此失宠于蒋;逃离大陆,滞留香港,却屡遭无妄之灾;拒返故土,漂泊异乡,到台湾备受冷落,最后讪讪而去,病故于香港 357
十九 张厉生:晚景凄凉张厉生是李大钊的同乡,周恩来的同学,但与后两人却是“道不同,不相与为谋”。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就一头扎进国民党的怀抱。从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363
张厉生不仅是CC派成员,还是陈诚派的中坚,但始终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游说华北诸将领“拥护中央,服从领袖”,又统一华北党务,组织“诚社”,深得老蒋的欢心,官至行政院副院长 365
逃往台湾后,张厉生与陈诚配合默契,共同经营台湾,政绩突出,深得蒋介石垂青。后任“驻日本国大使”,蒋介石把日本与台湾的疏远归咎于张厉生。从此,他赋闲在家,郁郁而终 371
二十 朱家骅:为人作嫁朱家骅自少年起就素怀大志,倾心革命,但以书生身份从政,难免挫折。他出言不逊得罪了蒋介石,转任广东大学教授又因祸得福,整顿广东大学使他名声大振 377
朱家骅以书生参政,在教育方面建树颇多。他整顿中山大学,改革中央研究院,保护故宫珍宝。在派系争夺方面也有一手,他组成“新CC系”,与陈氏“CC系”不分伯仲 380
朱家骅在台湾重振中央研究院,可谓煞费苦心,最后却不得不默然告退,让位于王世杰,后者于中央研究院无尺寸之功。真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387
二十一 王世杰:希望墓碑刻上武汉大学校长衔王世杰早年留学欧洲,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法学专家。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并创办《现代评论》。后创建武汉大学,为校长,倡“开明办学”之先河,倡“兼容并包”之精神,功在千秋 393
得蒋介石赏识,出任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影响蒋介石的诸多决策。促进对英外交,并将其与对美苏外交视为同等重要。正确处理同中共关系,并不十分主张消除“异党” 400
抗战胜利后,王世杰接受了一幢洋房和一辆汽车。而其主要功绩,则是签订了两个遭人非议的中美、中苏友好条约。王世杰任外交部长,为人严肃,用人为才,倒不似国民党旧官僚 403
国民党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出逃,据说得到王世杰的支持,酿成轰动台湾的“王世杰案”。王被迫下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生前的遗愿是在墓碑上刻下“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之墓” 408
二十二 顾维钧: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顾维钧,是“民国三大美男子”之一。他极有才干,加上一张漂亮的面孔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好运,真可谓“官运与桃花运并享”,他的三次婚姻分别“主贵”、“主富”、“主爱”,真是令人羡慕 413
巴黎和会,再一次证明了“弱国无外交”,但这一回却令顾维钧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他拍案而起,怒斥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这一幕,当真是他一生中最为意气飞扬的时刻了 417
北洋政府时期,官员轮替犹如走马灯,独有顾维钧岿然不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以他独存的才干和不附党派的独立人格赢得了各方的敬重,得以为国家利益而尽绵薄之力 422
在国民政府,顾维钧仍受重用。为了抗日,为了中国的利益,他周旋国际社会,并极力促成各派共组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董必武作为共产党代表出席了旧金山会议 424
到台湾后,顾维钧仍在为蒋家王朝的“外交”而努力。但“落花流水春去也”,许多国家抛弃了台湾,顾维钧的努力,都无功而返,他感到该辞职了。后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 428
辞职后的顾维钧生活平静,又娶了一个新太太,好像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晚年致力于回忆录的写作。逝世之后,好评如潮,可谓“善始善终”了 435
二十三 宋美龄:无可奈何花落去宋美龄从小受的是全方位的西式教育,回国后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上海社交界的名流。由于她“非英雄不嫁”,与蒋介石一拍即合,两人的婚礼盛极一时 441
婚后,宋美龄以“第一夫人”和“私人秘书”的身份伴于蒋介石身边。西安事变时,她只身赴西安营救蒋介石。抗日战争中,她登上美国国会讲坛,刮起“宋美龄旋风”,为中国带来大笔外援。蒋介石说她的价值相当于20个师 447
到台湾后,由于蒋介石有意扶持蒋经国,宋美龄“第一夫人”的位置日益礼仪化,蒋介石去世后,她逐渐淡出台湾事务,赴美长期休养。1995年在美国国会上出席专门为她举行的敬酒会 457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自己的寓所,在睡梦中安然去世。宋美龄的去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她的灵柩暂厝于美国纽约芬克里夫墓园 467
二十四 吴国桢:与蒋介石隔海对骂在南开中学,吴国桢与周恩来同学不同道,到美国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毛遂自荐,获李宗仁赏识,当了汉口市市长。从此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477
抗日战争时期,吴国桢任重庆市市长,主政重庆,“周恩来使他伤透了脑筋”。任上海市市长,反对蒋经国“打虎”,“太子道”不如“皇后大道”,结怨于蒋经国,埋下以后祸根 479
逃向台湾,吴国桢任台省主席,治理社会,复兴经济,争取美援,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蒋氏欢心。但与蒋经国发生冲突,反对蒋氏父子的“家天下”,招来天下第一大忌 483
随着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吴国桢的作用日渐减少,由于害怕再遭暗算,辞职出国。又由于“王世杰案”,他与台湾隔海对骂。他曾想效法李宗仁回祖国大陆,却未能成行 489
二十五 刘峙:深居简出 不问外事刘峙少小飘零,身世凄凉,养成了忍耐的性格,以“浑容”自勉,入黄埔之后开始追随蒋介石,他无主见但有忠诚,无才华却有运气,被人称做一员“福将” 497
抗战爆发后,刘峙丧师失地,赢得“长跑将军”之称,被调任闲职。他一生贪财,并因此酿成重庆大隧道惨案。抗战胜利之后,被重新起用,一开始便上书“剿共” 504
淮海战场携带细软,仓皇而逃,逃到九龙,被土匪抢劫一空。晚年不问外事,以写作打发时间 507
二十六 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早年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称赞他是“血性男子”。国民革命时期,积极投身革命。蒋介石背叛革命,程潜心中常有解不开的情结,埋下了日后起义的种子 513
参加新中国建设,鞠躬尽瘁。毛泽东在中南海为他划船,传为一段佳话。“文革”中受到多方保护,但他心力交瘁,1968年溘然长逝 519
二十七 薛岳:主持“国大”八次会议薛岳幼怀大志,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行为较为左倾。1927年,他甚至建议扣押蒋介石,结果军队被蒋解散。此后,他又投向那位“反革命头子”的怀抱,掉过头来杀向工农 529
抗战中,薛岳英勇杀敌,取得江西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创造“天炉战法”,三保长沙,重创日寇。1946年,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表彰,发给他一枚自由勋章 535
薛岳进攻解放区遭迎头痛击,眼看大势将去又不甘沉寂,与张发奎、余汉谋等人扶保孙科。但大军之来何其速也,他也只能逃往台湾,黯然隐退,虽然偶有风光,但又复归静寂 539
二十八 卫立煌:回到北京就安全了卫立煌曾是孙中山的警卫,但他追随蒋介石,成为嫡系中的杂牌部队,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蒋介石唱对台戏。抗日战争中,与八路军关系尚好,常有往来 545
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先后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取得诸如忻口阻击战、打通中印交通线的胜利,得到人民的支持和盟军的赞誉 551
辽沈战役失败后,逃到香港。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战犯名单,卫立煌名列其中,他才松了一口气,称:“我有救了!”1955年3月,回到北京 554
二十九 余汉谋:皈依基督,种菜赌棋从粤军开始,余汉谋的军旅生涯长期跟随陈济棠,关键时刻,反陈投蒋,得到蒋的信任。蒋介石让他主政广东,但又多方进行牵制,余汉谋尝到了当小媳妇的滋味 563
抗日战争中,余汉无谋,大意失广州,遭到国人痛斥,皆曰可杀。两战粤北,大败日寇,重振声威,在军中地位直升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八年抗战,余汉谋除坚守粤北外,还参加各地抗战 570
在蒋介石手下,余汉谋不得志,又不敢弃暗投明,两难选择,只得放弃广州,败走海南。后到台湾,堂堂一级陆军上将,晚年只有种菜、赌棋之乐,皈依基督,笃信天命 574
三十 胡宗南:读报写字 消磨时光胡宗南考黄埔军校,初试时因个子矮小不合格,但却以激昂的言辞,为廖仲恺所赏识。黄埔军校一期生,得到蒋介石赏识,日后成了“西北王” 579
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进击延安,却只占得一座空城,最后还落得丧师失地。困守西昌弹丸之地,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却也只落得个丢卒保帅,逃到台湾的下场 585
到台湾后胡宗南一生做着反攻梦,没有一件成真。一级上将却为学生李梦彪所欺,被他弹劾。曾化名秦东昌到大陈岛去坐镇指挥窜扰,但无功而返 589
三十一 傅作义:在北平宣布和平起义傅作义守涿州,威名远扬。抗战时期,怀柔三役被誉为长城“最后有力的光荣一战”;绥远一战使国民政府第一次“吃耳光”而不赔笑脸;光复五原,开抗战以来反攻胜利之先河 597
关键时刻,审时度势,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建国后任水利部部长,促进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他心系祖国统一,临去世之际还留下一篇对台讲话,可谓鞠躬尽瘁 604
三十二 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幼年入钱庄,父亲破产改变了他的一生。入伍当兵,立誓要做人上人。他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山西人,留学日本时,既受到日本民主主义的影响,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熏陶 615
阎锡山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为推翻帝制而努力。辛亥革命后,他成了山西第一任都督,进而成了山西的土皇帝,统治山西达数十载之久 619
九一八事变后,以存在为生存第一目标的阎锡山,为了找到一条能够容许他存在的“夹缝”,周旋在日本、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三方之间。用他的话说就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一颗都不行” 627
蒋家王朝行将灭亡,阎锡山为逃离山西,让李宗仁任他为行政院副院长。不久李又任命他为院长 637
三十三 周至柔:突发心脏病去世周至柔原本是陆军将军,一朝被宋美龄看中,调任空军将军。他创建了中国空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度过了自己辉煌的前半生 647
撤离大陆时,他又一次表演了最后的疯狂。到台湾后,蒋介石对其仍然信任不已 655
三十四 王叔铭:喜爱京剧,爱好广泛黄埔军校毕业后,王叔铭先后在广东军事航空学校、苏联空军第二军事航空学校学习。投靠蒋介石,成为空军创始时期的重要人物。抗战中,他在争取苏联空军支援和对日作战中,作出了贡献 661
解放战争中,王叔铭助纣为虐,被定为第三十四号战犯。到台湾后,依然活跃于军政两界,先后任台湾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民党中央委员等职 665
三十五 桂永清:被蒋介石骂为“败家子”桂永清在黄埔军校时便深得何应钦器重,他两次得罪蒋介石,都由何应钦说情而因祸得福。留学德国,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重要基础,而组建中央教导总队则是他往上爬的重要基石 671
抗战爆发后,桂永清率教导总队参加淞沪战役。防守南京,战斗极为惨烈。然而,豫东一战,他又负罪去见蒋介石。不久,他又开始了军事外交生涯 675
抗战胜利后,桂永清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重庆舰”的起义,令他极为狼狈,被斥为“败家子”。然而他凭借与陈诚的关系继续升官。但其生命已走到了尽头 677
三十六 杜聿明:首批获得特赦杜聿明早年入黄埔军校,受蒋介石青睐,受到重用。与日本“钢军”作战,功勋卓著。组建中国第一支装甲师,流血征缅甸,建立奇功,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687
抗日战争中杜聿明听命于蒋介石,设计骗龙云,使龙云离开了统治18年的云南。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战到最后不愿投降,结果被俘 693
杜聿明被关在秦城监狱,学什么像什么,字写得也不错。他本是可以不参加劳动的,但其积极性很高,在监狱中缝纫技术很好,便成了缝纫组组长 700
听说女婿杨振宁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杜聿明与女儿杜致礼也联系上了。被列入第一批特赦名单,走出了监狱,并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 708
三十七 汤恩伯:病死日本汤恩伯早年立志从军,恰与恩师陈仪相识,多得荫蔽,从此平步青云。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驻守河南也是扰民不断,被列为“水旱蝗汤”中的四害之一 719
解放战争后期,汤恩伯出卖行将起义的恩师陈仪。他尊照蒋介石的旨意,将陈仪逮捕 723
全国解放前夕,汤恩伯负隅顽抗,保卫大上海,并抢运金银到台湾。在理论上无法突破的工事,被解放军一攻即破。丢了大上海,蒋介石对汤恩伯仍是深信不疑 731
败退台湾后,汤恩伯只剩下了“总统府”顾问的虚衔。恩师陈仪被处死,汤恩伯觉得自己愧对良心。在极度的忧郁和压抑下,病死于日本庆应大学的医院 736
三十八 孙立人:卷入政争被幽禁孙立人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受宋子文提拔而发迹,在对日作战中建立功勋,败退台湾后担任“陆军总司令”,一度官运亨通,令人眼热。其训练特警团的方法也被奉为“孙氏操典” 743
孙立人在奉蒋介石之命进行整军的过程中损害了黄埔系的利益,并得罪了蒋经国,在一片“倒孙”势力的推动下,蒋介石“钦定”其由“郭廷亮案”牵连而下台 747
面对冤案,孙立人仰天长叹:“从未‘反’过,何‘平’之有!”台湾当局始终没有勇气公开、彻底为孙立人平反,他一直到死,都没有盼来对自己33年软禁生活的公道说法 756
三十九 马鸿逵:病死于美国他先投靠袁世凯,后倒向冯玉祥,最后投入蒋介石的怀抱 767
马鸿逵当上了“宁夏王”,赶走了自己的堂兄,排挤蒋氏势力,进攻红军。西安事变中,他再一次下注,又赢了。然而,他改不了反共的本性,这也就注定了他要输个精光 771
蒋家王朝即将覆灭,马鸿逵惊恐万状,他像一个输不起的赌徒,在关键时刻不能收手上岸,而是孤注一掷,最终落得光身而逃。他死在异域他乡,满怀怅惘 776
四十 马步芳:撤职议处,出逃中东青马势力对内实行父子兄弟相传的权柄接替方式,对外则依附强权而并吞弱势。马步芳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弃冯投蒋,终于掌握了青海军权。后联络西北诸马,共同对蒋 785
马麒的上台本就是马步芳的权宜之计,1938年,这场长达七年之久的叔侄争斗分出了最后结果。马步芳当政后,镇压西路军,对内施暴政,引起多方反对 789
马步芳夺得西北长官一职,二马矛盾更加尖锐,互相拆台。大陆失败,马步芳到了台湾,后又到了沙特当寓公,郁闷而死 796
四十一 陶希圣:晚年研究经史陶希圣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他原本是文人,秉笔而从政。他极力反对农会、工会的斗争及学生运动,总之反对一切在他看来不合法的群众运动 803
对抗战持消极态度,参加“低调俱乐部”、“艺文研究会”,散布反战言论。参加汪伪召开的六大,又得不到信任,最后设计由南京逃回了重庆,公布了日汪密约 807
陶希圣投靠蒋介石,成为其御用文人,代蒋介石写成《中国之命运》,并主笔《中央日报》社。终日替蒋介石起草报告,却难以讨得蒋氏欢心。终逃不过命运之捉弄,命归黄泉 813
四十二 曾琦:鼓动华侨反共曾琦早年留学法国,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后又组织中国青年党。反共是其一贯立场,从未更改。只要共产党拥护的,他都反对,声称要杀净共产党 819
曾琦一贯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为蒋介石帮了不少的忙,但他也不当汉奸。抗战胜利后,曾一度十分活跃,参加伪国大,被人们视作落水。后由于得盲肠炎而死 824
四十三 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张君劢早年留学日本,并结识梁启超,后留学德国,回国后被聘为燕京大学教授,发起筹组国家社会党。抗日战争中,筹建民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831
张君劢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起草宪法,后来即又自食其言,参加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伪国大。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其宪政理想而努力,积极参加新和平运动,领导“战斗同盟”,创办《自由钟》杂志 837
晚年,张君劢致力于完善儒家思想体系及唯心哲学,在出版《新儒家思想史》和发表《文化宣言》后,做了一次环球讲学,大肆宣扬其学说。后在美国旧金山去世 842
后记 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