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考简介 1
1.联考概况 1
2.联考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2
3.联考的科目与内容 2
4.联考的方法与时间安排 3
二、考试大纲编写与使用说明 4
1.大纲编写说明 4
2.大纲使用说明 4
三、经济学原理 6
第一部分 经济学导论 6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6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
第二部分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8
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8
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9
三、均衡价格 9
四、需求和供给弹性 10
第三部分 消费者行为理论 11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 12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12
三、不确定性(风险)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14
第四部分 生产者行为理论 14
一、生产理论 15
二、成本理论 16
第五部分 市场理论 17
一、市场结构、行业与厂商利润极大化 18
二、完全竞争市场 19
三、完全垄断市场 20
四、垄断竞争市场 22
五、寡头市场和策略 22
第六部分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24
一、生产要素与分配理论概述 24
二、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24
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 25
四、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决定 26
五、欧拉定理 26
第七部分 一般均衡与效率 27
一、一般均衡的性质及存在条件 27
二、一般均衡理论 28
三、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定理 28
四、效率与公平 29
第八部分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9
一、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30
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 30
三、公共物品 31
四、信息不对称 31
五、公共选择 31
六、收入分配不均及其对策 32
第九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32
一、总产出及其衡量 33
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33
第十部分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I—AE模型 34
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34
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35
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36
第十一部分 扩展的国民经济决定理论:IS—LM模型 36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37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37
三、双重市场均衡:IS—LM分析 38
第十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 38
一、消费与储蓄 39
二、投资需求 39
第十三部分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 39
一、总需求(AD)和总需求曲线 40
二、总供给(AS)和总供给曲线 41
三、AD—AS分析 42
第十四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42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43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IS—LM分析 45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IS—LM分析 46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47
第十五部分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47
一、开放经济下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 47
二、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48
三、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48
第十六部分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49
一、经济周期 49
二、经济增长 50
第十七部分 失业与通货膨胀 51
一、失业 51
二、通货膨胀 53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54
四、金融学原理 55
第一部分 货币、信用与利息 55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55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56
三、货币制度 56
四、信用与金融工具 58
五、利息与利率 58
第二部分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59
一、金融体系的构成 60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和发展趋势 60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管理理论 61
四、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巴赛尔协议》 63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 63
六、中央银行 63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 64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和有效性 65
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65
三、国际金融市场 68
第四部分 投资组合选择和资产定价 71
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72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72
三、套利定价模型(APT) 74
四、期权定价模型 74
第五部分 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理论 76
一、平均资金成本 76
二、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 77
三、MM理论 78
四、权衡理论和融资偏好次序理论 79
第六部分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80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和类型 81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81
三、几种重要的国际金融创新工具 82
四、远期、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交易 82
五、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程 83
六、金融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84
七、金融监管理论 85
第七部分 货币金融理论 86
一、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87
二、货币供给理论 88
三、国际收支理论 88
四、汇率决定理论 90
五、货币危机理论 92
六、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93
第八部分 货币金融政策 94
一、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95
二、汇率政策 96
三、国际储备政策 98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98
五、2004年考试试卷结构、样卷及2003年考试试卷 101
1.2004年考试试卷结构 101
2.样卷 101
3.2003年考试试卷 116
六、后记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