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7
1.解读:视觉感知的行为与理论 8
1.1 视觉感受与知觉的行为 8
1.1.1 视觉注意 8
1 1.2 视觉理解 8
1.1.3 视觉情绪 8
1.1.4 视觉记忆 9
1.2 视觉感觉与知觉的理论 9
1.2.1 格式塔方法 9
1.2.2 结构主义方法 10
1.2.3 生态学方法 11
1.2.4 符号学方法 12
2.观察:从“眼睛”到“视觉”的生成 13
2.1 镜像之看:视觉意趣的寻找与选择 14
2.2 纯真之看:来自视觉教育的启示 21
2.3 精微之看:像达·芬奇那样观察 28
2.4 自然之看:视觉思考与发现之径 29
2.5 右脑之看:“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31
3.维度:视觉的纵深与变体 33
3.1 二维之看:平面的组织与线条的表现 33
3.1.1 平面 33
3.1.2 线条 35
3.2 三维之看:实象的再现与视幻的变格 39
3.2.1 原理之看:三维表达与科学技法理论 40
3.2.2 幻像之看:从真实物象到作品成像 42
3.2.3 整体之看:局部——综合——局部的构成 44
3.3 四维之看:时间与空间的意象拼贴 46
4.形式:视觉语言的纯化 51
4.1 形式之看:贝尔与弗莱的学说 51
4.2 莫奈之看:从色彩开始 54
4.3 塞尚之看:纯粹形式的视觉 57
5.演绎:视觉变异之看 61
5.1 变距之看:远中近的变象 61
5.2 正形与负形的转换 62
5.3 变异之看:从常态到非常态 66
5.4 抽象之看 68
6.思维:视知觉与形式的建构 95
6.1 格式塔理论 95
6.1.1 格式塔 95
6.1.2 场论 96
6.1.3 同型论 97
6.2 视知觉与形式要素分析 98
6.3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构成 102
6.3.1 视知觉的逻辑组织性与主动选择性 102
6.3.2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的生成 103
6.3.3 形式的眼光与形式的自觉 106
7.理念:视觉的哲思与哲思的视觉 109
7.1 贡布里希:主体投射之看 109
7.1.1 主体眼光的寻找·发现·选择 109
7.1.2 “先验图式”与“主体投射” 109
7.1.3 视觉对象与主体投射 110
7.1.4 视觉接受与视觉探求 110
7.2 梅洛—庞蒂:反思之看 111
7.2.1 现象学:视觉的反身性 111
7.2.2 可见之物呈现与视觉表现呈现 112
7.2.3 “虚无形象”与“自在形象” 112
7.2.4 镜像与魔术 112
7.3 罗兰·巴特:影像隐喻之看 113
7.3.1 摄影的特性与物象存在 114
7.3.2 “被拍照的人”与“看照片的人” 116
7.3.3 摄影的滥情与聚情 117
8.比较:视觉的超象体验 119
8.1 盲视之“看”:视觉的想像与感觉 119
8.1.1 海伦·凯勒的视觉猜想 119
8.1.2 眼·手·心的超验感应 119
8.2 听觉之“看”:视听比较与音画交响 119
8.2.1 视听术语的比较 120
8.2.2 流派形式比较 120
8.2.3 视听转换 121
8.3 文字之“看”:新现实小说与物之看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