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公共科目知识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品一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0638744
  • 页数:89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政治 2

第一章 哲学 2

第一节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物质和意识 7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运动观 13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3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1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 13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7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2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7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 27

第四节 认识和实践 27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34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34

认识的辩证过程 34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34

真理与价值 34

第五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4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7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第六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 37

社会基本矛盾 4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2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42

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性第七节 阶级 国家 革命 42

阶级的起源和本质 46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6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46

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6

第八节 群众、个人的历史作用 46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48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8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8

第九节 社会进步与人的解放 48

社会进步及其基本特点 54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4

人的本质 54

人的价值 54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4

人的全面发展 54

第一章模拟训练 54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 68

第一节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69

生产力 71

生产关系 7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71

经济制度及其类型 71

第二节 商品与货币 71

商品 74

货币 74

价值规律 74

第三节 资本与剩余价值 74

货币转化为资本 79

资本 79

剩余价值的生产 79

资本主义工资 79

第四节 资本积累 79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82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82

第五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 82

资本的循环 88

资本的周转 88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88

第六节 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 88

利润和平均利润 94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94

借贷资本和利息 94

资本主义地租 94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94

第七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9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97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97

第二章模拟训练 97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 1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07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113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世界意义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121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 124

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 1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第四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124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第三章模拟训练 133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 136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36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40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 140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40

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40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140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145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45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145

关于政策和策略 14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145

关于党的建设 145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45

实事求是 149

群众路线 149

独立自主 149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49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5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旗帜 152

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意义 152

第四章模拟训练 152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15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5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67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16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67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6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 169

社会主义的本质 174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或基本特征 17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74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4

我国的基本国情 18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8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81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革 181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节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189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92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192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92

第七节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192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6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196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6

第八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196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200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0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第九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00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依法治国法治与人治法制与法治第十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21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15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第十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215

“一国两制”的基本精神 218

“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218

第十三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21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第五章模拟训练 222

第六章 中共党史 22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228

五四运动 23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3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31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231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3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40

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 240

“八七”会议 240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 240

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 240

遵义会议 240

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延安整风中共七大和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第三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40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24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42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2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42

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文化大革命”及其经验教训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4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建立党的十四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第六章模拟训练 256

第七章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 26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265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党的学说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党的纲领 270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274

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274

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274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74

“三个代表” 274

第三节 党的性质 27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四节 党的宗旨 278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第五节 党的领导 280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86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86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8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六节 党的思想建设 286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第七节 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 290

坚持共产党员标准 298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98

第八节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298

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第九节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制度建设 303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312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312

发扬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 312

加强制度建设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途径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第十节 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 312

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319

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系 319

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19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319

第十一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 319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的重要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和原则第十二节 维护党的团结 323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327

党的团结的基础 327

干部队伍团结是党的团结的关键 327

第十三节 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 327

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确立的意义第七章模拟训练 330

第八章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33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3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33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33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33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339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346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46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346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346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349

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349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349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五节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351

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 354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第六节 对外政策 354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357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 357

我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第八章模拟训练 357

第二部分 经济 366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66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366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37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72

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 372

市场经济的主要缺陷 372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 372

市场机制 376

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 376

市场规则与秩序 3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体制框架 376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37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37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37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378

市场主体的类型、作用和特点 384

现代企业制度 384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384

市场体系及其培育 391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 391

市场中介组织 391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 391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01

金融体制改革 401

金融机构体系 401

金融市场体系 401

金融调控监督体系 401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401

第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 401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八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障体系 40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我国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第九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4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体系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协调运用第一章模拟训练 417

第二章 国际经济关系若干问题 425

第一节 国际贸易 425

国际贸易原理 438

国际贸易方式 438

国际贸易战略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 438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 438

第二节 国际投资 438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446

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特点 446

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 446

我国利用外资的意义、原则和方式 446

第三节 国际金融 446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 456

汇价及其决定 456

外汇管制及其演变 456

外汇储备及其规模、结构与调整的原则国际融资方式及其特点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组织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456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464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464

中国与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全球化及对我国的影响第二章模拟训练 464

第三部分 法律 470

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 47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70

法及其基本特征 473

权利和义务 473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法律关系 473

第二节 我国当代法的体系 473

法的分类 477

法的部门体系与效力等级体系 477

第三节 法的制定和实施 477

立法及其体制、程序和技术 486

法的实施 486

法的效力 486

法律解释及其类型 486

违法及其构成 486

法律责任 486

法律监督 486

第一章模拟训练 486

第二章 宪法 49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93

宪法及其地位 498

宪法监督 498

现行宪法的修改 498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和基本制度 498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 503

国家形式 503

我国的选举制度 503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50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509

国务院 509

中央军事委员会 509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村民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09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511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511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511

第五节 国家赔偿制度 511

国家赔偿法及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517

行政赔偿 517

刑事赔偿 517

第二章模拟训练 517

第三章 有关部门法 525

第一节 行政法 525

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536

行政行为 536

行政立法 536

行政许可 536

行政处罚 536

行政强制 536

行政复议 536

行政法制监督 536

第二节 民法 536

民法的调整对象 543

民事主体与民事法律行为 543

代理 543

物权与所有权 543

合同及其基本原则 543

担保 543

人格权及其种类 543

知识产权及其类别 543

民事责任 543

第三节 经济法 543

企业法律制度 558

金融法律制度 558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558

财税法律制度 558

对外贸易与国际商贸法律制度 558

第四节 社会法 558

劳动法 560

社会保障法 560

第五节 环境法 560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562

环境保护法 562

第六节 刑法 562

刑法及其特有的原则 570

犯罪及其构成 570

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 570

基本犯罪类型 570

与国家公务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 570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570

第七节 诉讼程序法 570

民事诉讼法 580

行政诉讼法 580

刑事诉讼法 580

仲裁 580

第三章模拟训练 580

第四部分 管理 590

第一章 行政管理 590

第一节 行政管理的地位和特征 590

行政管理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政府职能 592

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599

政府职能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职能配置的原则中央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第三节 行政组织 599

行政组织的基本理论 613

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613

行政组织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 613

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613

行政组织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关系 613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 613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机构 613

编制管理 613

第四节 人事行政与中国国家公务员管理 613

人事行政的任务及管理机制 631

人力资源开发 631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631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631

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631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631

第五节 公共政策、政策制定、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信息 631

公共政策 638

政策制定 638

行政决策 638

行政执行 638

行政信息 638

第六节 财务行政 638

财务行政管理 646

依法确立税种、税目、税率及加强税收完善机关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第七节 行政监督 646

行政监督的体系与廉政勤政建设 651

行政监察 651

立法监督 651

审计监督 651

司法监督 651

政党监督 651

社会及舆论监督 651

第八节 行政效率 651

效率与公平 654

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和方法 654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654

第九节 行政改革 654

行政改革与行政环境 660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策略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与调整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第一章模拟训练 660

第二章 领导科学 667

第一节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667

领导科学的由来与发展 671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671

毛泽东、邓小平论领导 671

第二节 领导的本质 671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673

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673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673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673

第三节 领导者和领导班子 673

领导者的素质 679

领导者的影响力与权力 679

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679

领导班子整体效能 679

我国领导体制及其改革 679

第四节 领导职能 679

领导决策 687

领导用人 687

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和程序 687

领导沟通与协调 687

领导激励与凝聚 687

思想政治工作 687

第五节 领导方法与领导效能 687

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 695

领导艺术及其特点 695

领导效能的提高 695

领导绩效的考评 695

第二章模拟训练 695

第五部分 科技、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团的知识第一章 科技 704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及其作用 704

科学、技术及其关系 712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712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发展规律 7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技术 712

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712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712

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方针、规划和计划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与开发保护知识产权协议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第三节 科学常识 718

热力学三定律 727

银河系 727

太阳系和光年 727

燃烧 727

地球 727

元素周期律 727

新陈代谢 727

生物进化 727

细胞 727

基因 727

遗传变异 727

蛋白质 727

核酸 727

电磁理论 727

第四节 科学前沿问题 727

物质结构 734

宇宙起源 734

生命起源 734

人类起源 734

智力的本质 734

复杂性问题 734

第五节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734

通信技术 765

电子计算机技术 765

计算机网络 765

信息产业 765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765

新材料技术 765

激光技术 765

新能源技术 765

空间技术 765

海洋技术 765

环境保护产业 765

农业科学技术 765

农业现代化与绿色革命 765

环境科学技术 765

生态平衡 765

可持续发展 765

“863计划”与“火炬计划” 765

中国21世纪议程 765

第一章模拟训练 765

第二章 历史 770

第一节 先秦(中国古代史) 770

我国早期的人类 774

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氏族公社 774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774

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 774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774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史) 774

秦统一六国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779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779

社会经济的发展 779

农民起义和西汉、东汉的灭亡 779

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 779

中外文化交流 779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779

第三节 隋唐、五代、宋辽金(中国古代史) 779

历史沿革 784

科举制度 784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784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84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84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784

第四节 元、明、清(中国古代史) 784

元、明、清历史沿革 791

中央集权的加强 791

明代专制统治的加强 791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791

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第五节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 791

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列强的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及其后果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与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第六节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史) 797

北洋军阀的统治 803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803

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体制的变化 80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艺术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官僚买办资本重庆谈判人民解放战争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第七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国现代史) 8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共同纲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反右派斗争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工作的新突破第八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现代史) 811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推广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全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历程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历程金融税收体制改革历程我国国际战略的调整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西部开发第九节 世界史 819

世界古代史 827

世界近代史 827

世界现代、当代史 827

第十节 中国的国情国力 827

我国的自然资源 834

人口概况 834

民族概况 834

宗教概况 834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834

第十一节 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834

人口问题 839

环境保护问题 839

资源问题 839

贫困问题 839

战争问题 839

第二章模拟训练 839

第三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 844

第一节 公文写作 844

公文的特点与功能 860

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与稿本常用公文文种及其选用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行文规则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第二节 公文处理 860

公文处理概述 865

公文处理程序 865

第三章模拟训练 865

第四章 团的知识 874

第一节 团的历史 874

团的光辉历程 881

团的性质 881

团的地位 881

团的职能和任务 881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青团 881

团的组织建设 891

团的思想教育工作 891

共青团员 891

团的干部 891

团的活动 891

团的工作方法 891

共青团同其他青少年组织 891

第四章模拟训练 891

后记 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