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徐门问学记 1
绪论:走出“非汉即彝”的二元论黑洞 6
0.1 反思:白语研究一百年 6
0.2 黑洞:“汉白同源”论和“彝白同源”论 13
0.3 症结:共同精描与历史还原的脱节 17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学术源原 24
1.1 起点:傅斯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1928) 24
1.2 中国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模型 32
第二章 “三重证据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相结合 37
2.1 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三大疑问 37
2.2 三重证据法与汉藏语言史研究 39
2.3 历史层次分析法与汉藏语言史研究 41
2.4 结合的程序和难点所在 42
第三章 原始白语的发生与叠合(殷商—秦汉)(上) 53
3.1 原始白语的文化语境 54
3.2 原始白语的发生学源头 61
第四章 原始白语的发生与叠合(殷商—秦汉)(中) 75
4.1 白语和藏缅语关系字的鉴别原则 75
4.2 白语藏缅语(T-B)关系字字表 76
4.3 白语和藏缅语的语源关联深度 116
第五章 原始白语的发生与叠合(殷商—秦汉)(下) 123
5.1 原始白语和侗台语的关系 123
5.2 原始白语和孟高棉语的关系 135
5.3 原始白语和苗瑶语的关系 163
5.4 原始白语和上古汉语的关系 171
第六章 古代白语的整合与影响(秦汉—蒙元) 174
6.1 古代白语的文化语境 174
6.2 古代白语和中古汉语的关系 178
6.3 古代白语的语言影响 181
第七章 现代白语的异化与置换(元明以降) 201
7.1 现代白语的文化语境 201
7.2 现代白语的方言分化 202
7.3 现代白语的语言接触 211
第八章 “异源层次的同质化” 229
8.1 “异源层次同质化”的理论模型 229
8.2 白语的历史性归宿 233
8.3 悬而未决的问题 235
参考文献 244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