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张立文 1
绪论:孟荀人性论之争及其实质 1
一、儒学之为道德哲学 2
二、孟荀人性论之争及其实质 4
三、研究的方法 7
第一章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 12
一、孔子对儒家人性论的开创性贡献 12
二、孟荀对人性的规定 28
三、人性善恶及其证明 43
四、人性论是一个理论假说 55
第二章 人性与儒家道德哲学体系建构 62
一、孔子儒学:孕育孟子仁学和荀子礼学的共同母体 62
二、孟荀对道德起源及道德本质的看法 86
三、孟子的仁学建构 89
四、荀子的礼学建构 111
第三章 人性与道德修养 123
一、道德修养的目标 124
二、存心养性与化性起伪 130
三、思与学 132
四、养气与治气养心 145
五、寡欲与节欲 149
六、知行合一与知轻行重 153
第四章 人性与德治 157
一、孔子对重德传统的继承及德治原则的确立 157
二、仁政与礼治 166
三、王道与杂王霸之道 199
四、德治的性质及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212
第五章 人性与道德价值 221
一、道德对于功利的至上性 221
二、道德价值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33
第六章 人性与天 246
一、人 246
二、天 247
三、天对人性、道德的规定 260
第七章 仁学与礼学建构的意义 269
一、孟荀之争的原因 269
二、仁学与礼学的关系 314
三、仁学与礼学建构的意义 317
第八章 先秦儒学与中国社会 331
一、礼乐文化及其基本精神 332
二、儒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354
三、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反映和塑造 370
主要参考文献 408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