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教学理念与方法篇第一部分 教学调研篇对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研 3
对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认知的调查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难点与改进思路 20
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效性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33
对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多维透视 45
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综合调研 62
第二部分 教学理念篇以人为本,创新高等教育办学新理念 78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理念创新 84
知识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89
人的全面发展视界中高校德育理念的思考 96
西方学校德育理念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101
加速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性转变 107
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体系研究 111
现代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与训练述论 119
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创新之探讨 123
积极建构高校心理和谐教育机制 128
第三部分 教学实效篇列宁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思想及其借鉴 135
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之分析 142
对当前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针对性的思考 147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效能感 152
高校德育教育的人本价值与实践 157
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教育的境遇与稀缺资源 165
高校德育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172
重视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77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讨 184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若干问题的思考 191
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篇科学发展观“五进”思路与方法研究 196
高校主体性德育实践问题探讨 204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一工程” 209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法”的理论构想 222
努力开发社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31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研究 237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为视角 240
亟待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45
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50
下篇 理论研究与探索篇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座里程碑 257
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及其意义 264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71
邓小平两大历史性理论贡献 276
坚持真理,刚正不阿——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对“左”倾路线的抵制和批判 280
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建国以来我党对台政策的演变 286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研究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过程及时代意义 294
对邓小平解放思想理论体系的阐释 301
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06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贡献 311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318
透视邓小平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325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的新解读 33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 341
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新诠释 347
第三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学习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 351
透视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向 359
“三个代表”是建党学说与唯物史观高度统一的典范 365
领导干部自律的典范——周恩来过好“五关”思想的时代内蕴 37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75
论党的性质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80
论党的性质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87
论党的性质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94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凸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00
彰显校园文化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地位 405
第四部分 科学发展观研究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的全面发展 411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418
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428
发展与代价的关系——马克思代价思想新解读 438
人民利益的时代特征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5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450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城市“弱势群体” 45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农民增收问题 462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亚太关系的影响 468
台湾问题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 473
参考文献 478
后记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