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方寸序映万千象 1
第一章 段码论 4
1.1段码 4
1.1.1屏幕上的几何 4
1.1.2段码基本定义 4
1.1.3基段码 5
1.1.4转向码 6
1.1.5反旋码 7
1.1.6标架码 9
1.2段码作图 9
1.2.1作图与识图 9
1.2.2基段接续 10
1.2.3双十字图* 10
1.2.4基段作图* 11
1.3图编段码 12
1.3.1同图异码 12
1.3.2曲边图* 12
1.3.3编码的变化* 13
1.4块编码 14
1.4.1移标码 14
1.4.2块编码 15
1.4.3方根码* 16
1.5段码体系* 17
1.5.1四象机 17
1.5.2段码是实模式 18
1.5.3基段度量 18
1.6图形编码 19
1.6.1 Freeman码* 19
1.6.2曲率码 20
1.6.3金字塔模式(四、八叉树) 20
1.7公理与模型 20
1.7.1几何原本与易经 20
1.7.2欧氏空间原义 21
1.7.3不完备性定理 22
1.7.4公理配模型的开方算法 22
1.8几何纵横 24
1.8.1多样的几何 24
1.8.2泛几模式 25
1.8.3几何的选择 26
第二章 直线论 27
2.1直除算法 27
2.1.1直除 27
2.1.2直商 28
2.1.3直线的段码 29
2.1.4直除余数加算法 29
2.1.5直除进位加算法 30
2.2直线外特性 31
2.2.1平面八卦限 31
2.2.2直线外特性 32
2.2.3全向直除程序 33
2.2.4有限平面上直线的计数* 34
2.3直线递归算法 35
2.3.1正负辗转相除法 35
2.3.2直线的递归算法 36
2.3.3直线段码算法的比较* 37
2.4直线内特性 37
2.4.1直线的高层段码 37
2.4.2直线内特性 39
2.5其他的直线算法* 41
2.5.1解析直线 41
2.5.2 DDA算法 41
2.5.3 Bresenham算法 42
2.5.4折半算法 42
2.6直线分层与均衡性 43
2.6.1直线的递推算法 43
2.6.2直线的层次结构 44
2.6.3比数的近似拆分 44
2.6.4均衡数列* 46
2.6.5直线均差* 46
2.6.6直线的段码识别* 48
2.7分形与分维* 49
2.8直线分维 52
2.8.1段码直线的分形结构 52
2.8.2直线分维计算程序* 52
2.8.3泛欧几何允差一 53
第三章 曲线论 55
3.1偏除算法 55
3.1.1偏除 55
3.1.2曲线的偏除算法 56
3.1.3数字曲线的特点 58
3.2曲线外特性 58
3.2.1闭曲线的分卦 58
3.2.2曲线外特性 60
3.3曲线内特性 60
3.3.1段码生成算法 60
3.3.2曲线内特性 62
3.3.3曲线内特性的证明* 63
3.4差分算法* 67
3.4.1差分生成原理 67
3.4.2差分生成实例 68
3.5圆及椭圆 72
3.5.1椭圆的段码生成算法 72
3.5.2椭圆的差分算法 73
3.5.3椭圆弧的段码算法* 75
3.6曲线生成与误差 79
3.6.1误差分析* 79
3.6.2算法加速 81
3.6.3 Bezier曲线段码 82
3.6.4 Bezier曲线的段码还原 83
3.7曲线解构与光滑性 84
3.7.1曲线分段 85
3.7.2曲线分层 86
3.7.3光滑性度量 89
3.7.4几何网站* 92
3.8曲线分维* 92
3.8.1曲线段码的分维结构 92
3.8.2几种主要的分维 92
3.8.3数字曲线的分维计算 93
第四章 平面模式 96
4.1边界处理 96
4.1.1段码平滑 96
4.1.2去除噪声 97
4.1.3滤波* 97
4.1.4游程码跟踪* 99
4.1.5点阵边缘跟踪 100
4.1.6预测跟踪* 104
4.2模式识别 105
4.2.1图形识别 105
4.2.2字符识别 105
4.2.3特征容限* 107
4.2.4局部同伦* 107
4.3面积处理 110
4.3.1连通性种子填充 110
4.3.2基于段码的填充 111
4.3.3轮廓奇偶填充 113
4.3.4点阵汉字 113
4.4图像编码 116
4.4.1图形与图像 116
4.4.2 MATLAB 116
4.4.3预测编码* 117
4.4.4模型法编码* 117
4.5统计编码 118
4.5.1 Huffman码简介 118
4.5.2 Shannon编码概述* 119
4.5.3传真码 120
4.6图像编码* 121
4.6.1 LZ77 121
4.6.2 GIF 123
4.6.3 PNG 123
4.6.4 MNG 124
4.7几何变换* 124
4.7.1正交变换 124
4.7.2离散余弦变换DCT 124
4.7.3 J PEG 125
4.7.4小波变换Wavelet 126
4.8分形模式* 128
4.8.1分形编码 128
4.8.2几何的分维模式 129
第五章 边码论 130
5.1路段* 130
5.1.1正则路段 130
5.1.2严格路段 131
5.1.3严等路段 131
5.1.4平均段长 131
5.1.5自然路段 131
5.2单边码 132
5.2.1单边码定义 132
5.2.2单边标号与编码 132
5.2.3单边码定理 133
5.2.4单边码的特点 134
5.3双边码 136
5.3.1双边标号与编码 136
5.3.2双边码定理 137
5.3.3双边码编码算法 138
5.3.4双边码标号图的构造 139
5.3.5双边码定理证明 140
5.3.6双边码的特点 141
5.3.7边码比较* 141
5.4有向图 143
5.4.1单向码 143
5.4.2无圈有向图的标号* 144
5.4.3双向码 144
5.5图遍历 145
5.5.1边序 145
5.5.2点遍历 146
5.5.3边遍历 146
5.5.4面遍历 147
5.6同构类 147
5.6.1图同构 148
5.6.2准同构 149
5.6.3同构的意义 150
5.7同态类 151
5.7.1同态 151
5.7.2面的计量 151
5.7.3图拓扑不变量* 152
5.8同胚类 153
5.8.1同胚 154
5.8.2正多面体(Platonic solid) 154
5.8.3半正多面体(Archimedean polyhedra) 155
5.8.4 12.20面体* 156
第六章 空间模式 158
6.1实模式与疏模式 158
6.1.1实模式 158
6.1.2实模式的特点 158
6.1.3疏模式的特点 159
6.1.4巴基球的矩阵实现 160
6.2条码 160
6.2.1升降码 160
6.2.2空间形体* 161
6.2.3空间直线 162
6.2.4空间平面 163
6.3直体模式 163
6.3.1造型方法 163
6.3.2边码表示 164
6.4曲体模式 167
6.4.1数字曲面 167
6.4.2条码造型 168
6.4.3三角剖分 169
6.4.4多边形剖分 170
6.4.5段码剖分 170
6.5平面交模式 175
6.5.1连通定义 175
6.5.2直线的离散交 176
6.5.3本质交点 177
6.5.4直线离散交算法 178
6.5.5曲线的交* 178
6.6空间交模式 181
6.6.1数字平面 181
6.6.2平面交算法 183
6.6.3数字交的特点 184
6.6.4曲面的交 184
6.7几何计算 186
6.7.1基条计算 186
6.7.2空间平面面积 187
6.7.3球面面积 188
6.7.4开闭度与圆球度* 189
6.8欧拉模式* 191
6.8.1 凹 凸欧拉数 191
6.8.2欧拉操作 192
第七章 树码论 194
7.1树边码 194
7.1.1层边码 194
7.1.2叶边码 195
7.1.3二叉树 196
7.1.4聚类树 196
7.1.5字形树与字义树 197
7.2汉字的几何解构 198
7.2.1汉码三叠 198
7.2.2最大拆分——五笔码 199
7.2.3最小拆分——拆字码 199
7.2.4形义拆分——部首码组 200
7.3类码 201
7.3.1义类树 201
7.3.2类码十六字诀 201
7.3.3字母分组:类、元、调、余 202
7.3.4义节表 202
7.4汉字周期表 204
7.4.1闭模式 204
7.4.2周期表=音节表×义节表 204
7.4.3音节表 205
7.4.4音节窗 207
7.4.5类码子类* 207
7.5格码 208
7.5.1格语法 208
7.5.2实格码 209
7.5.3虚格码 209
7.5.4古诗新叶 210
7.5.5一语双文 210
7.6链语法 211
7.6.1链语法的定义 211
7.6.2链语法的判定 213
7.6.3链语法的运行 214
7.6.4链语法的特点 215
7.7句法识别 216
7.7.1歧义分化 216
7.7.2链语法的序 217
7.7.3单词的语法模式* 218
7.7.4棋谱的链语法识别 219
7.7.5 CHOMSKY形式语言 220
7.7.6有限自动机Synthfs* 220
7.8语言几何观 222
7.8.1语言模式及地理分布 222
7.8.2 WordNet概貌 224
7.8.3名词树 225
7.8.4动词林 225
7.8.5形容词甸 226
第八章 泛模式 228
8.1分析,元与随机性 228
8.1.1五元泛模 228
8.1.2像素与直方图 229
8.1.3特征统计性 229
8.1.4命名法 230
8.1.5造语言的语言XML 231
8.2选择,偶与疏密性 232
8.2.1关系与选择 232
8.2.2图的计数 233
8.2.3疏密性 233
8.2.4拼义法 234
8.2.5网元关系的规定Schema 234
8.3归纳,核与层次性 235
8.3.1归纳与核心 235
8.3.2杈模式——外可平面图 236
8.3.3图核与全度数 237
8.3.4输入法 237
8.3.5网页的树解构 237
8.4推衍,界与开闭性 238
8.4.1闭模式与有限推衍 238
8.4. 2果模式——拓扑平面图 238
8.4.3有限完备 239
8.4.4布局法RTF 239
8.4.5网页的内定位XPoi nter 241
8.5类比,网与遗传性 241
8.5.1曲面分类 241
8.5.2纽结与琼斯多项式* 243
8.5.3同调模式 244
8.5.4换档法(pinyin-pinyi?汉字) 245
8.5.5网页的联接XLink 245
8.6几何的语言描述 246
8.6.1图文一体的HTML 246
8.6.2与文本分离的格式描述CSS 247
8.6.3描述格式的语言XSL 248
8.6.4网图描述语言SVG 249
8.6.5图形的网页连接 250
8.7语言的几何描述 250
8.7.1语法是语言的几何核 250
8.7.2 RDF模式 250
8.7.3本体论 252
8.7.4 OIL与OI LED 252
8.7.5 CYC本体词系 253
8.8泛模式的脑基础 254
8.8.1段码类比于视柱体 254
8.8.2模元关联是模式的基础 255
8.8.3脑层次与层次多样化 256
8.8.4义类——本体模式 256
8.8.5思维模式——模式的模式 256
参考文献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