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淡马锡的由来/ 3
一、郑和下西洋发现的滨海之城/ 3
二、神秘的“淡马锡”重新现身/ 4
第二节 花园城市中的巨人/ 6
一、掌控半壁江山/ 6
二、骄人的业绩/ 8
第一节 企业创立:从政府机构到商业企业的转变(1974年以前)/ 17
一、经济发展局的设立/ 17
二、淡马锡控股的成立/ 19
第二节 共享成长:快速增长中的“无为而治”(1974年-1985年)/ 20
一、新加坡经济快速增长时期/ 20
二、淡马锡水涨船高/ 21
第三节 战略撤资:加强控制力的民营化(1985年-1995年)/ 22
一、新加坡民营化的原因/ 22
二、新加坡的民营化计划/ 24
三、淡马锡大规模的战略撤资/ 27
四、战略撤资任重道远/ 33
第四节 一流企业:寻求困境中的出路(1996年-2002年)/ 34
一、轻松上任/ 34
二、困境中的探索/ 35
三、淡马锡模式过时了吗/ 36
第五节 海外扩张:突破困境后的飞扬(2002年至今)/ 37
一、极不寻常的任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37
二、顺利的内部改革/ 39
三、成功的外向型发展/ 41
四、未来的严峻挑战/ 43
第一节 淡马锡控股与政府的关系/ 50
一、新加坡的政府投资体系/ 50
二、作为纯粹国家控股公司的淡马锡/ 52
三、与民选总统的关系/ 53
四、政府对淡马锡的放羊式管理/ 54
第二节 淡马锡控股的内部组织结构/ 56
一、董事会/ 56
二、四大委员会/ 61
三、淡马锡控股的管理层/ 64
四、淡马锡控股的相关机构/ 65
第三节 淡马锡控股与淡联企业的关系/ 69
一、淡联企业/ 69
二、淡联企业董事会/ 70
三、淡联企业专门委员会/ 72
四、对淡联企业的管控模式/ 74
第四节 淡马锡的制衡机制/ 80
一、激励机制/ 80
二、约束机制/ 80
第五节 淡马锡企业治理精髓/ 83
一、国有企业帽子VS商业运作/ 83
二、积极投资VS无为而治/ 85
三、管人VS管事/ 86
第一节 淡马锡企业文化/ 91
一、淡马锡的宗旨与使命/ 91
二、淡马锡的企业价值观/ 92
三、淡马锡的经营理念/ 93
四、淡马锡的人员组成与员工发展/ 93
第二节 淡马锡战略/ 95
一、淡马锡战略投资回顾/ 95
二、淡马锡战略投资部署/ 96
三、淡马锡分类指导的监管方式/ 99
四、淡马锡战略投资的四大主题/ 101
第三节 淡马锡的投资风险控制/ 108
一、风险描述/ 108
二、风险管理体制/ 109
第四节 淡马锡面临的发展困境/ 111
一、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阻力/ 111
二、肩负社会责任的压力/ 113
三、避免撤资引发股价下跌/ 113
四、“主权财富基金”的尴尬/ 115
第一节 国资委的淡马锡之路/ 122
一、国资委——为国资改革而成立/ 122
二、合作小组——国资委与淡马锡的紧密联系/ 123
三、诚通——“淡马锡试验”的探路者/ 125
四、宝钢——央企董事会的改革试点/ 128
五、房地产——行业重组的初步探索/ 131
六、江苏国资委——淡马锡的区域试验田/ 135
七、李荣融:不断加大整改力度/ 138
第二节 国投的淡马锡实践/ 141
一、国投的成长/ 141
二、“淡马锡模式”的确定/ 143
三、二次创业/ 144
四、与淡马锡投资理念的比较/ 146
五、与淡马锡管理理念的比较/ 149
六、王会生眼中的淡马锡/ 150
第三节 中央汇金的淡马锡模式/ 152
一、争论难休,中央汇金临危受命/ 152
二、尘埃落定,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浮出水面/ 154
第四节 中国向淡马锡学习什么/ 155
一、中国国有资产的形成与特色/ 156
二、中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与方式/ 157
三、社会各界对学习淡马锡的态度/ 162
四、国有资产管理层面如何学习淡马锡/ 164
五、投资控股公司层面如何学习淡马锡/ 166
六、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层面学习淡马锡/ 169
附录 主要淡联企业简介/ 171
一、金融服务业/ 171
二、电信与传媒服务业/ 172
三、交通与物流服务业/ 175
四、设施、工程与科技服务业/ 178
五、能源与资源业/ 182
六、房地产业/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