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跃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2319905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负责组织,甘肃中医学院牵头,20多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农业大学等100余名专家、教师联合编写。主编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任跃英。本教材系统地阐述了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理论原理,涉及在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常规技术、生物技术的方法学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共设二十一章,并有绪论和附录。

绪论 1

一、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1

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5

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地位及发展 8

四、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展望 9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物质 11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1

一、细胞壁 11

二、细胞膜 12

三、细胞质 12

四、细胞核 12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13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13

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与核型 15

三、染色体的数目 17

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 19

一、细胞的有丝分裂 19

二、减数分裂 21

第四节 高等植物、动物的生活周期 24

一、雌雄配子的形成 24

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6

第五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27

一、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27

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8

三、DNA、RNA化学组成及其分子结构 30

四、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表达 33

第二章 遗传的三大规律 41

第一节 分离规律 41

一、单位性状及相对性状 41

二、孟得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41

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 43

四、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43

五、分离规律的验证 44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 44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45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45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46

三、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47

四、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 48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49

六、基因的互作 50

七、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 54

第三节 连锁遗传规律 54

一、连锁遗传现象 54

二、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 57

三、交换值及其测定 59

四、基因定位与连锁图 60

五、连锁遗传规律应用 65

六、性别决定和性连锁 65

七、性连锁 67

第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70

第一节 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学基础 70

一、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 70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71

三、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73

第二节 研究数量遗传的基本方法 74

一、平均数 74

二、方差和标准差 74

三、直线相关与回归 75

第三节 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剖分及其方差分量 75

一、表型值的剖分 75

二、基因型值的剖分 76

三、数量性状的数学模型 77

第四节 遗传力的估算 80

一、遗传力的概念 80

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81

三、遗传力在育种上的应用 83

第四章 药用植物特点及育种目标 84

第一节 药用植物繁殖方式 84

一、药用植物繁殖方式的植物学特点 84

二、药用植物繁殖方式的遗传学特点 86

三、植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88

第二节 药用植物育种特点 89

一、生产经营的特殊性 89

二、产品质量的特殊性 89

三、产品收获部位的多样性 89

四、生物学特性复杂性 90

五、熟性的特殊性 90

六、育种的复杂性 91

第三节 育种目标 91

一、药用植物育种目标 91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94

三、获得优良品种的途径 95

第五章 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与品种类型 97

第一节 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97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97

二、自交的遗传效应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97

三、回交的遗传效应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99

第二节 纯系学说 102

一、纯系学说 102

二、纯系学说在育种上的意义 103

第三节 杂交与自交 103

一、杂交与自交 103

二、杂种与纯种 104

第四节 品种类型及各类型的育种特点 104

一、品种类型 104

二、各类型品种的育种特点 107

第六章 种质资源 109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09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109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09

一、按来源分类 110

二、按育种改良程度分类 112

三、按亲缘关系分类 113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113

一、种质资源的收集 114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118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信息系统的建立 120

一、种质资源的评价内容及鉴定方法 120

二、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 123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程序及创新利用 124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程序 124

二、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124

第七章 选择育种 127

第一节 选择育种的概念及特点 127

一、概念 127

二、特点 128

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遗传基础 129

一、品种群体的自然变异 129

二、选择的实质及遗传作用基础 130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方法 131

一、两种基本选择法 131

二、改良选择法 134

三、选择法的比较和应用评价 135

第四节 不同繁殖方式与选择 136

一、不同繁殖方式与单株选择 136

二、不同繁殖方式与混合选择 137

第五节 多年生植物的选择方法 138

一、母系法 138

二、营养系选择法 138

三、实生选择法 138

第六节 选择育种程序及提高选择效率 139

一、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139

二、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140

三、加速选择育种进程的措施 142

第八章 引种 143

第一节 引种的重要性及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143

一、引种的概念 143

二、引种的意义 143

三、引种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144

第二节 引种的理论依据 145

一、引种的基因反应规范 145

二、生态环境与引种的关系 146

第三节 引种的一般规律 147

一、气候相似论 147

二、指示植物法 148

三、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148

第四节 引种的工作程序 150

一、材料的搜集与植物检疫 150

二、引种植物的生物学观察与选择 152

三、植物引种的基本方法 154

四、药用植物引种成功的标准 155

第九章 有性杂交育种基础 156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156

一、概念 156

二、分类 156

三、杂交育种的意义 159

第二节 开花习性及可交配性 159

一、开花习性 159

二、可交配性 160

第三节 亲本选用 160

一、概念 160

二、亲本的选用原则 161

第四节 杂交育种程序及加速育种进程方法 163

一、杂交育种的一般工作程序 163

二、提高杂交育种成效的途径 164

三、加速育种进程方法 165

第十章 有性杂交育种技术 166

第一节 近源杂交育种特点及技术要求 166

一、概念 166

二、特点 166

三、育种程序及技术要求 166

四、杂交后代的选育 169

第二节 回交育种特点及技术要求 172

一、概念 172

二、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 173

三、回交育种的应用 175

第三节 远源杂交育种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176

一、概念 176

二、远缘杂交的意义 176

三、远缘杂交的特点 177

四、工作程序的技术要求 178

五、远缘杂交产生障碍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180

六、远缘杂种后代的选择及处理 182

第十一章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 184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及表现 184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184

二、杂种优势表现特点 184

三、杂种优势的度量 186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187

一、显性假说 187

二、超显性假说 187

第三节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188

一、雄性不育性的概念和意义 188

二、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基础 189

三、雄性不育性的发生机理 191

第四节 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 192

一、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和意义 192

二、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生化机制 193

第十二章 杂种优势利用 196

第一节 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应用 196

一、杂种优势的利用原则 196

二、不同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197

三、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 197

四、药用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有利条件 198

五、一代杂种的选育程序 198

六、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201

七、杂交制种程序 204

第二节 雄性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 206

一、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意义 206

二、雄性不育性的利用——三系配套 206

三、雄性不育系利用的三系选育 207

四、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 210

五、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方法和步骤 211

第三节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 212

一、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 212

二、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 213

三、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的方法 214

第十三章 基因突变 215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频率、时期和特征 215

一、基因突变的频率和时期 215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216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219

一、基因突变的变异类型 219

二、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 219

三、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 220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鉴别与测定 220

一、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别 220

二、生化突变的鉴定 221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及突变的修复 222

一、突变的分子机制及诱发 222

二、突变的修复 223

第十四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 227

第一节 缺失的类别及遗传效应 227

一、缺失的类别和鉴定 227

二、缺失的遗传效应 228

第二节 重复的类别及遗传效应 229

一、重复的类别和鉴定 229

二、重复的遗传效应 230

第三节 倒位的类别及遗传效应 231

一、倒位的类别和鉴定 231

二、倒位的遗传效应 232

第四节 易位的类别及遗传效应 234

一、易位的类别和鉴定 234

二、易位的遗传效应 235

第十五章 诱变育种 238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类别 238

一、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238

二、诱变育种的类型 239

第二节 物理诱变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240

一、辐射源和辐射剂量 240

二、辐射诱变的机理 242

三、辐射处理的方法 243

第三节 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244

一、常用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244

二、化学诱变的方法 245

第四节 诱变材料的培育与选择 249

一、有性繁殖植物 249

二、无性繁殖植物 250

第五节 创新种质资源的途径 251

第十六章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253

第一节 染色体组与染色体变异类型 253

一、染色体组与染色体倍性 253

二、染色体组的变异类型 254

三、染色体组的基本特征 254

第二节 单倍体 256

一、单倍体的特征 256

二、单倍体的形成 256

三、高等植物单倍体的表现 256

第三节 多倍体及其遗传表现 256

一、整倍体 257

二、多倍体的形成途径 263

三、多倍体的应用 265

第四节 非整倍体 266

一、单体与缺体 266

二、三体与四体 267

第十七章 倍性育种 269

第一节 单倍体育种 269

一、单倍体育种的概述 269

二、单倍体育种的重要性 270

三、花药及花粉培养产生单倍体 271

第二节 多倍体育种 273

一、多倍体育种的概述 273

二、多倍体的特点及应用优势 274

三、适合多倍体育种的范围 274

四、多倍体人工诱导方法 275

五、实例 276

第三节 非整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278

一、利用单体测定基因所在染色体 278

二、利用缺体进行染色体替换 278

三、利用四体-缺体植株测定异源染色体组间的同源程度 279

第四节 倍性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克服方法 279

一、花药培养成功率低 280

二、嵌合体问题 280

三、染色体倍数限度问题 280

四、不孕问题 280

第十八章 无性繁殖植物的芽变 282

第一节 芽变的发生途径及种类 282

一、芽变的概念 282

二、芽变的发生途径 282

三、芽变的种类 283

第二节 芽变的细胞学和遗传学基础 285

一、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285

二、芽变的遗传学基础 287

第三节 芽变特点 287

一、芽变的共性特点 287

二、不同植物类群的芽变特点 288

第十九章 营养系育种 290

第一节 无性繁殖植物概述 290

一、概念 290

二、不同类型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 290

三、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特点 292

第二节 芽变的鉴定与分析 294

一、芽变的鉴定 294

二、芽变的分析 294

三、芽变的分离 295

第三节 营养系选种 296

一、概念 296

二、营养系选种的途径 296

三、芽变选种时期 296

四、芽变选择的技术要求 297

五、营养系选择选育方法与程序 299

第二十章 生物技术育种 303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培养育种 303

一、植物细胞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303

二、组织培养育种 307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308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 309

二、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311

三、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交 312

四、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313

第三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 314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14

二、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应用 316

第四节 分子标记与育种 318

一、分子标记技术 318

二、DNA指纹技术的应用 321

第二十一章 品种审定及良种繁育 324

第一节 新品种的鉴定、审定和推广 324

一、品种区域试验 324

二、生产示范和栽培试验 325

三、药用植物品种审定程序 325

第二节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326

一、品种的混杂与退化的概念 326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327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遗传学实质 328

四、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及技术 328

第三节 良种繁育 330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 330

二、良种繁育方法 330

三、良种繁育的程序 332

四、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 333

第四节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333

一、良种繁育基地的意义 333

二、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 334

附录 337

药用植物基本遗传繁殖特性一览表 337

药用植物基本遗传繁殖特性一览表、文检索对照表 382

参考文献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