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篇概念错误例析一、概念错用 1
二、概念不明 4
三、概念混淆 7
四、概念赘余 9
五、误用集合 10
六、以属代种 12
七、并列不当 14
八、限制不当 18
九、概括不当 20
十、定义错误 21
十一、划分错误 23
概念案例分析 23
1.明确概念 消除误解——孙中山巧对犬养毅 25
2.签约不慎 有口难言——“贷款”和“贷与款” 26
3.语境不同 称呼有别——为什么不能问候“爱人”好 27
4.罪名概念 不容混淆——是“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侵犯财产罪” 27
5.割肉一磅 不准流血——贪婪的夏洛克与机智的法官 28
6.限制一字 价值千金——卓别林与影片《大独裁者》 30
7.外延过大 概念不明——“外语教师”不能教英语 30
8.毒药不毒 概括有误——“能引起中毒的药”不等于“毒药” 31
9.巧言妙解 其意迥然——“换换”的两种不同解释 32
10.一词两解 巧对难题——刘墉妙解一年生、死多少人 33
11.循循善诱 引出定义——怎样引导幼儿了解“动物” 33
12.划分两类 各得其一——米芾巧赞徽宗书法第一 34
13.多重标准 划分乱套——这八个苹果该怎么分 35
思考与练习 36
判断篇判断错误例析一、判断歧义 38
二、主谓失合 40
三、量项不当 43
四、误用否定 44
五、关系不合 46
六、模态混淆 49
七、规范不当 50
八、联言不当 51
九、选言不当 53
十、假言不当 54
判断案例分析1.语句歧解 难以沟通——老板三次误解职员 57
2.问句预设 提醒顾客——饮料、鸡蛋一起卖 58
3.巧设矛盾 无语反驳——“晨钟暮鼓”与“夜半钟声” 59
4.语句更正 更而未改——“有S不是P”不能否定“有S是P” 60
5.关系互换 本义不变——阿凡提妙语解梦 61
6.和或不分 逻辑不容——为什么能拒付劳务费 62
7.充分必要 岂能混淆——这架照相机是谁的 63
8.模态误解 其意相悖——究竟谁说得对 65
思考与练习 66
推理篇推理错误例析一、前提虚假 68
二、直接误推 70
三、三段误推 72
四、选言误推 77
五、假言误推 78
六、二难误推 81
七、关系误推 83
八、模态误推 83
九、轻率概括 84
十、机械类比 86
推理案例分析 86
1.听话听音 不欢而散——话不该这么说 87
2.三段论法 审判之规——判决书中的三段论 88
3.推理前提 顾客第一——马克西姆餐厅的经营之道 89
4.两种行为 两种推理——振振有词未必合乎逻辑 90
5.预断错误 提问落空——想当然推理的后果 91
6.联言推断 “黑猫”扬名——生产防盗门也要推理 93
7.选言推断 查找原因——难查的账需要严谨推理 94
8.运用假言 洞察疑点——一句话泄露了作案人 95
9.假言联锁 预测深远——由肩章上冰雪的推测 96
10.法庭辩护 逻辑智斗——林肯为老友之子打赢官司 97
11.假言误推 认错凶手——警方三次推理失误 98
12.连环推断 分辨夫妻——假言推性别、选言定夫妻 100
13.洞察隐语 无爱是真——安徒生与珍妮的爱情 101
14.巧设双刀 匹配良缘——松赞干布难倒文成公主 102
15.纪昀巧对 转危为安——乾隆两难宽赦纪昀 102
16.巧妙归纳 快速计算——小高斯归纳出定理 103
17.简单枚举 轻率概括——将军也住小旅馆 104
18.类比推知 并案侦破——三起案件一起破 105
思考与练习 105
逻辑规律篇逻辑规律错误例析一、偷换概念 108
二、转移论题 110
三、自相矛盾 112
四、模棱两否 114
逻辑规律案例分析 114
1.周人卖“璞” 郑人不取——是老鼠肉还是玉石 116
2.智者对话 偷换有术——学习的东西是已知还是未知 116
3.有角之辩 迷惑不解——你没有失掉你没有的 117
4.万能溶液 何物可盛——瞬间破灭的“伟大理想” 118
5.巧用排中 猜中婚谜——鲍西娅肖像之谜 119
思考与练习 119
论征篇论证错误例析一、偷换论题 121
二、循环论证 122
三、论据不足 123
四、推不出来 124
五、无效反驳 125
六、谬误诡辩 126
论证案例分析 126
1.选言证法 立论有力——谁领导中国革命战争 132
2.假言证法 戳穿骗局——总统女婿作伪证 133
3.反证推断 米老认错——牛眼中没有牧童身影 133
4.虚假论据 辩解无效——公证书上的失误 134
5.论据不足 无法封口——要有令人心服的论据 135
6.预期理由 岂能断案——过于执不问案情想当然 136
7.独立证明 间接反驳——国家人口多就会向外扩张吗 136
8.归谬反推 识破谎言——湿透的火柴怎能划得着 137
9.完全归纳 否认上帝——伊壁鸠鲁论证上帝不存在 138
10.因果归纳 结论可靠——地震前动物为什么会反常 138
11.请君入瓮 指纹作证——何时出示指纹是关键 139
12.比喻证法 事理相通——赵燕相争强秦得利 140
思考与练习 141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