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府明珠 梨园奇葩一、民族瑰宝 巴蜀杰作 3
二、钟灵毓秀 丽质天成 4
三、积淀深厚 流播悠远 5
四、文化特征 个性鲜明 7
五、流光溢彩 河分流派 9
六、历史见证 艺术宝库 10
第二章 源远流长 枝繁叶茂一、四川早期的戏剧活动 15
1.唐代成都的“杂剧丈夫” 16
2.宋代出现的“一棚川杂剧” 16
3.明代“川戏”一名的缘起 19
4.多种声腔进入四川 20
5.明代神会上演出的灯戏 22
二、高腔为主 五腔一体 22
1.川剧的起源与形成 22
2.高腔形成之时,乃川剧诞生之日 24
三、蓬勃发展 流布西南 26
四、推行“新政” 改良戏曲 29
五、推陈出新 享誉全国 31
六、改革开放 振兴川剧 35
第三章 戏台更迭 班社演变一、川剧戏台与戏园 40
1.庙台 40
2.会馆 41
二、从悦来茶园到川剧中心 46
三、川剧史上的著名班社与科社 47
四、新中国川剧表演团体和机构 51
第四章 庄谐兼容 涵古盖今一、蕴涵丰厚的剧目宝库 55
1.对宋元明清经典剧目的传承 55
2.对历史演义剧目的吸纳和编创 57
3.文人创作及艺人表演对剧目的贡献 59
二、雅俗共赏的文学殿堂 60
三、别开生面的喜剧艺苑 63
四、生动鲜活的民俗风情 67
第五章 文人雅士 竞献华章一、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川剧作家 75
1.黄吉安及其剧作考察 75
2.尹仲锡与《离燕哀》 77
3.冉樵子与《梁樵曲本》 78
4.刘怀叙与时装戏 79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川剧作家 80
1.赵循伯 80
2.徐文耀 80
3.吴伯祺 81
4.李明璋 82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著名剧作家 83
1.魏明伦 83
2.徐棻 84
3.隆学义 85
4.谭愫 86
5.倪国桢 86
第六章 写意传神 出奇制胜一、程式化与生活化 89
二、泥土味与书卷气 93
三、神奇的变脸与精妙的绝技 96
1.形形色色的变脸 96
2.林林总总的绝技 100
四、丰富独特的表现手法 104
五、“京剧是听的,川剧是看的” 106
第七章 五腔共和 异彩纷呈一、川剧高腔的独创性 111
二、川剧的胡琴与弹戏 113
三、川剧的昆腔与灯调 115
四、“半台锣鼓半台戏”——川剧的锣鼓及其他 118
第八章 造型别致 美丑相宜一、简朴而奇幻的舞台美术 123
二、戏服的共同规范与不同个性 126
三、砌末的象征含义与联想趣味 128
四、色彩的整体风格与多元对比 130
五、脸谱的装饰造型与角色寓意 131
主要参考书目及图片资料来源 133
后记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