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土壤肥料学在林果生产上的意义 1
土壤与肥料的概念 2
土壤肥料科学发展的成就 3
林果土壤肥料学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4
第一章 土壤的形成 6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与成土母质 6
成土岩石的类型 6
岩石的风化过程 7
土壤的母体——成土母质 9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13
土壤形成的因素 13
土壤的主要形成过程 16
第三节 土壤剖面发育与土体构型 18
土壤剖面的发育层次及特点 19
土体构型 22
本章小结 22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物质与物理性质 24
第一节 土壤的固相组成 24
土壤矿物组成 24
土壤矿物的颗粒分级 25
土壤质地分类 26
不同质地土壤的特性与林果生长 29
土壤质地的改良 30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3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 31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32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38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 39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 41
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及生活条件 41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43
第四节 土壤结构性 44
土壤结构体类型 44
团粒结构的肥力特点 46
良好土壤结构的培育 47
第五节 土壤孔隙性 48
土壤孔隙性 48
土壤比重 50
土壤容重 50
第六节 土壤耕性 52
衡量土壤耕性的标准 52
影响土壤耕性的物理机械性质 52
土壤宜耕期的选择 54
本章小结 54
第三章 土壤胶体吸收性能与化学性质 56
第一节 土壤胶体 56
土壤胶体的类型 56
土壤胶体的构造 57
土壤胶体的基本性能 58
第二节 土壤胶体的吸收性能 60
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 60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吸收 62
土壤的阴离子交换吸收 64
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保肥供肥的意义 65
第三节 土壤的酸碱性 66
土壤溶液 66
土壤酸碱性 68
土壤酸性及酸度类型 69
土壤碱性及土壤碱化度 71
土壤酸碱性与土壤养分及林果生长的关系 72
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74
第四节 土壤的缓冲性能与氧化还原反应 75
土壤的缓冲性能 75
土壤缓冲性能在土壤培肥中的意义 76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77
本章小结 78
第四章 土壤肥力因素 80
第一节 土壤水分状况 80
土壤保持的水分类型 80
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水的有效性 83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86
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的表示方法 87
土壤水分的运动 89
土壤水分的消耗与调节 91
第二节 土壤空气状况 93
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 93
土壤通气性 94
土壤空气与林果生长 95
第三节 土壤热量状况 96
土壤热量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96
土壤的热特性 97
土壤热量与林果生长 98
土壤温度的调节 99
第四节 土壤养分状况 100
土壤养分的种类和数量 100
土壤中氮素养分的形态、转化及有效性 101
土壤中磷素养分的形态、转化及有效性 102
土壤中钾素养分的形态、转化及有效性 104
土壤中钙、镁、硫元素的形态及有效性 105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转化及有效性 106
林果土壤养分的调节 108
第五节 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关系 109
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09
土壤肥力因素的调节 110
本章小结 111
第五章 我国主要旱地土壤类型 112
第一节 我国土壤的分布及分类 112
我国土壤的分布 112
我国土壤的分类 114
第二节 热带亚热带的铁铝土纲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125
砖红壤 126
赤红壤 127
红壤 129
黄壤 130
铁铝土的利用改良途径 132
第三节 北亚热带、暖温带淋溶土纲土壤——黄棕壤、黄褐土 134
黄棕壤 134
黄褐土 136
第四节 暖温带、温带淋溶、半淋溶、土纲土——棕壤、褐土、暗棕壤 138
棕壤 138
褐土 139
暗棕壤 141
第五节 平原地区半水成土纲土壤——潮土、砂姜黑土 143
潮土 143
砂姜黑土 146
第六节 初育土纲土壤——紫色土、石灰(岩)土、黄绵土 148
紫色土 148
石灰(岩)土 151
黄绵土 153
第七节 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54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154
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55
本章小结 158
第六章 土壤调查方法 160
第一节 常规土壤调查方法 160
常规土壤调查方法分类 160
林果园地的土壤调查方法 163
第二节 航空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77
航片判读的主要标志 178
航片土壤判读的工作频骤和方法 17
第三节 土壤——景观模式在土壤调查中的意义 182
土壤——景观模式建立的意义 182
土壤——景观模式的要点 183
本章小结 184
第七章 化学肥料 186
第一节 化学肥料概述 186
化学肥料与化学农业 186
化学肥料的一般特点 187
化学肥料的分类 188
化学肥料在林果生产上的应用 188
第二节 氮肥 189
常见氮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189
氮肥的有效施用 198
第三节 磷肥 201
磷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201
磷肥的有效施用 206
第四节 钾肥 208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208
钾肥的有效施用 212
第五节 复混肥料与长效肥料 214
复混肥料 214
长效肥料 219
第六节 钙、镁、硫肥 220
钙肥 220
镁肥 221
硫肥 221
第七节 微量元素肥料 221
第八节 其它肥料 225
液体肥料 225
稀土微肥 226
气体肥料 226
本章小结 226
第八章 有机肥料 228
第一节 有机肥料概述 228
有机肥料与有机农业 228
有机肥料的特点 228
有机肥料在林果生产中的应用 230
第二节 粪、尿肥 231
人粪尿的成份性质与施用 231
牲畜粪尿的成份性质与施用 234
厩肥的积制与施用 235
第三节 堆肥与沤肥 237
堆肥 237
沤肥 239
沼气发酵肥 240
秸秆还田 241
第四节 绿肥 242
绿肥在土壤培肥中的作用 242
绿肥的主要种类 244
绿肥在林果园中的有效利用 244
第五节 饼肥、杂肥与腐殖酸类肥料 246
饼肥 246
杂肥、腐殖酸类肥料 248
废水的利用 251
第六节 微生物肥料(菌肥) 251
菌肥在土壤培肥中的作用 251
菌肥的主要种类及施用 252
本章小结 257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 258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元素 258
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 258
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259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262
根部营养的吸收特性与施肥 262
叶部营养的吸收特性与施肥 266
第三节 植物营养特性与因土施肥原理 267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268
因土合理施肥的基木原理 269
第四节 合理施肥技术 272
合理施肥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 272
肥料的合理分配、配合 273
第五节 施肥技术方法 278
施肥量的确定 278
施肥方式与方法 283
本章小结 284
第十章 土壤培肥与土壤管理 286
第一节 土壤培肥与管理 286
土壤培肥及一般原则 286
林果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 288
第二节 林果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290
林果的一般营养特性 290
林果的施肥时期 292
第三节 常见林果树木的施肥 295
柑桔树施肥 296
苹果树施肥 300
茶树施肥 302
板栗树施肥 306
银杏树施肥 309
杉树施肥 309
花卉施肥 311
第四节 土壤与植物的营养诊断 314
土壤与林果植物营养诊断的意义 314
土壤和林果植物营养诊断的技术方法 315
诊断指标的确定 317
第五节 土壤肥料试验 318
土壤肥料试验的特点及分类 318
土壤试验 320
肥料试验 321
电算与推荐施肥的技术简介 324
本章小结 327
附 实验实习指导 329
本地区主要成土岩石和母质的识别 329
土壤剖面的观察记载 33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39
土壤质地的测定 34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350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355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358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363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367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370
土壤速效氮的测定 372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374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380
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别 385
施肥量的估算 390
分析结果的允许误差表 391
土壤科学研究中常用计量单位变更表 392
主要参考书目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