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家世 1
兵州亥老家 1
归绥城 4
我的母亲 6
我的父亲 9
老二章 童年往事 13
炸堂 13
乡下 15
“羊换” 19
鼠疫 21
第三章 求学之路 25
私塾 25
土默特高等小学校 28
参加“打盛记” 33
归绥中学 36
第四章 黄埔军校 43
投笔从戎 43
军校生活纪实 49
“青军会”和“孙文主义学会” 55
“中山舰事件” 57
第五章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61
农民运动与“农讲所” 61
革命领袖为我们讲“农运” 65
培养“农民运动全才” 74
向彭湃同志学习农运工作 77
第六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83
农民运动特派员 83
“孤魂滩事件” 92
血雨腥风 98
第七章 白色恐怖下的战斗 103
中共绥远特别支部 103
第一次被捕 112
荒年纪事 116
中共绥远特别委员会 119
第八章 和王若飞同志一起坐牢的日子 127
绥远第一模范监狱 127
狱中斗争 132
王若飞同志 136
“监狱是革命者的学校” 140
第九章 名言小学校 147
“长眉毛”李致方先生 147
名言小学校概况 150
教书育人 播撒革命火种 151
我所知道的刘洪雄烈士 154
第十章 抗日烽火 159
抗日救亡运动 159
“牺盟会”与军政干部训练班 162
扒子补隆垦区 170
游击军政训处在陕坝 178
第十一章 延安抗大 189
寻找“红色的灯塔” 189
“抗大”四期学员 192
坚持马列主义 革命到底 196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01
第十二章 在120师 213
到120师去 213
民运干事 217
留守陈庄 220
绝不姑息养奸 223
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活动 229
青训队及其他 231
第十三章 百团大战 235
百团大战前后 235
艰巨的破路任务 238
强大的政治攻势 243
“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 247
“晋绥三行署”琐记 249
第十四章 大青山抗战 253
贺龙派我上大青山 253
初识白如冰同志 255
绥察区党委代秘书长 257
岗前集训 261
困难的局面 264
英勇善战的姚喆司令员 266
坚持在绥西 272
“小火烧事件” 278
积蓄力量以备将来 283
争取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日 287
建立革命的“两面派政权” 293
军民鱼水情深 297
亲历抗战的感悟 302
第十五章 延安整风 305
重返延安 305
参加整风学习 307
中央党校和“抢救运动” 313
乌兰夫同志担当重任 324
第十六章 重返大青山 331
奉命带队返回 331
绥中组织部部长 336
日军投降之际 338
陷入虎口 342
第十七章 黎明前的黑暗 345
党政总队和大特务头子张庆恩 345
狱中友情和斗争 348
生与死的抉择 353
“战青团” 358
最后的交锋 362
迎来光明 368
第十八章 解放战争 375
战后的绥蒙 375
集宁战役 379
辗转雁北 386
山阴县和朔县的土改 391
“王成贵事件” 397
“卧场会议” 401
“神头会议”后的土改工作 405
我的老伴任以慧 408
第十九章 迎接新政权诞生 411
走向胜利 411
“九·一九起义”前夕 415
筹建新政权 419
国家政务院下达任命书 427
第二十章 民政工作三十年 431
绥远省民政厅初始 431
建设良好的民政工作体系 436
禁烟肃毒 438
取缔妓院 改造娼妓 446
抗美援朝中的民政工作 451
接收安置南方婴幼孤儿 458
慰问边防部队 465
扶助革命老区发展建设 468
婚姻制度和管理的变革 476
附录: 482
突出政治 适应形势 做好各项民政工作 482
巍巍青山作丰碑 491
我和子光同志 500
我所知道的辛玺同志 506
给以慧的信 509
给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同志的一封信 513
深切怀念王建功同志 515
革命的摇篮 燎原的火种 520
要做民族团结的模范 526
一个充满幸福温暖的革命家庭 528
永远的父亲 532
怀念王建功同志对内蒙古自治区纪检工作的历史功绩 539
读《九十年间——王建功回忆录》有感 546
后记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