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陶东风 1
绪论 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9
三、研究方法 9
四、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构架 10
第一章 文艺“民族形式”:民族主义的文化诉求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 13
第一节 背景:民族主义政治转变影响下的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诉求 16
一、政治上的民族主义策略转变 16
二、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诉求 24
第二节 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发起及任务 35
一、在新形势下新的文艺运动的酝酿、发起及任务 35
二、从“旧形式”到“民族形式” 43
三、“旧形式”与“民族形式”的符号意义 47
第三节 “民族形式”命题的理论来源与理解 51
一、斯大林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形式”理论 54
二、毛泽东对“民族形式”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9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与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与构建 65
第二章 论争焦点之一:对“五四”新文学的评价 77
第一节 对“五四”新文学评价的情况考察分析 79
一、运动发起者对“五四”新文艺的评价 80
二、“五四”新文学是否是“民族形式” 90
三、“洋八股必须废止”与民族性 96
第二节 “欧化”与语言民族主义 101
第三节 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紧张与意识形态转变的需求 106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悖论冲突 106
二、文学所属意识形态转变的需求 109
第三章 论争焦点之二:“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论争 113
第一节“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论争概况 115
一、“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与“新的国粹主义” 119
二、“旧命题”、“新命题”与“五四”新文学的阐释 122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中心源泉论”与胡风的“五四传统—现实主义”阐释框架 132
第三节 向林冰“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内在理路及思考 142
一、大众形式=民间形式=民族形式的等式构建 143
二、大众—知识分子关系地位的“重新配置论” 149
三、评价与反思 155
第四章 文艺“民族形式”运动: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的转折点 159
第一节 从个人主义文艺到集体主义文艺的转变 161
一、从“左翼”文艺大众化讨论到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 161
二、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突破 164
三、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历史转折点意义 174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阶层分化与地位转变 177
一、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178
二、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184
三、知识分子阶层分化、地位转变与思想改造 193
第三节 创立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性的新模式 217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对“五四”新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改造 218
二、延安文艺的现代化及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历史作用 224
结语 227
相关历史资料索引 235
参考文献 249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