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选说明&王光明 1
殷墟甲骨文白天时称补说&黄天树 3
关于语句可接受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汪大昌 16
文字学理论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基本问题——“字母”与“字”的关系&司玉英 28
先秦指称理论研究&周建设 38
“道”作为形上之语言&宋金兰 50
高本汉、董同龢、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历史语言学札记之一&冯蒸 63
间接性偏正结构诸现象的语义语用考察&邹立志 87
“化”尾动词功能弱化的等级序列&张云秋 97
刘向父子的汉赋研究&踪训国 107
宋代结构助词“底”(的)的新兴用法及其来源&刘敏芝 120
迁西方言的轻声与轻声前字的变调&江海燕 131
上博简《子羔》篇“后稷之母”节考释&张富海 142
中国新诗:世纪初的观察&吴思敬 149
中西奥狄浦斯情结之比较&赵连元 163
大话文学与当代中国的犬儒主义思潮&陶东风 173
“文艺”概念的传统文论依据&王南 200
试论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王德胜 213
身体表征的指意实践&魏家川 226
六朝文体意识探微&贾奋然 236
司空图“味外之旨”说新论&陶礼天 258
四象三圈:中国古代美的基本形态和内部结构&邹华 276
“文化诗学”的术语诠释和汉语语境下的话语建构问题&邱运华 286
自由诗与中国新诗&王光明 297
小说语言的异化与模糊&魏润身 315
元曲的趋俗性&张燕瑾 329
元明之际的气论与方孝孺的文学思想&左东岭 343
陶渊明的思想创获与实践工夫&邓小军 360
“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赵敏俐 378
试论《水浒传》的悲剧历史底蕴——从梁山泊与祝家庄、曾头市的同构关系说起&侯会 398
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吴相洲 416
郑玄对比、兴解说的差异及其根源&鲁洪生 430
论杜甫“有神”说的美学渊源&王新霞 447
纳兰词研究的世纪回顾&汪龙麟 458
20世纪以来关于《毛诗序》的作者和时代问题之论争&檀作文 476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诸家注平议——兼谈庄子的养生思想&雍繁星 487
文化精神的求索——老舍与20世纪论之二&王晓琴 501
朱自清散文理论探析&霍秀全 511
中国留学生小说的回顾与前瞻&王震亚 525
时空变迁中延伸的思考——重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李琳 535
红卫兵“小报”及其诗歌的基本形态&王家平 541
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读余秋雨的《道士塔》&吴三冬 554
自我的成长与孤独的承担——论王安忆的小说&荒林 560
“公众论坛”与“自己的园地”——《新青年》杂志“通信”栏&李宪瑜 573
牛汉诗歌的美学风格与“七月”、“九叶”诗派&孙晓娅 585
怀疑与追问: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一种思想气质&张志忠 594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论20世纪中国新诗语言问题&张桃洲 612
新时期的老作家散文创作&陈亚丽 629
体上求用 用中见体——《国文百八课》“文话”系统对作文教学的启示&王倩 643
语文教育的悖论及出路&朱贻渊 651
教改探索之一:培养研究型人才&宋均芬 659
《墙上的斑点》解析与教学&李春颖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