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历史悲情” 4
从“渴望被承认”到“身份自我确认” 7
认识世界,认识西方,认识自己 11
民族复兴的精神准备 14
穿越“历史三峡” 24
现代化:精神内核与现实路径 31
一个“后发”现代化的标本 39
第一要务:政府自我改革 47
“精英责任”与制度改进的“第一推动力” 53
愈合“社会的精神分裂症” 60
“和谐社会”、“利益集团”与民主政治 64
“以人为本”的民本叙事 68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两大问题 71
“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中国路径 75
一个诞生中的业主委员会 81
新闻自由、新闻规范与媒体的“社会共同体” 85
培育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88
“新加坡不在中国吗?” 97
西方认识中国的五个阶段 100
中国:西方自我关照的一面镜子 104
“中国饥饿论” 114
“中国统计数字造假论” 117
“中国崩溃论” 121
“中国无关紧要论” 125
经济威胁 129
政治和军事威胁 142
人口、资源、环境威胁 152
“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 165
郑和的故事,一段历史注脚 176
中国历史上两次不同寻常的远行 180
现在,西方准备好了吗? 183
“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 189
“民族主义”与“天下主义”之争 198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 206
“郎咸平旋风”与“改革之争” 221
“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终结 225
不是向左还是向右,而是向前还是向后 233
“原罪”的密码 238
社会对管制的需求 241
“新双轨制”的罪与罚 246
“顺应民意”的新一轮政府权力扩张 251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 254
当春节遭遇“圣·瓦伦丁节” 262
“政治中国”与“文化中国” 267
“抵制圣诞节”与“弃龙”风波 274
古今中西,月亮哪个最圆? 279
佛教的引进——整合异质文化的一个成功先例 284
“帝国语言”的命运 287
余英时:文化危机与文化重建 292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314
许倬云:中国文化突破与普世世界文化之催生 330
为中国文化的重生努力和祈祷 341
从巴黎到纽约 349
“世界之都”的中国轮廓 356
苏州河以北 363
锻造面向未来的“城市人格”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