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1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有关部门法的关系 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9
第二章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和任务 14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14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8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23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23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 30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37
第一节 专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 38
第二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39
第三节 依靠群众的原则 41
第四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42
第五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46
第六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48
第七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50
第八节 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52
第九节 两审终审的原则 55
第十节 审判公开的原则 57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58
第十二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61
第十三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64
第十四节 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 66
第十五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68
第五章 管辖 71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71
第二节 立案管辖 72
第三节 审判管辖 76
第六章 回避 82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82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83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87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 91
第一节 辩护的概念和意义 91
第二节 辩护的种类及辩护人的范围 92
第三节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职责及其诉讼权利和义务 95
第四节 刑事诉讼代理 99
第八章 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理论 103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103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 106
第九章 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113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113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 122
第十章 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 130
第一节 证据收集 130
第二节 证据的审查判断 133
第三节 运用证据的原则 138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 141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 141
第二节 强制措施的种类 143
第三节 强制措施的变更和解除 158
第十二章 附带民事诉讼 161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61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162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165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167
第十三章 期间和送达 170
第一节 期间 170
第二节 送达 177
第十四章 立案 180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 180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182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186
第十五章 侦查 192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92
第二节 侦查行为 196
第三节 侦查终结 209
第四节 补充侦查和中止侦查 216
第十六章 起诉 221
第一节 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221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 223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 233
第十七章 审判概述 237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和意义 237
第二节 审判组织 239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 243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43
第二节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246
第三节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251
第四节 法庭审判 254
第五节 简易程序 269
第六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273
第七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277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282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82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284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290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 293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297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97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99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复核核准程序 303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306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06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308
第三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314
第二十二章 执行 319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 319
第二节 各类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322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与处理 330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339
第二十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 344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44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原则 346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 349
主要参考书目 359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