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产业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秋玲,李怀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608593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服务业的状况及发展目标,并进行了深度的研究,给我国的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理论视野:服务产业经济研究综述 1

1.1 服务产业特性的理论研究 1

1.1.1 传统服务产业特性的理论研究 1

1.1.2 现代服务产业特性的理论研究 3

1.2 服务产业分类的理论研究 5

1.2.1 国外的服务产业分类及述评 6

1.2.2 我国服务产业的分类及其评价 9

1.2.3 国内外服务产业分类法的融合与创新 12

1.2.4 结论与讨论 13

1.3 服务产业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 15

1.3.1 服务产业形成的理论研究 15

1.3.2 服务产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17

1.4 服务业结构的理论研究 18

1.4.1 服务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相关研究 18

1.4.2 服务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相关研究 19

1.5 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理论研究 20

1.5.1 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研究 20

1.5.2 特定城市或区域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 21

1.5.3 具体服务行业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 24

参考文献 25

2 结构演变:服务产业经济发展趋势与路径 29

2.1 产业融合:服务产业发展的趋势 30

2.1.1 产业融合与服务经济的发展 30

2.1.2 产业融合的机理 32

2.2 分工深化:服务产业发展的路径 39

2.2.1 分工深化与服务经济的发展 39

2.2.2 分工深化的机理 41

2.3 结构演变:服务产业结构演进的内涵特征及其趋势 42

2.3.1 结构演变:服务产业结构演进的内涵特征 42

2.3.2 结构升级:服务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48

参考文献 53

3 生产者服务业:基于新型工业化视角 55

3.1 生产者服务业概述 56

3.1.1 “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界定及相关说明 56

3.1.2 生产者服务业的功能和特征 57

3.2 生产者服务业增长:理论与模型 61

3.2.1 生产者服务业增长的一般解释:社会分工视角 61

3.2.2 影响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64

3.2.3 生产者服务业增长的模型分析 66

3.3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演化规律及趋势 72

3.3.1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若干观点及评述 72

3.3.2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理论依据 74

3.3.3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化的规律及趋势 80

3.3.4 经验实证 81

3.4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实证研究 83

3.4.1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背景与环境 83

3.4.2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历史与现状 85

3.4.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9

参考文献 114

4 消费者服务业:基于全面小康社会视角 119

4.1 问题的提出及核心概念的界定 119

4.1.1 问题的提出 119

4.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0

4.2 消费者服务业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21

4.2.1 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综述 121

4.2.2 消费者服务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28

4.2.3 消费者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互动关系研究综述 130

4.3 小康社会的经济表征:基于消费者服务视角 131

4.3.1 何谓小康 131

4.3.2 中国小康社会的思想渊源及概念界定 131

4.3.3 小康社会的经济表征:基于消费者服务视角 135

4.4 中国消费者服务业现状特点分析与发展阶段判断 142

4.4.1 现状与特点分析 142

4.4.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判断 149

4.4.3 求解函数关系:基于时空二维序列回归的分析 154

4.4.4 产业弹性分析: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156

4.5 中国消费者服务业的问题研究 164

4.5.1 消费者服务业的陷阱 164

4.5.2 消费者服务业能级提升受阻与功能定位 171

4.5.3 消费者服务业的城乡差异 175

4.5.4 消费者服务业空间非均衡布局 185

4.6 中国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189

4.6.1 超越低度均衡的对策思路 189

4.6.2 消费结构转型与消费者服务业功能定位 194

4.6.3 优化消费者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196

4.6.4 消费者服务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197

参考文献 198

5 公共性服务业: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 201

5.1 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述评 201

5.1.1 公共服务的内涵 201

5.1.2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203

5.2 中国推进服务型政府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204

5.2.1 改革成就与政府主导作用 205

5.2.2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建设有限政府 207

5.2.3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有效政府 212

5.2.4 完善政绩考核体系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216

5.3 中国公共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19

5.3.1 中国公共服务业发展现状 219

5.3.2 中国公共服务业发展对策 231

参考文献 234

6 核心服务产业:发展进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237

6.1 中国科技研发服务发展进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237

6.1.1 “科技研发服务”概念界定及其与科技中介机构的关系 238

6.1.2 我国科技研发服务的发展进程和现状 240

6.1.3 我国科技研发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3

6.2 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进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256

6.2.1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56

6.2.2 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及趋势 263

6.2.3 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71

6.2.4 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275

6.3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进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277

6.3.1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进程 277

6.3.2 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86

6.3.3 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293

6.4 中国专业服务业发展进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296

6.4.1 专业服务业的概念界定 296

6.4.2 世界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298

6.4.3 中国专业服务业发展进程及现状分析 300

6.4.4 中国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310

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17

表1—1 服务业的典型特征 1

表1—2 商品产业与服务产业的分类 6

表1—3 辛格曼分类法、西方服务业四分法的分类比较 7

表1—4 1985年我国建立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第三产业分类 9

表1—5 1994年与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服务产业分类体系与国际比较 10

表1—6 西方服务业四分法与我国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服务业分类的整合 14

表2—1 全球制造业的服务业务和零件管理业务收入 31

表2—2 成长潜力:服务和零部件市场份额 32

表2—3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灰色关联度 34

表2—4 第一、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45

表2—5 1994年、2004年部分OECD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49

表2—6 1994年、2004年部分OECD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50

表2—7 世界(商务)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对照表(2000~2005年) 51

表2—8 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前10位国家和地区 51

表3—1 生产者服务业的功能演变 59

表3—2 三个角点均衡的信息 71

表3—3 全部均衡及比较静态特性 71

表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和工业增加值指数(1978~2007年) 82

表3—5 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与构成变化情况(1978~2007年) 85

表3—6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总量及构成(1981~2005年) 87

表3—7 三次产业服务投入率变动情况(1981~2005年) 89

表3—8 生产者服务业部门构成、投入结构与三次产业服务投入率的国际比较 92

表3—9 主要服务业部门中间需求率的国际比较 93

表3—10 2002年中国各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总量、构成、投入结构情况 97

表3—11 三次产业及制造业各行业服务投入构成(2005年) 100

表3—12 服务业各行业中间需求率及投入结构(2005年) 102

表3—13 江苏制造业各行业服务投入率变化(1997~2005年) 104

表3—14 2005年六大制造业部门生产者服务业投入构成 106

表3—15 江苏服务业各行业中间需求率与使用结构变化(1997~2005年) 108

表4—1 消费者服务业行业门类 121

表4—2 消费者服务业详细的行业代码、名称及说明 122

表4—3 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比较 133

表4—4 古代小康社会与现代小康社会比较 134

表4—5 基于消费者服务业视角的全面小康社会客观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139

表4—6 基于消费者服务业视角的小康社会客观指标值(2001~2006年) 142

表4—7 基于全面小康社会视角的消费者服务业主观指标体系及调查结果 144

表4—8 消费者服务业Likert五级量表 146

表4—9 大城市居民对消费者服务业满意度分析 147

表4—10 中等城市居民对消费者服务业满意度分析 147

表4—11 小城镇居民对消费者服务业满意度分析 148

表4—12 联合国关于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富的标准 149

表4—13 我国城镇和农村历年居民恩格尔系数 149

表4—14 工业化阶段与人均GDP对应表 151

表4—15 我国人均GDP(1978~2007年) 152

表4—16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判断 153

表4—17 历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回归分析 155

表4—18 各项消费支出的回归系数和统计参数值 158

表4—19 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各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 159

表4—20 2006年城镇居民ELES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和价格弹性值 160

表4—21 各项消费支出的回归系数和统计参数值 161

表4—22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 162

表4—23 2006年农村居民ELES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和价格弹性值 163

表4—24 问卷设计变量总表 166

表4—25 消费者服务业低度均衡问题的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 166

表4—26 大城市居民消费者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 168

表4—27 中等城市居民消费者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 169

表4—28 小城镇居民消费者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 170

表4—29 大城市对未来各项消费和服务改善的信心指数 173

表4—30 中等城市居民对未来各项消费和服务改善的信心指数 174

表4—31 小城镇居民对未来各项消费和服务改善的信心指数 174

表4—32 历年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水平 176

表4—33 城乡居民历年恩格尔系数 179

表4—34 城乡主要食品消费比较 181

表4—35 城乡居民历年居住占消费支出比重 182

表4—36 2007年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183

表4—37 城乡居民历年文教娱乐支出所占总消费比例 183

表4—38 城乡居民历年交通支出所占总消费比例 183

表4—39 消费者服务业从业人员区位熵 186

表4—40 服务业四大分类区位熵 187

表4—41 城市居民希望企业采取的对策措施 190

表4—42 城镇居民未来消费支出倾向 190

表4—43 城镇居民未来消费注重点 191

表4—44 城镇居民储蓄动机 192

表4—45 城市居民希望政府采取的对策措施 193

表4—46 城市居民希望行业协会采取的对策措施 193

表5—1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改革 209

表5—2 2006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乡比较 223

表5—3 2005年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对比 223

表5—4 2006年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比较 224

表5—5 2007年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对比 225

表5—6 我国城乡之间社会保险制度比较 225

表5—7 1990~2003年城乡高等教育情况 226

表5—8 2007年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比 227

表5—9 2005年城乡养老保险情况对比 229

表5—10 卫生服务调查——调查地区人口参加各种医疗保险情况及其构成变化 230

表5—11 2005年我国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 230

表5—12 2000~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占全国比重 231

表6—1 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241

表6—2 我国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242

表6—3 全国31个地区科技研发服务数据(2007年) 246

表6—4 标准化处理后科技研发服务数据 248

表6—5 总方差分析(Total Variace Explained) 250

表6—6 主成分计算结果及权重表 250

表6—7 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a) 251

表6—8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251

表6—9 地区主成分得分及排名 252

表6—10 2006~2007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数量 266

表6—11 信息服务业各年贡献率(1990~2006年) 268

表6—12 历年中国软件出口占产业总额的比例 270

表6—13 我国城市和农村资源配置现状 289

表6—14 2000~200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 289

表6—15 2000~2006年政府卫生费用支出占比情况 291

表6—16 美国专业服务业企业数目及从业人员数(2002~2004年) 299

表6—17 日本专业服务业和广告服务业私有企业从业人员及企业数(1975~2005年) 299

表6—18 中国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数据(2004~2007年) 302

表6—19 部分地区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情况 304

表6—20 全国主要地区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数据分析(2006年) 305

表6—21 标准化处理后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数据分析(2006年) 306

表6—22 相关系数矩阵 307

表6—23 总方差分析 308

表6—24 因子载荷矩阵 309

表6—25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309

表6—26 各地区主成分得分及排名 310

图2—1 前15种产业人均信息技术装备量 35

图2—2 创新扩散学习曲线 36

图2—3 根据经济提供物区分的就业增长与名义GDP增长(1959~1996年) 52

图3—1 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阶段 64

图3—2 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5

图3—3 单个企业或加总的转换曲线 68

图3—4 生产者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机理 75

图3—5 基于产品价值链的“微笑曲线” 78

图3—6 经济生态群落 79

图3—7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总体投入结构变迁(1981~2005年) 89

图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 151

图4—2 城市居民收入和支出线性关系模型 155

图4—3 1984~2004年中国最终消费率 165

图4—4 城乡消费比例差距 178

图4—5 城乡居民历年物质性和服务性消费趋势 178

图4—6 历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 180

图4—7 199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例 184

图5—1 1985~2007年外贸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指数及外贸占GDP比重 206

图5—2 1953~2007年中央财政收支的全国占比与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08

图5—3 1978~2006年财政收支占GDP比重与政府消费支出占社会消费支出比重 210

图5—4 1978~2006年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口 211

图5—5 1978~2006年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 212

图5—6 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国际比较 213

图5—7 1997~2005年卫生费用支出的分摊情况 213

图5—8 1978~2007年城乡人均收入 215

图5—9 分税制以来区域经济与财政均等化程度 215

图5—10 2007年东、中、西部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 222

图5—11 2007年东、中、西部人均财政性医疗卫生经费 222

图5—12 2007年东、中、西部人均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22

图5—13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地区分布情况 224

图5—14 2007年东、西、中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比 228

图5—15 2002~200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比重 229

图6—1 科技研发发展进程 238

图6—2 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及授权数 244

图6—3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情况(2000~2006年) 245

图6—4 2003~2007年中国电信业规模 264

图6—5 中国2002~2007年软件产业规模 264

图6—6 2001~2007年农村固定电话发展情况 265

图6—7 2004~2007年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266

图6—8 信息服务业各年贡献率(1990~2006年) 269

图6—9 1997~200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290

图6—10 美国专业服务业企业年收益额(2000~2005年) 299

图6—11 中国咨询服务部门进、出口贸易额(1997~2007年) 301

图6—12 中国广告、宣传服务部门进、出口贸易额(1997~2007年 301

图6—13 中国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03~2008年) 302

图6—14 中国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对外贸易统计数据(2003~2008年) 302

图6—15 中国及OECD各成员国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05年) 303

图6—16 中国及OECD各成员国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就业结构(2005年)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