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部分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3
第一章 公共政策的概念分析 13
1.1 概念正名 14
1.2 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14
1.3 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增进与分配 16
1.3.1 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 16
1.3.2 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的资源和条件 17
1.3.3 公共政策的本质 18
1.4 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 21
1.4.1 公共政策的特征 21
1.4.2 公共政策的功能 22
1.5 公共政策的要素 23
1.5.1 政策主体 23
1.5.2 政策客体 23
1.5.3 政策目标 24
1.5.4 政策资源 24
1.5.5 政策环境 24
1.6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 25
1.6.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25
1.6.2 政府干预的边界 28
1.6.3 政府的角色定位 31
1.7 学习公共政策的理由 31
1.7.1 基于科学的理由 32
1.7.2 基于专业的理由 32
1.7.3 基于政治上的理由 32
第二章 政策利害关系 35
2.1 政策分析的重要前提 35
2.2 利害关系概念的历史沿革 38
2.3 利害关系理念的不同实现方式 39
2.3.1 企业(公司)管理下的利害关系人 39
2.3.2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利害关系人 40
2.4 政策利害关系人的类型 43
2.4.1 政策利害关系人的四种类型 43
2.4.2 政策分析中的利害关系人类型 45
2.5 政策利害关系人的特征分析 46
2.5.1 特征分析 46
2.5.2 整合性分析 53
2.6 政策利害关系人的认定 55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58
3.1 政策议程 58
3.1.1 政策议程的定义 59
3.1.2 政策议程的种类 60
3.1.3 公共问题取得议程地位的条件与途径 61
3.1.4 议程设定过程 63
3.2 政策规划 70
3.2.1 政策规划的重要性及含义 70
3.2.2 政策规划的原则 73
3.2.3 政策规划的步骤 75
3.3 政策合法化 78
3.3.1 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78
3.3.2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其程序 80
第四章 公共政策伦理 87
4.1 公共政策伦理分析的重要性 88
4.1 伦理性分析 89
4.1.2 公共政策伦理的重要性 91
4.2 功利主义的政策伦理观 92
4.2.1 功利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 92
4.2.2 功利主义作为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 93
4.2.3 功利主义的缺陷 93
4.2.4 中国的公共政策:从政治理想主义到现实的功利主义 94
4.3 以公平的正义为基础的政策伦理观 95
4.3.1 罗尔斯的正义论 95
4.3.2 从功利主义向公平的正义转换 96
第二部分 公共政策分析过程 103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方法与技术 103
5.1 问题界定的重要性 103
5.2 政策问题的含义及特征 108
5.2.1 政策问题的含义 108
5.2.2 政策问题的特征 108
5.3 政策问题的类型 110
5.3.1 政策问题的层次性分类 111
5.3.2 政策问题的结构性分类 112
5.4 问题界定的方法论 113
5.4.1 问题界定方法的含义 113
5.4.2 结构主义方法论 114
5.4.3 问题界定应注意的问题 115
5.5 问题界定的技术 117
5.5.1 头脑风暴法 118
5.5.2 鱼骨图法 118
5.5.3 问题点检验表 120
5.5.4 追根究底法 121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123
6.1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124
6.1.1 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124
6.1.2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 124
6.1.3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26
6.2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和模型 127
6.2.1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 127
6.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129
6.3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30
6.3.1 公共政策问题本身的影响 130
6.3.2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 131
6.3.3 政策执行主体 132
6.3.4 公共政策作用对象 135
6.3.5 政策执行环境 136
第七章 政治评估理论 139
7.1 政策评估的内涵 139
7.1.1 政策评估的定义 139
7.1.2 政策评估的种类 140
7.2 政策评估方法 141
7.2.1 政策评估体系研究的现状 141
7.2.2 政策评估的具体方法 142
7.3 政策评估的方式与意义 149
7.3.1 政策评估与伦理 149
7.3.2 我国现行的政策评估方式 150
7.3.3 政策评估意义 151
第八章 评估标准的确立与细化 154
8.1 评估标准的来源与细化 154
8.1.1 评估标准的来源 154
8.1.2 政策评价标准选择的原则 160
8.1.3 影响政策评价标准的因素 161
8.2 政策的经济与财政可行性标准 167
8.2.1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167
8.2.2 经济效果的含义和评价标准 168
8.3 政策的政治可行性标准 172
8.3.1 概念的操作化 172
8.3.2 政策利害关系人的认定和分类 172
8.3.3 建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174
8.4 政策的行政可行性和法律可操作性标准 177
8.4.1 行政可行性的基本概念 177
8.4.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177
8.4.3 政策的法律可操作性 180
第九章 政策备选方案的设计 185
9.1 备选政策方案的一般来源 185
9.1.1 既有政策方案 185
9.1.2 惯例式的解决方案 186
9.1.3 对传统方案的调整 187
9.1.4 创新的设计方案 188
9.2 备选方案的搜寻方法 192
9.2.1 研究分析与实验 192
9.2.2 调查法 194
9.2.3 对比法 199
9.2.4 文献法 200
9.2.5 类型学法 201
9.3 备选政策方案的设计 202
9.3.1 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 202
9.3.2 方案设计基本程序 203
第十章 评估与展示政策备选方案 210
10.1 实证评估与规范评估 210
10.1.1 实证评估 210
10.1.2 规范评估 217
10.1.3 整合途径 223
10.2 预测方法 227
10.2.1 政策预测分析方法概述 227
10.2.2 定性预测方法 229
10.2.3 时间序列分析法 233
10.2.4 因果关系分析法 234
10.3 方案比较的路径与方法 236
10.3.1 方案比较的方法 236
10.3.2 政策效果的类型 239
10.3.3 政策评估的方法 240
10.4 公共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及改进 241
10.4.1 公共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 241
10.4.2 公共政策评估的改进 244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政策评估 247
11.1 政策执行 247
11.1.1 政策执行问题的涵义及特点 247
11.1.2 政策执行问题的类型 248
11.1.3 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49
11.2 政策评估 253
11.2.1 政策评估综述 253
11.2.2 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常见困难及对策 258
11.3 政策周期与终结 270
11.3.1 政策周期 270
11.3.2 政策终结 272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 287
1.2亿人的命运——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状况 287
校园停车政策——某大学校园停车状况调查 307
参考文献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