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蒙古国家的建立 1
蒙古族的起源 1
族源和名称 1
室韦—达怛各部的西迁及其分布 8
克烈部 13
札剌亦儿部 17
篾儿乞部 19
斡亦剌部 20
八剌忽诸部 21
塔塔儿部 23
蒙古部 25
乃蛮部 29
汪古部 30
蒙古各部的社会状况 31
经济生活 31
社会组织和阶级状况 38
漠北的统一 51
各部的争战 51
蒙古部的强盛 56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 59
乞颜氏贵族联盟的建立 59
十三翼之战 63
斡里札河之战 65
东部地区的争夺 67
克烈部王罕的败亡 70
乃蛮部的灭亡 72
札木合的末路 74
蒙古国家的建立 75
一二○六年大会 75
千户的编组 77
护卫军的扩建 80
蒙古文字的创制 83
大断事官的设置 84
札撒的制定 85
蒙古的征服战争 90
灭夏与灭金战争 90
蒙古军事力量的强盛 90
六征西夏 91
蒙金战争 97
金朝的衰败 97
成吉思汗攻金 101
木华黎经略中原 106
蒙宋联合灭金 110
辽东的争夺 112
西北地区的征服 117
征服吉利吉思和“林木中百姓”诸部 117
畏兀儿的归附 119
哈剌鲁的归附 122
西辽(哈剌契丹)的灭亡 123
蒙古西征 126
成吉思汗西征 126
西征前蒙古与花剌子模的关系 126
阿母河北地区的占领 130
花剌子模的灭亡 134
进兵钦察 139
长子出征 142
灭钦察、不里阿耳 142
征服斡罗思 143
进兵李烈儿、马札儿 145
绰儿马罕西征和阿姆河行省的治政 147
旭烈兀西征 150
灭木剌夷 150
灭黑衣大食 151
进兵叙利亚 153
侵南宋与灭大理 154
金亡前的蒙宋关系 154
蒙古侵宋战争 159
南宋恢复汴洛的失败 159
窝阔台时期的侵宋战争 161
蒙哥时期的侵宋战争 163
忽必烈灭大理 166
蒙古国的统治 171
统治集团的内争和蒙古国的分裂 171
子弟、贵戚的分封 171
汗位的争夺 177
各汗国的独立化 183
漠北的建设 188
蒙古对中原汉地剥削方式的演变 193
抢掠和要索 193
十路课税所的设立 195
乙未籍户与分土分民 197
制定新税法 203
斡脱钱和扑买课税 206
宪宗时期的括户、分民和税制演变 208
蒙古对中原汉地统治方式的演变 213
屠杀与迁民 213
统治机构的建立 215
汉人世侯的势力 218
各种宗教的利用 223
元朝的建立 231
忽必烈夺取政权 231
忽必烈联合各族地主阶级 231
对中原地区的经营和控制 233
汗位的争夺 236
中统建元 239
镇压叛乱,维护统一 241
镇压李璮之乱 241
平定诸王叛乱 245
灭亡南宋和建立元朝 251
腐败的南宋朝廷 251
南宋的灭亡 255
突破襄樊 255
占领临安 257
消灭南宋残部 260
建立元朝 264
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265
行政建制和军事制度 268
行政机构的设置 268
中央机构 268
地方机构 272
基层行政设施 275
军事制度 277
宿卫和镇戍制度 278
军户和奥鲁 285
法律、铨选和赋役制度 290
法律制度及其特点 290
立法概况 290
刑法特点 299
铨选制度 306
铨选制度概述 306
科举制度 309
赋税制度的形成 314
北方的税粮、科差 314
南方的夏、秋二税 318
诸色课程及役法 321
元代的社会经济 326
统治阶级对土地的占有和兼并 326
系官田地的扩大 326
贵族、官僚的土地占有 333
地主、富豪的土地兼并 335
寺院、道观的土地财产 337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和衰敝 340
元初的重农政策及其贯彻 340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45
人口不断增加 346
中原和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47
棉花及其他新作物的推广 352
元代中后期农业生产的衰敝 354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58
官手工业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状况 358
组织机构 358
生产状况 362
管理腐败 366
民间手工业的生产 369
概况和特点 369
生产状况 373
交通运输业的发达 378
河漕 378
海运 380
驿站 384
商业经济的活跃 386
钞法的实行 386
国内贸易的发达 389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 389
贵族、官僚、色目商人豪夺民利 390
民间商人的商业活动 392
对外贸易的开展 396
城市经济的繁荣 399
元朝社会矛盾的发展 404
统治政策的演变与帝位之争(上) 404
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的“理财” 404
真金与权臣的斗争 406
成宗之立及其守成 409
统治政策的演变与帝位之争(下) 416
武仁授受与英宗之立 416
武宗登位与财政危机的加剧 416
仁宗继统和儒术的再利用 420
英宗新政与泰定帝即位 424
天历之战与明文之争 429
顺帝前期的统治 435
妥懽帖睦尔之立 435
脱脱“更化” 437
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438
统治集团的腐朽 438
对人民的控制和防范 442
劳动人民的苦况 447
元朝的民族压迫 452
民族分化政策 452
政治上的防制 455
民族压迫在法律上的反映 458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460
元朝前期的人民反抗斗争 460
灭宋前后的人民抗元斗争 460
世祖至元后期的各地起义 466
元朝中期各族人民武装起义 471
顺帝前期的各地起义 479
元末农民大起义 485
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起义的准备活动 485
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 485
韩山童、彭莹玉组织起义的秘密活动 488
元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暂时挫折 491
韩山童、刘福通首义和元朝统治者的疯狂镇压 491
南方红巾军起义和天完政权的建立 495
方国珍、张士诚起兵反元和其他农民起义 500
元末农民起义的发展和失败 505
宋政权的建立和失败 505
宋政权的建立 505
李武、崔德等率领的西路军 507
毛贵率领的东路军 508
关先生、破头潘率领的中路军 510
北方红巾军的最后失败 513
天完政权的重建和倪文俊、陈友谅的篡权 516
天完政权的重建和倪文俊的篡权 516
汉政权的建立和陈友谅的蜕变 518
明玉珍入川和夏政权的建立 520
朱元璋队伍的壮大 522
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投降活动 526
投降变节的张士诚 526
两面三刀的方国珍 529
朱元璋削平南方割据势力和北伐的胜利 530
南方割据势力的消灭 530
陈友谅的败亡 530
张士诚被消灭 532
方国珍和明升投降 535
陈友定等被削平 536
朱元璋的蜕变和明朝的建立 539
北伐的胜利和元朝的灭亡 546
灭亡前夕的元廷 544
北伐的胜利 546
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548
推翻了元朝的黑暗统治 548
打击了元末的地主阶级 550
改造了明初的封建统治 552
元末农民战争在中国农战史中的地位 553
元代的边疆各族 558
岭北地区 558
亲王的出镇 558
岭北行省的建置 562
经济与文化 568
户口与赋役 568
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573
宗教与文化 577
东北地区 581
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581
东北各族及其社会经济 589
西北地区 599
蒙古国时期的中亚 599
窝阔台时期 599
贵由、蒙哥时期 605
元朝前期的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 607
阿鲁忽、海都与八剌 607
元朝在中亚的活动 610
大德八年约和后西北地区的形势 613
元朝后期的察合台汗国 619
社会经济 623
阿姆河以北地区经济的恢复 623
畏兀儿及其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 625
文化和宗教 628
吐蕃地区 635
地方首领和教派的分裂割据 635
吐蕃各地统一于元朝 638
元朝对吐蕃地区的统治 643
宗王的分封和帝师的统领 643
统治机构的建立 647
籍户口和置驿站 655
乌思藏地方统治权的交替 657
萨斯迦地方政府的统治 657
伯木古鲁万户的兴盛及其战胜萨斯迦 660
云南地区 662
元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 662
云南各族及其社会状况 671
元代的文化科学 680
文学艺术 680
元曲 680
杂剧 680
南戏 685
散曲 685
小说 687
诗词和民歌 690
诗词 690
民歌 691
书画 694
史学 698
辽、金、宋三史的纂修 698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 701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703
哲学思想 705
理学的继承和传播 705
元代理学的特点 709
“三教外人”邓牧的“异端”思想 716
谢应芳的无神论思想 719
宗教 722
佛教 722
道教 726
伊斯兰教 731
基督教 736
科学技术 742
天文历法 742
天文仪器的创制 743
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 745
《授时历》在历法上的成就 746
地理学 748
《元一统志》的编纂 748
河源的探索 748
朱思本的《舆地图》 749
农书 751
《农桑辑要》 751
王祯《农书》 753
《农桑衣食撮要》 755
水利学和水利技术 755
水利著作 755
水利技术 757
医药学和营养学 759
医药学 759
营养学 761
工程技术 762
印刷术 762
火炮技术 763
造船术和航海术 764
元朝的对外关系 767
元朝与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的关系 767
元朝与钦察汗国的关系 767
元朝与伊利汗国的关系 771
元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 783
高丽 783
日本 786
安南、占城 792
缅、暹、罗斛 795
爪哇及南海诸国 800
印度 803
非洲 806
元朝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809
元与欧洲各国关系发展的原因 809
普兰诺·卡尔平尼和卢勃鲁克 810
马可波罗 813
列班扫马出使欧洲 816
欧洲传教士在中国 817
旅行家鄂多力克 820
教皇特使马黎诺里 821
元代社会生活 824
服饰 824
几种代表性服饰 824
官员服饰 827
庶人服饰 829
饮食 831
酒与酒海 831
宴飨 833
民间饮食概况 835
日餐制和点心 836
饮茶 837
居住条件与居住状况 839
斡耳朵制度 839
城乡居住条件 841
交通与通讯 846
交通工具 847
交通的管理与维护 849
民间交通往来 849
邮传 851
婚姻状况 851
收继婚的影响 852
守志与元代社会 853
赘婿、族际婚与典妻现象 854
婚俗 857
祭祀与丧葬 859
蒙古族的祭礼 859
其他葬俗与祭俗 862
四时节令与消闲时光 864
蒙古族的祓灾迎福活动 864
四时节令以及大都等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其他习俗 865
城市生活空间的展拓 866
演艺与元代社会 868
演艺在统治阶层和文人学士中的影响 869
五彩纷呈的大都演出活动 871
遍及南北各地的杂剧演出 872
人名索引 875
引用书目 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