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万夫不当之气 无一事自足于怀 181
诸事随时若流水 此怀无日不春风 182
一人知己亦足矣 毕生自修无尽期 183
山有此生未能至 竹为一日不可无 184
流水悟将天地事 春风老尽少年人 185
与贤者游信足乐 集古人文亦大观 186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187
不期斯世有殊遇 自信于人无间言 188
当无事时自固气 大有为者能知人 189
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 190
与世不言人所短 临文期集古之长 191
知足随时咸可乐 虚怀遇事若无能 192
朗日和风畅怀抱 幽兰修竹叙情文 193
为文畅茂有春气 其品清峻犹崇山 194
初日将临山气朗 清风暂至水文生 195
斯人与山水为契 其品在管乐之间 196
稽古每期以可信 取人当尽其所能 197
为人不外修齐事 所乐咸于山水间 198
为稽管乐当年迹 尽揽幽齐一带山 199
修竹趣生文与可 幽兰静契管夫人 200
无妄言人之所短 当自知己有未能 201
茂兰永日为知己 修竹当风自可人 202
犹得人间听此曲 当于世外极其游 203
亭林日知自为录 竹老风怀亦寄言 204
信之为言有诸己 文亦不外生于情 205
流水崇山怀作者 春兰幽竹契风人 206
大贤自合为九列 清风可以流万年 207
文生于情有春气 兴之所至无古人 208
修于内自形于外 有诸己能喻诸人 209
极清闲地是兰若 观自在春于竹林 210
流水情文曲有致 至人怀抱和无同 211
林间虚室足觞咏 山外清流无古今 212
将相风和天地静 修齐事大古今同 213
契古风流春不老 怀人天气日初长 214
乐事可为知己喻 清修岂与世人言 215
万类静观咸自得 斯人可与亦同群 216
作古文当有生气 遇贤者自无妄言 217
每随永日情殊畅 坐领春风气不群 218
相知当不在形迹 修己岂可殊初终 219
随所遇时将静悟 老于文者不陈言 220
情文俯仰怀迁固 述作风流契老彭 221
大地欣然春至后 群山朗若曲终时 222
至人之品大能化 贤者所怀和不流 223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怀曲情 224
尽日言文欣不惓(倦) 与人同事若无能 225
有时亦在竹林坐 无事每至兰若游 226
丝竹放怀春未暮 清和为气日初长 227
修己可知有乐地 作文每合舍陈言 228
遇事虚怀观一是 与人和气察群言 229
此地有崇山峻领(岭) 是日也天朗气清 230
风人所咏托于古 静者之怀和若春 231
兰室既清林亦静 诸天不老地长春 232
今齐古稽极乐事 内和外峻大贤风 233
大(太)古在昔有述作 当今之世咸清贤 234
九宇同春为至乐 一时极盛系斯文 235
寄兴在山亭水竹 怀人于日暮春初 236
春日初长兰气静 惠风相引竹阴清 237
室以抱水随其曲 竹为观山不放长 238
一亭尽揽山间趣 幽室能观世外天 239
得趣在形骸以外 娱怀于天地之初 240
清言所寄舍形迹 幽事自娱齐古今 241
随时咸录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242
流水无人自弦管 幽怀随地足山林 243
得山水乐寄怀抱 于古今文观异同 244
九曲流长天地外 群山坐揽有无间 245
托迹山间得清趣 放怀天外极大观 246
亭间流水齐今古 竹外春山时有无 247
静坐不虚兰室趣 清游自带竹林风 248
闲观水竹娱情所 静领风兰得气初 249
放水流长观其曲 为文气盛集于虚 250
游春人若在天坐 听曲情随流水生 251
亭临水次尝无地 室在林间又有天 252
万年觞有清和气 一品集无仰俯文 253
清言每不及世事 静坐可以得长生 254
大文作不随风气 清品仰之若春山 255
万事虚怀临水竹 一生和气当春兰 256
为文未尝不自得 作事尽可向人言 257
兰竹自幽春不管 山水在抱气能和 258
世间尽得人生乐 今岁欣当大有年 259
老竹亭间生古趣 初兰天气得春阴 260
丝竹管弦春未暮 清和天气日初长 261
竹与人齐山不大 兰因室曲气犹清 262
会向山林录贤者 不于天地作闲人 263
竹阴在地清于水 兰气随人静不风 264
每临大事有静气 不信今时无古贤 265
作古文当有生气 遇贤者自无妄言 266
作大事无妄无躁 于斯世不激不随 267
虚将老日怀年少 无作长言向短人 268
斯文之乐在自得 古人所言不尽然 269
俯听流水无弦曲 坐引和风一室春 270
流水悟将天地事 春风老尽世间人 271
亭间流水自今古 竹外春山时有无 272
岂言今日无知己 自有清风作故人 273
春初人尽怀生气 老至文当异少时 274
临风一曲齐天乐 流水终年大地春 275
抱有春怀可与世 足无峻气不游山 276
春山有趣终年静 流水无弦尽日听 277
随人俯仰未为是 与世迁流岂得贤 278
闲时坐听水流竹 静极不知人在山 279
朗日和风有静者 清修峻品为贤人 280
契天地事万殊一致 会古今文诸贤同群 281
天地之初由无生有 山水所会以曲为幽 282
天清地和若在古宇 情至气盛是为今文 283
春至无形因时生迹 天长不老以古为年 284
人云亦云岂能集事 自乐其乐可与观天 285
天之所与事无不集 时虽有尽情岂能迁 286
古今大年老彭合契 宇宙崇抱管乐相期 287
观化天人放怀世宙 寄情山水极目林亭 288
春风无形激水生浪 大地自静长天自清 289
文能系斯世为至大 人有得于天故长生 290
竹气初流山静若古 兰言相悟春永于年 291
取静于山寄情于水 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292
老竹当天清阴可托 崇兰在室和气所生 293
既然得水岂可无竹 时或观山亦当有亭 294
气静同兰怀虚若竹 目清于水足快生风 295
朗日映怀和春在抱 崇兰临水古竹当风 296
文管生风自然有竹 咏觞得趣可以无弦 297
流水长亭春风静宇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298
引弦叙曲可以永日 怀兰契竹快哉此风 299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300
风日无言一觞自足 山水所会万竹犹虚 301
岭曲风长亭幽水会 怀虚趣得情至文生 302
风虽无形犹有可听 地以至静故能大生 303
万有不齐放怀自得 一无所取知足犹能 304
无遇于今必得于古 能修夫己自及于人 305
修之自长察之自在 言者能信感者能咸 306
相遇无言流水今日 不期而至清风故人 307
知昔日始可喻今者 观已事所以察未然 308
乐以和之人情斯畅 咸者感也气类相因 309
文峻若山品清于水 事稽在古贤取诸今 310
兴所至虽万言不尽 文之茂在一气相生 311
大化同流合少长老 风人所咏可兴观群 312
贤矣老彭述夫作者 大哉林放契于古人 313
迁固司文惠列殊抱 管乐佐世老彭引年 314
品仰咸贤怀齐管乐 文崇迁固年永老彭 315
趣会万殊若合一契 少长咸集列叙时人 316
毕生所长岂集在古 闲情自托亦不犹人 317
每年一集自为目录 终日万觞以娱情怀 318
气之所感不因情至 时有可为亦由人兴 319
贤者所为亦殊静躁 风人之作可以兴观 320
流水激弦仰与古会 清风在坐畅若天游 321
左咏临流毕觞尽日 期情尽水列趣当风 322
兰信有期当春齐放 竹怀无曲至老犹虚 323
少有清闲抱弦怀古 随其时地修己观人 324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325
时事迁流今犹古若 天怀欣畅己与人同 326
取诸怀知人己一致 足其气与天地同流 327
每怀古人自知不足 既生斯世岂能无为 328
天之为天抱此静宇 水哉取水观其长流 329
今古毕陈趣生一室 人天兴感文可万言 330
事固有群生所寄托 文不以一日为短长 331
室内生春怀虚修竹 林间得趣气静崇兰 332
俯仰天人自得至乐 管领山水足畅幽怀 333
茂林与游有咏于竹 曲室相会其言若兰 334
得自在天初无形相 游极乐地可以悟言 335
言有短长取足于气 文无今古在畅其情 336
与所及虽万言不尽 文之茂在一气相生 337
山峻林幽能怀大(太)古 天长地永当仰清流 338
和气春生惠流万有 清天朗日乐及群怀 339
坐有清言犹听古乐 人能和气可得永年 340
竹阴在地日长若岁 林气映天水静于人 341
乐感人情若在山水 文得春风无所古今 342
流水长亭幽兰一室 春风静宇修竹万山 343
文气得左迁诸作者 怀抱若管乐一流人 344
妄诞不生虚无视事 幽闲自得清静为修 345
以古今大文为述作 与天地清气相娱游 346
气宇不群信为殊品 形骸永固得此大年 347
相喻无言流水今日 不期自至清风故人 348
时然后言岂流于躁 乐不可极暂遇所欣 349
趣舍万殊若合一契 少长咸集列叙时人 350
清品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气同山 351
曲室临山自然抱合 长天映水有此清虚 352
述古喻今文无妄作 观天察地人不虚生 353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 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354
今文与古文期其一是 无极为大(太)极化可万殊 355
其室清幽有初兰少竹 所抱朗畅若流水春山 356
原帖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