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中的不亲和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静芳,安彩泰编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4241044X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总论和各论,总结部分12章中有9章基本上与植物不亲性的遗传学问题有关,主要讲述了细胞学,生理学和利用问题,各论部分12章描述了高等植物29个科中的近80个属200多个植物种的自交和异交不亲和性。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生物世界多样性的形成 3

第二节 植物不亲和性的概念及研究史略 4

第三节 自交不亲和植物的分布 7

第四节 不亲和系统的分类 8

第五节 三个主要不亲和系统的细胞学和遗传学特点 9

第六节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对遗传学的贡献 15

第七节 植物不亲和性和人类生产生活 16

第二章 植物不亲和性的进化 19

第一节 自交不亲和性和自交亲和性的进化关系 19

第二节 单基因和多基因不亲和系统的进化关系 22

第三节 配子体和孢子体不亲和系统的进化关系 25

第四节 异型性不亲和性和同型性不亲和性的进化关系 27

第五节 植物界远亲繁殖系统的系统发生 28

第六节S等位基因系统的进化和解除 35

第三章 不亲和反应的细胞学和生理学 35

第一节 花粉的细微结构和生理 35

第二节 柱头细胞的结构和生理 40

第三节 花粉和柱头相互识别 42

第四节 亲和性反应中的物质转输和代谢活性 47

第五节 自花花粉和异源花粉共同授粉时的竞争性 51

第六节 性别表现程度的多型性和自交亲和性 53

第四章 不亲和性的分子遗传学 57

第一节 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 57

第二节 茄科等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的分子遗传学 60

第三节 十字花科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的分子遗传学 69

第四节 主要结论和问题 73

第五章S基因多态性的群体遗传学 75

第一节 配子体不亲和群体的一般特征 75

第二节 群体中的随机交配和等位基因平衡 75

第三节 单基因座配子体不亲和群体中S等位基因数及其频率的分析 80

第四节 根据样本资料估计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 84

第五节 双基因座配子体不亲和群体中S等位基因数及其频率的分析 90

第六节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小群体中的交配有效性 92

第七节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群体中等位基因数及其频率估计问题 94

第六章S基因所在连锁群定位 96

第一节 引言 96

第二节 影响被测株自交和测交后代中标记性状比例的因素 96

第三节S基因与标记性状连锁分析的理论模型 97

第四节 利用标记性状进行S基因定位的例子 101

第五节 自交不亲和双基因连锁的双亲联合测验 105

第六节 若干植物种S基因所在连锁群定位 108

第七章 种间杂交不亲和性 112

第一节 单向不亲和性的普遍性 112

第二节 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两个特殊例子 116

第三节 种间杂交不亲和性与自交亲和性的进化问题 117

第四节 种间不亲和性的生理 118

第五节 种间单向不亲和性的遗传控制及协调机理学说 119

第八章 不亲和性的变异 122

第一节S基因座是个多单元复合体 122

第二节 不亲和性诱变的研究方法 123

第三节 人工诱变产生的自交亲和变异类型 127

第四节新S等位基因的产生 131

第五节 假自交亲和性 132

第九章 不亲和性遗传研究中的双列杂交分析法 135

第一节 概论 135

第二节 双列杂交分析中的细胞学方法 137

第三节 配子体不亲和系统的遗传分析 140

第四节 孢子体不亲和系统的遗传分析 143

第五节 离体双列杂交分析 149

第十章 不亲和性遗传研究的其他分析方法 152

第一节 用群体遗传学方法Ⅰ分析不亲和性的遗传 152

第二节 群体遗传学方法 Ⅱ:利用遗传标记分析配子体不亲和基因型 156

第三节 多倍体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基因型的分析方法 160

第四节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析S基因型中的应用 164

第十一章 自交不亲和性的利用 166

第一节 概况 166

第二节 对自交不亲和系作为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 167

第三节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途径 170

第四节 自交不亲和材料纯合度的鉴定 171

第五节 利用SI系生产杂交种的方法 172

第六节 制约杂种率的因素和杂种率数学模型及杂种中S等位基因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 176

第七节 提高杂种率的实际措施 180

第十二章 自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和自交不亲和材料繁殖 182

第一节用NaCl克服芸薹属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 182

第二节C02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效果 187

第三节 一些有机化合物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效应 188

第四节 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物理机械方法 189

第五节 异源亲和花粉诱导克服自交不亲和性 190

第六节 建立特殊的SI系繁殖系统 191

第十三章 异型不亲和植物 195

第一节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196

第二节 蓼科(Polygonaceae ) 197

第三节 亚麻科(Linaceae) 200

第四节 白花丹科(蓝雪科Plumbaginaceae ) 202

第五节 牛栓藤科(Connaraceae ) 203

第六节 千屈菜科(Lythraceae ) 203

第七节 酢浆草科(Oxalidaceae) 205

第八节 石蒜科(Amaryllyidaceae; Narcisseae) 208

第十四章 茄科(Solanaceae ) 209

第一节 烟草属(Nicotiana L. ) 209

第二节 茄属(Solanum L. ) 212

第三节 番茄属(Lycopersicon Mill.) 214

第四节 碧冬茄属(矮牵牛属Petunia Juss.) 216

第五节 酸浆属(Physalis L.) 218

第十五章 罂粟科(Papaveraceae)花葱科(Polemoniaceae) 219

第一节 虞美人(Papaver rhoeas) 219

第二节 花菱草(Eschscholzia californica Cham. ) 223

第三节 小天蓝绣球(Phlox drummodii Hoot. ) 223

第四节Linanthus parviflorus 226

第十六章 豆科(Leguminosae) 229

第一节 杂三叶草(杂种车轴草Trifolium hibridum L. ) 229

第二节 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 233

第三节 草莓三叶草(Trifolium fragiferum L. ) 236

第四节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237

第五节 牛角花属(百脉根属Lotus L. ) 239

第六节 黄芪属(紫芸英属Astragalus L.) 240

第十七章 单子叶植物 241

第一节 凤梨科(Bromeliaceae) 241

第二节 百合科(Liliaceae ) 242

第三节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 243

第四节 黑麦(Secale cereale L.) 244

第五节 黑麦草(Lilium perenne L.) 247

第六节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 ) 252

第十八章 毛茛科(Ranunculaceae )藜科(Chenopodiaceae ) 255

第一节 阿柯利斯毛茛( Ranunculus aclis L. ) 255

第二节 糖甜菜(Beta vulgaris L) 258

第十九章 配子体不亲和系统的其他植物科:车前科、锦葵科、玄参科、紫草科和柳叶菜科 265

第一节 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 L.) 265

第二节 锦葵科(Malvaceae ) 266

第三节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 267

第四节 紫草科(Boraginaceae) 269

第五节 柳叶菜科(月见草科Onagraceae, Oenotheraceae ) 271

第二十章 十字花科(Cruciferae )一)甘蓝和芸薹 276

第一节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 276

第二节 芸薹( Brassica campestris L. ) 286

第二十一章 十字花科(Cruciferae )二)萝卜白芥芝麻菜和甘蓝型油菜 292

第一节 萝卜属(Raphanus L) 292

第二节 野欧白芥(Sinapis arvensis L.) 295

第三节 芝麻菜(Eruca sativa Mill.) 296

第四节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298

第二十二章 菊科(Composit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308

第一节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308

第二节 千里光属(Senecio ) 309

第三节 茼蒿属(Chrysanthemum L. ) 311

第四节 红蓝菊属(红花属Carthamus L.) 311

第五节 菊苣属(Cichorium L. ) 313

第六节 刺冠菊属(Calotis R. Br. ) 315

第七节 百日菊属(Zinnia L. ) 317

第八节 银胶菊属(Parthenium L.) 319

第九节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320

第二十三章 木本植物 324

第一节 松科(Pinaceae)祼子植物 324

第二节 茜草科(Rubiaceae ) 326

第三节 合欢属(Acacia Mill) 327

第四节 澳洲坚果科(Macadamia) 329

第五节 可可树(Theobroma cacao L. ) 330

第六节 其他几种落叶木本植物 334

第二十四章 细菌真菌和蕨类植物 336

第一节 细菌 336

第二节 黏菌和纤毛原虫 337

第三节 酵母菌和子囊菌 337

第四节 担子菌 337

第五节 蕨类植物 342

参考文献 345

英中名词对照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