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于润洋 6
孕育马勒的时代 8
一、暴风雨前的沉寂 10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 10
2.现代反犹主义的兴起 16
3.“遮蔽欧洲的阴影” 21
二、深沉、神秘的宗教传统和理想 24
1.德国神秘主义宗教传统 25
2.道德神学与浪漫主义的宗教理想 27
1888年前的马勒 32
一、卡里什特、伊格劳的童年和梦的实现 34
1.犹太宿命意识与志向 34
2.不幸的童年经历 38
3.遁逃与神童 41
二、维也纳的大学生 44
1.教育与审美 45
2.校外的世界及与布鲁克纳的友谊 49
三、《悲叹之歌》与早期的指挥生涯 54
1.《悲叹之歌》——对恩斯特弟弟及不幸去世朋友的悲痛和忏悔 54
2.在单调的工作中“去经受磨难” 62
四、《流浪少年之歌》与《第一交响曲》 67
1.两部作品的创作经过与《第一交响曲》的首演回顾 67
2.艺术内容与特色 69
走向艺术的高峰 82
一、布达佩斯、汉堡的歌剧指挥与阿特尔湖畔的作曲小屋 84
1.橄榄绿的飘带 84
2.施泰因巴赫的“夏天作曲家” 88
二、《儿童的奇异号角》和《第二交响曲》的创作经过 91
1.无名音乐家 91
2.艰辛的创作历程 98
三、《第二交响曲》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色 102
德国神秘主义精神的感召 118
一、《第三交响曲》的创作经过 120
二、对叔本华与尼采的回答 125
1.马勒的交响世界之梦与意志外化的启示 125
2.叔本华与尼采的影响 128
三、《第三交响曲》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色 133
“十年战争” 152
一、向宫廷歌剧院的进军 154
1.锲而不舍的策略家 154
2.逆境中的搏击 156
二、指挥家与戏剧家 161
1.“海格力斯之举” 161
2.指挥艺术与“分离学派” 165
三、生与死的悲剧冲突 174
1.风格的转变与《第五交响曲》的创作经过 174
2.《第五交响曲》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色 177
3.宿命的悲剧意识 189
四、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求 198
1.盛大的慕尼黑集会 198
2.《第八交响曲》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色 205
最后的岁月 216
一、远走他乡 218
1.告别维也纳 218
2.死亡的真实降临 225
二、孤独、悲哀和痛苦的人生依恋 226
1.悲伤、忧虑的1908年夏 226
2.《大地之歌》的艺术特色 228
三、《第九交响曲》的艺术特色 246
1.主题与内涵 246
2.新的风格艺术特征 248
马勒与未来 264
一、马勒对表现主义音乐的影响 266
二、马勒的世界性影响 276
1.对前苏联交响乐的影响 276
2.世界声誉 278
尾声 音乐历史长河中的马勒 284
国际国内马勒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回顾 294
附录Ⅰ 参考书目 302
附录Ⅱ 马勒的主要作品目录 306
附录Ⅲ 大事年表 310
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