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郑吉雄 1
The Perils and Pleasures of Translation: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lassics&康达维 David R.Knechtges 1
文献批注的型态与性质 41
从温词《归国遥》“小凤战篦金飐艳”句五家注的讨论谈到注解的态度与方法问题&张以仁 41
一、前言 41
二、五家六说——从华连圃到顾农 43
三、资料的筛理与重点的提出 45
四、分项讨论 47
五、训解小结 52
六、结语 54
七、尾声 57
“评点”的解释类型——从儒者标抹读经到经书评点的侧面考察&张素卿 59
一、引言:何谓“评点” 59
二、端绪:古代传抄或阅读的标记 62
三、宋元儒者读经及其标抹之法 64
四、明清以来的经书评点 79
五、评点的基本性质 84
六、结语 91
论考释《尔雅》草木虫鱼鸟兽之方法&庄雅州 92
前言 92
一、校正讹误 93
二、辨别名实 97
三、因声求义 100
四、比较互证 106
五、发凡起例 110
六、根据目验 113
七、描述性状 115
八、绘制图影 118
九、运用新知 120
十、结论 121
文献诠解的思维与方法 125
越南狂士黎文敔《大学晰义》对《大学》的诠释&李焯然 125
一、引言 125
二、越南儒学的发展 126
三、官方儒学在越南的影响 130
四、黎文敔的《大学晰义》 134
五、《大学晰义》的知本说 139
六、结语 142
试论汉儒以象解《易》方法&林忠军 145
一、前言 145
二、以象解《易》方法确立——从“观象系辞”到“观象玩辞” 146
三、汉儒对《易传》以象解经方法发展 151
四、余论:对汉儒以象注《易》方法评价 166
晚宋儒学的转型与解经方法的变化&何俊 170
一、前言 170
二、晚宋儒学的区域性特征以及思想向学术的转型 171
三、从义理阐释向经史考辩过渡 176
四、学思相融、经史并重的学术范式的确立 180
五、结论 189
文献译注的语言制约 193
试论日韩两国翻译中国典籍的方法&金文京 193
一、前言 193
二、日本的训读 194
三、韩国的训读 199
四、中国周围的训读现象 202
五、结语 204
日本汉文训读史&木田章义 208
一、前言 208
二、训读法 213
三、训点资料 216
四、宣命体与和汉混淆文 220
五、日本对外国文化的接受 222
人名索引 224
名词索引 232
跋:记与康达维教授的文字因缘&郑吉雄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