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1
一、演艺民俗的界定 1
二、演艺民俗的成因 9
三、演艺民俗的特点 13
四、演艺民俗研究概况 25
第一章民间艺人概述 34
第一节 民间艺人的范畴 34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民间艺人及其地位 36
一、戏曲艺人 37
二、曲艺艺人 57
三、说书艺人 68
四、杂技艺人 71
五、皮影戏艺人 79
六、木偶戏艺人 84
七、把式场艺人 89
八、流动性艺人 91
第三节传艺与师承 94
一、家庭传授 94
二、拜师学艺 97
三、科班教育 102
四、带艺投师 109
五、代师收徒 111
六、票友下海与自学成才 112
第四节 民间艺人的生活习惯 112
一、民间艺人的道德规范 113
二、民间艺人的社会交往 114
三、民间艺人的生活作风 115
四、艺人的生活习惯 116
第二章演出场地习俗 118
第一节 “撂地”与“串巷子” 118
一、“画锅”与“撂明地” 118
二、明地艺人演出程序 121
三、“串巷子”与“逛街” 128
四、其他街头艺人的表演 131
第二节 “跑大棚”及其他 134
一、“跑大棚”的马戏团 134
二、“土台子戏” 137
三、“赶庙会” 141
四、二人转艺人的“赶大车店”等活动 147
第三节不同类型的书馆与茶社 150
一、说书馆 151
二、坤书馆 155
三、相声场 159
四、杂耍园 162
第四节 “高台教化” 166
一、宝卷宣讲形式 166
二、讲善书活动及其演变 169
三、“高台教化”遗风 172
四、祭神戏和仪式歌 174
第五节戏院演出 179
一、戏院的演变 180
二、戏院演出惯例 183
三、戏院与班社 185
四、后台 187
五、祭祀与封台 190
六、应节戏与合作戏 192
第六节堂会 194
一、堂会的性质和特点 194
二、堂会类型和演出场地 197
三、堂会程序及禁忌 199
四、简易堂会——“家档子” 201
第七节新型剧场 202
一、新型剧场演出内容及组织形式 202
二、传统表演艺术剧场化 208
第三章演艺界的行规与行话 211
第一节演艺界行规概述 211
一、演艺界行规基本内容 211
二、关于演艺界行规的几个问题 217
第二节演艺界的诸神崇拜 220
一、不同艺术形式的行业神 220
二、各种行业神的纪念日活动 233
第三节 “跑江湖”习俗 236
一、“开码头” 236
二、“活搭班”与“借地求财” 239
三、“盘道”与“横买卖” 241
四、江湖艺人的行路与住宿 243
第四节演艺界行话 246
一、演艺界行话概述 246
二、演艺界行话的范围及释义 248
三、演艺界行话的构成和使用 252
四、演艺界行话的作用与传播 255
第四章演艺界的社团组织 258
第一节演艺界社团的类型及性质 258
一、演出班社 259
二、教学科班 260
三、同业公会 261
四、研究团体 261
第二节演艺界社团的组织及活动 262
一、精忠庙与梨园公会 262
二、各地演艺界的同业公会 266
三、演艺界社团活动的内容 269
四、演艺界行会的局限性 275
第三节票房及各种玩友会 276
一、票房的形成和发展 277
二、票房种种 279
三、下海从艺 286
四、玩友会 288
第四节演艺界社团的发展与变化 290
第五章观众欣赏习俗 294
第一节表演艺术欣赏的本质 294
一、观众是演艺活动的组成部分 294
二、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虚拟性与观众的联想 296
三、喝彩——观众与演员的交流 298
四、娱乐是艺术欣赏的最直接目的 302
第二节戏迷——演艺活动的支持者 304
一、观众与戏迷 304
二、观艺本身是一种享受 307
三、“捧角儿” 309
四、戏迷的嗜好 312
第三节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314
一、演员都想把戏演好 315
二、观众与演员是朋友 316
三、名演员的社会效应 319
第四节演艺活动的社会意义 321
一、演艺活动构成不同的社区文化 321
二、演艺活动与其他民俗 323
参考书目 330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