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存与挑战:全球荒漠化危害与影响 1
第一节 荒漠化及其划分 2
一、“荒漠化”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2
二、荒漠化及沙漠化定义在中国的确立 3
三、荒漠化土地的划分方法 4
第二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影响 5
一、地球的癌症 6
二、人类日益严重的生存挑战 7
三、全球紧急呼吁 10
第三节 中国的荒漠化灾害 12
一、警报频繁拉响 12
二、灾害影响严重 15
三、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 20
第二章 全球与国别:全球荒漠化现状及有关地区的具体情况 23
第一节 全球荒漠化现状 23
一、荒漠化:覆盖全球陆地面积的1/3 24
二、荒漠化:直接影响110多个国家10亿以上的人口 25
第二节 非洲:荒漠化的最大受害者 27
一、曾经的文明富庶之地 27
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28
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29
第三节 亚洲:风吹沙起漫天黄 31
一、世界第一大洲:荒漠化面积1/3以上 31
二、东亚地区:蒙古——马背上的民族的痛 32
三、亚洲中西部:困扰与威胁 34
四、南亚:印度面临不断加大的侵袭 35
第四节 美洲:荒漠化纵横南北 36
一、荒漠化带状分布 36
二、“地球之肺”的“肺炎” 38
三、墨西哥与加拿大不容乐观 39
第五节 大洋洲:大洋环绕的重灾区 40
一、荒漠化灾情严重 40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沙漠中前行 41
第三章 自然与人类:全球荒漠化的成因多角度透析 44
第一节 自然因素 44
一、地球独特的地理条件 45
二、气候因素 46
三、地形、地貌因素 50
四、土壤因素 51
第二节 人类文明的“负”产品 53
一、草原开荒的代价 53
二、战火的伤疤 55
三、人口的烦恼 57
四、管理缺失 58
五、文化影响 60
第三节 生产性的破坏 63
一、过度放牧 64
二、乱砍滥伐 66
三、过度樵采 67
四、过度开垦 69
五、工程建设 72
第四节 水殇 75
一、穷水富用现象及其危害 76
二、富水滥用现象及其危害 78
第四章 多边与双边:防治荒漠化全球合作动因及其历程 80
第一节 防治荒漠化全球合作的动因 81
一、荒漠化全球性表现及其警示 81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作用 87
三、全球共识为全球合作奠定行动前提 88
四、国际组织的角色及作用 91
第二节 防治荒漠化全球合作的历程 95
一、全球合作防治荒漠化初创时期 95
二、联合国为防治荒漠化所做的努力 97
三、区域合作防治荒漠化的成就 102
第五章 社会与个人: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和防治荒漠化年活动 113
第一节 国际活动日与国际活动年的确立及其发展 113
一、国际日的确立及其活动的开展 114
二、国际年的确立及其活动的开展 118
第二节 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的确立及其活动的开展 122
一、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确立 123
二、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活动的开展 124
第三节 2006年国际荒漠化年确立及其活动的开展 126
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活动的开展及其国际年的确立 126
二、2006年国际荒漠化年活动及其意义 136
三、荒漠化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我国的开展 139
第六章 行动与结果:全球防治荒漠化的成就与问题 144
第一节 联合国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144
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签署 145
二、定期的会议机制及取得的成果 148
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努力 150
第二节 一些荒漠化严重的国家取得的成就 152
一、以色列奇迹的创造 152
二、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成果 158
三、印度抗荒漠化的进展 160
第三节 问题及分析 162
一、全球荒漠化的问题依然严重 162
二、荒漠化治理的效益相对不高 163
三、全球协调存在诸多问题 166
四、资金短缺和贫困化仍然是一个制约因素 167
第七章 情势与举措:中国防治荒漠化评估 170
第一节 中国荒漠化现状 170
一、中国荒漠化的分布 170
二、中国荒漠化的类型 175
三、中国荒漠化危害及其具体影响 177
第二节 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成就 183
一、政府采取的措施 183
二、已取得的重要成绩 187
三、治沙防沙的重大工程 188
四、具体案例分析 189
第三节 今后努力的方向 191
一、认清存在的问题 192
二、以可持续发展思想统领全局 196
三、急需采取的措施 199
四、内蒙古博源投资集团的启示 205
第八章 资源与转换:全球沙漠开发与利用断想 211
第一节 何不化干戈为玉帛 211
一、转换思想的提出——“天行有常” 212
二、当今生态理论的新观点——“生态自然观”和“人本主义论” 220
第二节 倚风驭“龙”记 223
一、沙借风逞狂,风助沙为虐 224
二、倚风驭“龙” 224
第三节 光热“千机变” 229
一、热之殇 229
二、光热“千机变” 230
第四节 淘尽沙中宝 234
一、魔鬼之域 235
二、宝藏之所 235
第五节 唯美沙之韵 241
一、沙漠地区的自然景观 242
二、沙漠地区的文化景观 248
第九章 未来与抉择:全球防治荒漠化前瞻性思考 253
第一节 责任与义务 254
一、发达国家的责任与义务 254
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义务 259
三、国际组织的责任与义务 263
第二节 国际合作的层次与措施 267
一、全球合作 267
二、区域合作 271
第三节 个人在防治荒漠化中的责任与义务 278
一、增强环保意识,普及荒漠化知识 279
二、积极参与防沙治沙事业 280
三、从日常生活做起,改变做法和习惯 281
第十章 实践与认识: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理念及行动 287
第一节 基金会成立背景 287
第二节 基金会宗旨、职能及运行方式 290
第三节 基金会先行典型项目示范 293
一、甘肃民勤荒漠化综合治理 293
二、云南石漠化治理 300
三、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治理 300
四、内蒙古自治区治沙与沙产业发展 305
第四节 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 306
一、中德合作显示广阔前景 307
二、积极推动荒漠化控制科学技术国际大会召开 309
三、创建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 311
附录一 防治荒漠化大事记 314
附录二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章程 322
附录三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接受捐赠管理办法 328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