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重点基础知识 历史, 地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市教师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501500177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原始社会 3

第一章 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3

第二章 氏族公社 3

大事年表 4

练习与思考 5

第二编 奴隶社会 6

第一章 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 6

第二章 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西周 6

第三章 奴隶社会的瓦解——春秋 7

大事年表 8

练习与思考 8

第三编 封建社会 9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9

第一章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 9

第二章 秦的统一和秦末农民战争 10

第三章 强盛的西汉 11

第四章 东汉的统治和黄巾大起义 13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文化 14

大事年表 15

练习与思考 16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6

第一章 三国和两晋 16

第二章 南朝和北朝 18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8

大事年表 19

练习与思考 20

Ⅲ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0

第一章 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战争 20

第二章 唐朝前期的繁盛 21

第三章 唐朝的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 23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文化 24

大事年表 24

练习与思考 25

Ⅳ.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25

第一章 北宋和辽、夏、金的关系 25

第二章 南宋和金的对峙 27

第三章 元朝的统治 27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文化 29

大事年表 30

练习与思考 30

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 (鸦片战争以前) 31

第一章 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 31

第二章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32

第三章清朝前期的统治 33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文化 35

大事年表 36

练习与思考 36

第四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 38

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38

第一章 鸦片战争 38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 40

第三章 捻军和少数民族人民的起义 42

大事年表 42

练习与思考 43

Ⅱ.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 43

第一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3

第二章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44

第三章 甲午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45

大事年表 46

练习与思考 46

Ⅲ.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47

第一章 戊戌变法 47

第二章 义和团运动 48

大事年表 49

练习与思考 49

Ⅳ.辛亥革命 50

第一章 辛亥革命 50

第二章 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52

第三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53

大事年表 53

练习与思考 54

Ⅴ.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科学 54

第一章 思想和文学 54

第二章科学技术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5

大事年表 56

练习与思考 56

第五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 57

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57

第一章“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8

第三章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58

第四章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59

第五章 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60

第六章 北伐战争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61

第七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61

大事年表 62

练习与思考 62

Ⅱ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63

第一章 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 63

第二章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65

第三章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65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7

大事年表 67

练习与思考 68

Ⅲ.抗日战争 69

第一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6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斗争 70

第三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 72

大事年表 73

练习与思考 73

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7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和准备自卫战争的斗争 74

第二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75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76

第四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77

第五章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8

大事年表 79

练习与思考 79

第一编 古代部分 81

第一章 原始社会 81

第二章 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 81

第三章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 83

第四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85

第五章 亚洲的封建国家 86

第六章 古代非洲 88

第七章古代美洲 88

第八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89

大事年表 91

练习与思考 92

第二编 近代部分 93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3

第二章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俄国 94

第三章 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95

第四章 美国独立战争 95

第五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96

第六章 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 98

第七章英国工业革命 98

第八章 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99

第九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 100

第十章 农奴制度的废除和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 101

第十一章 美国内战 102

第十二章 亚洲革命风暴 102

第十三章 日本明治维新 103

第十四章 第一国际 104

第十五章 巴黎公社 105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06

第十七章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09

第十八章 第二国际 110

第十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11

大事年表 112

练习与思考 113

第三编 现代部分 115

第一章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15

第二章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6

第三章 战后世界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118

第四章 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119

第五章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120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22

第七章 三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 123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 124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24

大事年表 126

练习与思考 127

第一章 地理环境基础知识 133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33

一、天体和天体系统 133

二、太阳和太阳系 134

三、月球和地月系 135

第二节 地球及其运动 135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5

二、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136

三、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37

四、地球上的五带 138

第三节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139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39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139

三、地壳变动与内营力 139

四、外营力与地表形态 141

第四节 地球上的大气 141

一、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 141

二、大气的热状况 142

三、大气的运动 143

四、大气降水 145

五、天气和气候 145

第五节 地球上的水 147

一、地球上的水圈 147

二、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147

三、河流 148

四、湖泊 149

五、冰川 149

六、地下水 149

七、海洋 150

第六节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151

一、生物与地理环境 151

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152

三、土壤 153

四、自然带 153

第二章 地图基础知识 156

一、什么是地图? 156

二、地图上的方向 156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 156

四、图例和注记 156

五、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156

六、地形剖面图 157

第三章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158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158

一、地理位置 158

二、领土 159

三、临海 159

四、行政区划 160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161

一、人口 161

二、民族 161

第三节 地形 162

一、地形特征 162

二、地形分布 164

三、我国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165

第四节 气候 166

一、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166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67

三、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68

四、我国气候的特征 169

五、我国气候的优缺点 169

第五节 河流 170

一、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170

二、我国的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 170

三、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71

四、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171

五、大运河 171

六、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171

七、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172

第六节 东北三省 173

一、地理位置 173

二、地形 174

三、冬长夏暖的气候 174

四、丰富的资源 174

五、发达的工业 174

六、稠密的铁路网 174

第七节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75

一、位置 175

二、两大地形区 175

三、暖温带为主的气候 176

四、海河及其治理 176

五、较发达的轻重工业 176

六、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177

七、天津和天津港 177

八、北京 177

第八节 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77

一、位置和范围 177

二、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 177

三、淮河及其治理 178

四、钱塘江和钱塘潮 178

五、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78

六、红壤及其改造 179

七、发达的农业和渔业 179

八、丰富的矿产资源 179

九、工业基地 179

十、水陆交通 180

十一、上海 180

第九节 南部沿海三省一区 181

一、位置和范围 181

二、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 181

三、南海诸岛 181

四、高温多雨的气候 181

五、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181

六、热带和亚热带的农林特色 182

七、海港、铁路和城市 182

八、台湾海峡 183

九、宝岛台湾 183

第十节 西南三省 184

一、位置 184

二、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184

三、地形和气候 184

四、四川盆地 184

五、云贵高原 186

六、横断山区 187

七、矿产资源 187

八、交通 187

九、工业发展迅速 187

第十一节 青海和西藏 189

一、位置 189

二、青藏高原 189

三、高原气候 189

四、农牧业生产 189

五、交通和城市 190

第十二节 新疆 191

一、位置、面积和民族 191

二、“三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191

三、农业和牧业 192

四、交通和城市 192

第十三节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93

一、位置和范围 193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93

三、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194

四、辽阔的牧区 194

五、沙漠的治理 194

六、铁路和城市 194

第十四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95

一、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 195

二、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 197

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99

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99

五、铁路和工业分布 201

六、海洋资源和海洋事业 206

第四章 世界地理基础知识 208

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 208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208

二、世界的海洋 208

三、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211

四、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211

第二节 亚洲 214

一、世界上最大的一洲 214

二、地形 215

三、气候 216

第三节 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223

一、范围 223

二、位置的重要性 223

第四节 非洲 225

一、非洲的位置及濒临的海洋 225

二、地形 225

三、气候 226

四、河流湖泊 226

五、自然资源 226

六、非洲政治地图的巨大变化 227

七、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227

第五节 欧洲 229

一、位置和面积 229

二、濒临的海洋、半岛、岛屿和海峡 229

三、地形 230

四、气候 230

五、河流湖泊 231

六、范围 231

七、南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31

八、南欧主要的国家 231

第六节 北美洲 238

一、西半球北部的大洲 238

二、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239

三、以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239

四、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240

五、加拿大 240

六、美国 241

七、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 242

第七节 南美洲 243

一、西半球南部的大洲 243

二、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244

三、温暖湿润的气候 244

四、亚马孙河 245

五、丰富的资源 245

六、南美洲的国家 245

第八节 南极洲 246

一、地球最南的大洲 246

二、冰雪覆盖的高原大陆 246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247

第五章 人类和环境基础知识 248

第一节 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248

一、自然资源 248

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249

三、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250

四、矿产资源及其利用 251

第二节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253

一、能源概述 253

二、常规能源 254

三、新能源 255

四、能源问题和能源利用的前景 256

第三节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257

一、农业概述 257

二、世界农业发展概况 258

三、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 259

四、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260

第四节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263

一、工业概述 263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264

三、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265

四、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266

第五节 人口和城市 267

一、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267

二、人口的迁移 269

三、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 270

四、我国城市的发展 271

第六节 人类和环境 272

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272

二、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