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医药·云南彝医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南省彝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编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41626968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云南彝医药分为上卷云南彝医,下卷云南彝药。彝医部分主要介绍了彝族医药简史、基础理论概述、三才相应整体观及治疗特征、元气理论及其临床意义、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五行学说、治则和治法、古籍方选、彝药部分主要介绍了彝药的命名、分类,彝药的应用,彝药资源以及各种彝药的运用。

上编 总论 2

第一章 彝族医药源流简史 2

第一节 哎哺原始时期至大理国时期(远古至1254年) 3

第二节 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1368~1949年) 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2004年) 11

第二章 彝医基础理论概述 13

第一节 彝医基础理论的核心 13

一、“三气”理论 13

二、五行学说 15

三、彝医的二气六路学说 15

四、毒邪理论 16

第二节 彝医的辨病辨证治疗体系 17

一、“二气六性”辨证 17

二、毒邪辨证 18

三、脏器系统辨证 19

四、寒温疫毒病辨证体系 19

第三节 彝医的临床用药及治疗特点 21

一、彝医习惯性用药 21

二、区域性用药 22

三、彝医和中医结合用药 24

四、多剂型用药 24

五、外治特色 25

六、针灸、推拿按摩及其他治疗特色 25

第三章 “三才”相应整体观及其临床意义 27

第一节 人体与天时季节变化因素相应 28

一、节律变化对人体和治疗的影响 29

二、月节律变化对人体和治疗的影响 30

三、日节律变化对人体和治疗的影响 30

四、人体脏器清浊二气流注时间与清浊二气消长时间相应 31

第二节 人体与地理自然环境相应 32

中编 “一元、二气、六路、五行、毒邪”理论体系第一章 彝医的元气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35

第一节 元气 35

一、元气的概念和本质 35

二、元气与清浊二气的关系 35

第二节 元气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36

一、元气是万物之根本 36

二、元气与人的情志 36

三、元气与人体脏器 37

四、元气的生理功能 38

第三节 元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43

一、气机的概念 43

二、元气的运动形式 43

三、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 44

四、气机升降出入的调治方法 46

第四节 元气与毒邪病因及其发病的关系 47

一、元气与毒邪病因 47

二、元气与毒邪发病的关系 48

第二章 清气和浊气 50

第一节 清浊二气与元气 50

第二节 清气、浊气的关系及其病理影响 51

一、清浊二气的平衡协调和对立统一 51

二、脏器组织的清浊二气的消长变化 52

第三节 清浊二气禀赋的体质分类 56

第四节 彝医“气”的种类及清浊二气学说特点 57

一、彝医“气”的种类 57

二、清浊二气学说特点 58

第五节 清浊二气、元气的治法概要 59

一、“三气”之“旺、升、陷、滞、郁、衰、脱”及治法 59

二、清浊二气与气血 60

第三章 清浊二气六路学说 61

第一节 概述 61

第二节 清气三条通路的循行途径 62

第三节 浊气三条通路的循行途径 64

第四节 清浊二气六路的循行方式 65

一、清浊二气六路以升降出入为其运动形式 65

二、清浊二气六路的清浊消长变化及其流注时间顺序 66

第四章 五行学说 68

第一节 五行的起源、概念及特性 68

第二节 五行与天干地支的关系以及五行的盛衰 70

一、五行与天干地支的关系 70

二、五行的盛衰 70

第三节 五行的生克乘侮和相关配属 72

一、五行的生克 72

二、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73

三、五行的相关配属 74

第四节 五行的体质形态分类 76

一、五行的面相和体态分类 76

二、五行的声音分类 77

三、五行体质形态分类的临床意义 78

第五节 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79

一、用于指导四诊 79

二、用于推断病情顺逆 80

三、用于说明生理功能 81

四、用于说明病因病机 82

五、用于制定治则及治法 83

第五章 毒邪病因理论 86

第一节 毒邪的概念及毒邪病因的分类 86

一、毒邪的概念 86

二、毒邪病因的分类 87

三、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 90

第二节 常见的毒邪病因及其病症特点 90

一、五毒、疫毒的病因及其病症特点 90

二、痰饮毒邪的病因及证候 95

三、瘀血毒邪的病因及证候 98

四、石毒的病因及证候 102

五、虫毒 103

六、其他毒邪病因及病征特点 106

七、毒邪的治则 108

第三节 人体的排毒通路 109

一、上一路排泄系统 109

二、下一路排泄系统 110

下编 “诊法、生理、辨证、治则、治法”体系 112

第一章 诊法 112

第一节 问诊 112

一、现病史 113

二、既往史 115

三、各脏器系统的问诊 115

四、个人史 118

第二节 望诊 118

一、头面部望诊 118

二、望舌象 123

三、望形神 125

四、望其他 126

五、彝医手诊法 128

第三节 触诊 130

一、全身触诊 130

二、胸腹部触诊 132

三、肝胆肾胰脾等脏器触诊 134

四、脉诊 136

第四节 闻诊 142

一、闻声音 143

二、闻气味 144

第二章 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45

第一节 肝胆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45

一、肝胆系的主要生理功能 145

二、肝胆系统临床常见的辨证 146

第二节 心血脉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48

一、心血脉系的主要生理功能 148

二、心血脉系统临床常见的辨证 149

三、心脏病的传变 151

第三节 胃肠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52

一、胃肠系主要的生理功能 152

二、胃肠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的辨证 154

第四节 肺皮肤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55

一、肺皮肤系主要的生理功能 155

二、肺皮肤系临床常见的辨证 157

第五节 脑神经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59

一、脑神经系主要的生理功能 159

二、脑神经系统临床常见的辨证 161

第六节 肾膀胱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63

一、肾膀胱系主要的生理功能 163

二、肾膀胱系统临床常见的辨证 165

第七节 生殖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66

一、生殖系主要的生理功能 166

二、生殖系统临床常见的辨证 167

第八节 胰脾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71

一、胰脾系主要的生理功能 171

二、胰脾系统临床常见的辨证 174

第九节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水液的吸收代谢 175

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过程 175

二、人体水液的吸收代谢过程 176

第三章 二气六性辨证 178

第一节 清气和浊气辨证 179

一、清浊二气消长变化在病理上表现为有余或不足 179

二、清气和浊气的有余或不足是辨证的总纲 179

三、各脏器组织清浊二气有余或不足的辨证 183

四、清气和浊气辨证的要点 186

第二节 六性辨证 187

一、表里辨证 187

二、寒热辨证 189

三、虚实辨证 189

第四章 寒温疫毒病辨证体系 191

第一节 寒毒病辨证体系 192

一、表证 194

二、表里兼证(表里同病) 195

三、半表半里证 197

四、里证 197

第二节 温疫毒病辨证 201

一、表证 204

二、表里兼证 205

三、半表半里证 206

四、里证 207

五、入里逆传证 213

六、后期证 217

第五章 治则和治法 219

第一节 治则 219

一、调理元气、清气和浊气功能 219

二、扶正与祛毒 220

三、“三才”相应整体治疗观 221

四、调理脏器系统功能 222

五、循因治本,治本与治标 223

六、对治与顺治 225

第二节 治法 226

一、汗法 226

二、吐法 227

三、下法 228

四、和法 229

五、温法 230

六、清法 231

七、补法 232

八、消法 233

第三节 各种治法的配合运用 234

一、汗下并用 234

二、温清并用 234

三、攻补并用 234

四、消补并用 234

附编:彝医古籍方选 235

一、风毒类病症 235

二、热毒类病症 237

三、瘀毒类病症 238

四、水湿毒类病症 240

五、食毒类病症 240

六、虫蛇伤毒及创伤毒病症 241

七、疫毒 243

八、心血脉系病变 246

九、肺呼吸系病变 249

十、肝胆系病变 252

十一、脾胰腺病变 253

十二、肾膀胱系病变 255

十三、胃肠消化系病变 257

十四、生殖系统病变 259

十五、其他病变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