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客观归属论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以前客观归属思想之演变 1
一、Hegel的归属思想 1
二、因果论的支配时期 4
三、Larenz的客观归属论 6
第二节 Honig及相关学者的客观归属论 11
一、Honig的客观归属论 11
二、H.Mayer的客观归属论 15
三、Hardwig的客观归属论 16
第三节 现代客观归属理论 19
一、Engisch关于“行为的危险性”与“危险实现”的构想 19
二、Welzel的社会相当性理论 22
三、现代的客观归属理论 25
第二章 客观归属论的基本内涵 38
第一节 合法则条件说 39
一、条件说及其问题点 39
二、合法则的条件说 44
第二节 制造不被容许的风险 48
一、被容许的风险理论 48
二、制造不被容许的风险的内涵 60
三、制造不被容许风险的类型及排除 73
第三节 实现不被容许的风险 83
一、实现不被容许风险的判断基础 83
二、实现不被容许风险的排除 88
第四节 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 106
一、概述 106
二、不符合构成要件效力范围的情形 107
第三章 客观归属论的体系定位 115
第一节 客观归属论的定位争议 115
第二节 大陆法系之犯罪论体系 119
一、概述 119
二、Roxin的目的理性阶层体系 126
第三节 客观归属论的定位分析 131
一、狭义的客观归属论——结果归属 132
二、广义的客观归属论——实质的客观构成要件理论 139
第四章 客观归属与因果关系 143
第一节 客观归属与因果关系之争 143
一、客观归属论与因果理论的纷争 143
二、对纷争的评价 145
第二节 客观归属论与因果关系论不要说 146
一、因果关系论不要说概述 146
二、客观归属论不是因果关系论不要说 147
第三节 客观归属论与条件理论 149
一、概述 149
二、两者关系之界定 150
第四节 客观归属论与相当说及重要性说 155
一、概述 155
二、关系界定 157
第五章 对客观归属论的评价 160
第一节 客观归属论的意义 160
一、对传统因果关系论的超越和突破 160
二、重心转移到客观构成要件 165
三、对主观方面的影响 167
四、引发目的理性思维方式的思考 170
第二节 对客观归属论的批判与辩驳 179
一、关于制造风险的问题 179
二、关于因果流程错误的问题 181
三、关于危险减少以及被害人自陷危险的问题 183
四、关于客观归属主题一致性的问题 185
五、关于客观归属论的主观认知问题 186
六、关于过失犯中适用的案例问题 189
七、关于规范违反行为的相关问题 190
第六章 客观归属论的运用 195
第一节 介入型因果关系与客观归属论 195
一、介入型因果关系概述 195
二、第三人行为介入类型 197
三、被害人行为介入类型 213
四、行为人行为介入类型 217
五、自然现象介入类型 220
第二节 被害人具有特异体质类型与客观归属论 222
一、概述 222
二、传统因果关系解决方法 222
三、客观归属论的思维 224
第三节 假定的因果经过与客观归属论 229
一、假定的因果经过概述 229
二、传统因果关系说的困惑 230
三、客观归属论的解决 232
第四节 择一的竞合与客观归属论 238
一、概述 238
二、传统因果关系的解决方案 239
三、客观归属论的途径 242
第五节 重叠的因果关系与客观归属论 246
一、概述 246
二、传统因果关系说的解决方案 247
三、危险升高理论的尝试 249
第七章 客观归属论的借鉴 251
第一节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 251
一、我国刑法因果关系性质的理论争鸣 252
二、对学说的综合评价 254
第二节 客观归属论对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借鉴 257
一、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反思 257
二、客观归属论借鉴的基础 263
三、客观归属在我国刑法中的定位 267
四、客观归属论的借鉴意义 275
主要参考文献 282
一、著作 282
二、论文 289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