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府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1
第一章 府际关系研究的兴起 1
第一节 府际关系的含义 2
一、府际关系的概念 2
二、府际关系的运用 3
三、相关概念之比较 5
第二节 府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8
一、中央政府体制 8
二、地方政府体制 11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 13
四、地方政府间关系 15
五、主权国家政府间关系 16
第三节 府际关系的研究现状 17
一、西方学者的研究进展 17
二、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 20
三、府际关系的研究途径 22
四、府际关系的研究方法 24
第四节 府际关系的研究意义 27
第二章 府际关系的基本模式 31
第一节 单一制府际关系模式 31
一、单一制的基本特征 31
二、单一制的具体形式 33
三、单一制的利弊分析 36
第二节 联邦制府际关系模式 40
一、联邦制的基本特征 40
二、联邦制的具体形式 43
三、联邦制的利弊分析 45
第三节 其他类型府际关系模式 50
一、邦联制府际关系模式 50
二、混合制府际关系模式 51
第四节 府际关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4
一、地理环境 55
二、社会因素 55
三、政治因素 57
四、经济因素 58
五、历史和文化因素 59
六、促进善治因素 60
第三章 全球视野中的府际关系变迁 61
第一节 全球视野中的地方自治趋势 61
一、地方自治的基本含义 61
二、地方自治的主要模式 65
三、地方自治的共同特点 69
第二节 全球视野中的地方分权趋势 72
一、地方分权的改革取向 72
二、府际关系的趋同趋势 75
三、地方分权的重要意义 79
第三节 全球视野中的府际合作趋势 82
一、中央与地方合作趋向 82
二、地方政府间合作趋向 83
三、建立伙伴型府际关系 85
第四节 全球视野中的多中心治理趋势 86
一、地方治理的多中心化 86
二、授权社区自主治理 88
三、建构竞争性府际关系 89
第四章 中国府际关系的制度创新 91
第一节 中国府际关系的历史变迁 91
一、历代封建王朝的府际关系 91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府际关系 94
三、新中国府际关系模式选择 100
四、政府善治与府际关系转型 104
第二节 建构中央政府选择性集权体制 108
一、中国府际关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108
二、中央任免地方干部的得与失 111
三、实行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 113
第三节 建构地方自治与多中心合作体制 118
一、建立制度化地方分权体制 118
二、推进地方自治制度建设 119
三、完善多中心合作体制 122
第四节 中国地方治理的政府层级设置 125
一、中国地方政府层级设置的现状 125
二、地方政府层级设置过多的弊端 127
三、国外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状况 129
四、地方治理层级改革的基本思路 131
下篇 府际关系的具体实践 136
第五章 北京市府际关系的现状 136
第一节 城区府际关系的管理体制 137
一、市—区—街管理体制 137
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 139
第二节 远郊区府际关系的管理体制 142
一、市—区(县)—镇(乡)体制 142
二、镇(乡)—社区管理体制 143
第三节 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 150
一、垂直部门的管理体制 150
二、指导部门的管理体制 152
第四节 特殊地域的管理体制 154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 155
二、密云水库的管理体制 158
三、天安门地区的管理体制 163
第五节 北京市府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65
第六章 北京市府际关系的制度创新 169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区治理模式 169
一、大都市区化: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导趋势 169
二、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的市政管理体制 172
三、发达国家的府际权力配置原则 174
第二节 北京市府际关系创新的动力系统 176
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力量 176
二、用脚投票和政府间竞争的动力作用 177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力量 179
第三节 北京市府际关系创新的主要目标 181
一、建构统一管理和综合执法系统 181
二、建构扁平化的府际体制 183
三、建构府际协商和合作机制 184
第四节 北京市政府的管理体制创新 188
一、现行组织体制的主要问题 188
二、组织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190
三、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 193
第五节 变革时代的首都治理创新 195
一、治理理论与城市治理变革 195
二、西方国家的城市治理模式 201
三、北京市的城市治理制度创新 205
附录 209
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 209
北京市密云县的府际关系调研报告 222
北京市通州区的府际关系调研报告 233
密云水库水资源管理中的府际利益冲突 247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