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试论孟浩然《春晓》的人民性 1
正确理解“画眼睛” 4
让思想冲破牢笼——谈电影的思想深度 8
共同美四题 18
关于电影美的思考 30
一次很有价值的探索——漫谈影片《沙鸥》的编导艺术 45
试为“美”字进一解 58
论对比——漫谈电影形式美 64
论“闪回”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73
评《乡音》 95
现实主义和中国电影的两个十七年 111
研究电影特性的三个问题 130
电影对话的艺术 153
漫论电影纪录性——兼评安德烈·巴赞的电影观 185
雅俗共赏考——兼与贾磊磊同志商榷 204
电影批评与真理标准 212
看《秋菊打官司》随笔——兼及《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 222
题材漫谈 237
论纪晓岚之不宜看电影 240
关于性格描绘的断想 243
“发现少了一只……” 246
虎妞的美丑及其他 249
电影创新可以脱离群众吗? 251
说“俗” 255
假牙·断壁·轮胎 258
读杜偶感 260
中国电影的新趋势——1984年国产影片一瞥 262
社会学及其他 266
《野山》小议 268
什么是电影新观念? 270
戒躁 273
找到的情境 274
闲话理论 275
自然科学仅仅是知识吗?——科教电影获国际奖的随想 281
一群经不起折腾的男孩儿——王朔电影中的主人公们 282
“再也没有巴尔扎克……了” 284
电影备忘录:1987 286
电影沉思录:1992——关于理论问题 292
谍海魅影“007” 299
一桩悬而未决的公案——电影美学丛谈之一 308
电影的两种基本类型——电影美学丛谈之二 311
“第七艺术”——电影美学丛谈之三 313
电影怎样成为一门艺术——电影美学丛谈之四 316
不可省略的省略法——电影美学丛谈之五 319
假定性:广义的和狭义的——电影美学丛谈之六 322
特写,电影的骄傲——电影美学丛谈之七 325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电影美学丛谈之八 328
说不尽的蒙太奇——电影美学丛谈之九 332
围绕蒙太奇的一场争论——电影美学丛谈之十 335
介于画与诗之间——电影美学丛谈之十一 338
电影的心理描绘——电影美学丛谈之十二 341
电影的造型可控性——电影美学丛谈之十三 343
电影的“默契” 346
电影的“界限” 349
电影的“敏感” 353
电影的“意图” 356
电影的“反常” 359
电影的“耐心” 363
电影的“记忆” 366
电影的“自由” 368
电影的“痛苦” 371
电影的“幻术” 374
当代中国银幕上的城乡关系 378
只言片语 386
关于电影艺术的繁荣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的问题(写作提纲) 400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电影理论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406
附件一 409
附件二 411
附件三 412
西服加和服的日本 427
日落好莱坞 429
双城絮语 433
旅滇一得 436
难得一见 439
立陶宛随笔 441
百花奖——20届后话今昔 444
话说潘长江获奖及其他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