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历史的回答 1
马克思主义对计划和市场的基本分析 1
二、三十年代的论战 5
西方经济计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
东欧国家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讨 24
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 38
第二章 市场机制的理论分析 47
市场的论争 47
市场机制理论 52
市场的机能 59
创造发挥市场机能的基本条件 69
市场的培育和建设 80
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88
第三章 计划机制的理论分析 99
四次思想大解放 100
计划的重新界定 106
计划存在的新见解 109
中国计划的优势和特征 120
第四章 西方工业国家的借鉴 124
西方市场经济周期震荡提出的难题 124
法国:经济计划占主导地位 132
德国:推行社会市场经济 146
美国:有调节的资本主义 156
第五章 市场与社会成本 165
最小社会成本法则 165
科斯定理的应用 183
经济福利与公共选择 196
两个调节与微观经济运行 211
两个调节与宏观经济运行 227
第六章 通向改革的目标模式 243
社会化的并蒂莲 243
结合模式的理论评价 244
以市场为基础的结合 249
市场基础上的计划 257
市场经济中的多维结合 263
市场经济形成的条件 265
第七章 产业政策对供给的调节 280
产业政策对资源分配的作用 280
产业结构政策 289
让先进技术长入企业 302
从总量调节到产业贸易结构优化 313
第八章 模式的转变与价格政策的选择 334
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334
传统价格模式的弊端 343
价格模式转换的进程 347
价格模式转换中的矛盾与摩擦 352
新模式创立的构想 358
价格目标模式及其政策的选择 369
第九章 收入分配政策的组合 388
收入分配的运行机制 388
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选择 392
分配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控 397
收入分配政策手段的优化 401
第十章 财政政策的选择 407
财政政策选择的背景 407
财政的宏观调控 411
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 418
第十一章 金融创新及宏观调控 424
从金融压制到金融深化 424
货币政策的目标 438
货币政策的手段 445
后记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