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章 区域 1
第一节 位置 1
第二节 县界 1
附:县名考略 2
第二章 历史沿革 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6
第一节 乡里管图 6
第二节 村里保甲 11
第三节 乡村社队 13
第四章 城镇 19
第一节 县城 19
附:古县城简介 22
第二节 建制镇(驻地) 22
第三节 集镇 24
第一章 地质 28
第一节 地层 28
第二节 火成岩 29
第三节 构造 30
第四节 矿产 31
附:地震纪录 36
第二章 地貌 36
第一节 山地 36
第二节 丘陵 40
第三节 河流 41
第四节 平原 44
第三章 水文 45
第一节 机构 45
第二节 测验 46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47
第一节 土壤 47
第二节 植被 51
第五章 气候 53
第一节 四季 53
第二节 要素 54
第六章 灾害性天气 57
第一节 洪 58
第二节 旱 64
第三节 风 68
第四节 雪 69
第五节 雹 70
第六节 寒 71
附:气象谚语 72
第七章 野生资源 74
第一节 植物 74
第二节 动物 75
第一章 变动 77
第一节 增减 77
第二节 迁徙 79
第二章 分布与构成 80
第一节 分布 80
第二节 构成 82
附:百岁老人 84
第三章 计划生育 89
第一节 少生 89
第二节 优生 93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94
第一节 所有制变革 94
第二节 体制改革 102
第二章 产业结构 109
第一节 农轻重比重 109
第二节 三大产业构成 109
第三节 各产业内部结构 110
第三章 积累与消费结构 115
第一节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115
第二节 积累内部结构 117
第三节 投资构成 118
第四章 人民生活消费结构 119
第一节 消费形式 119
第二节 工农生活消费 122
第三节 个人消费与社会集体消费 123
第一章 分布 125
第一节 低山高丘经济作物区 125
第二节 平原低丘商品农业区 125
第三节 低山粮茶区 126
第四节 中低山茶粮区 126
第二章 耕地 127
第一节 面积 127
第二节 垦造 128
第三节 改良 129
第四节 用养 130
第三章 农机具 132
第一节 演进 132
第二节 管理 133
第四章 粮油生产 134
第一节 水稻 134
第二节 大小麦 138
第三节 杂粮 139
第四节 油料作物 140
附:一、桐庐县良种场 140
二、桐庐县病虫测报站 142
第五章 畜牧生产 143
第一节 畜 143
第二节 禽 147
第三节 蜂 148
第六章 经济特产 150
第一节 茶叶 150
第二节 蚕桑 151
第三节 瓜果 152
第四节 蔬菜 154
第五节 药及其他 154
第七章 渔业生产 155
第一节 养殖 155
第二节 捕捞 156
第三节 渔政 157
附:鲥鱼、子陵鱼简介 158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60
第一节 森林分布 160
第二节 树种资源 162
第三节 保护树种 163
附:古树名木 164
第二章 营林 165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6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66
第三节 林木抚育 168
第四节 封山育林 168
第三章 森林保护 169
第一节 护林法规 169
第二节 病虫防治 170
第三节 森林防火 171
第四章 林产品 172
第一节 木本粮油 172
第二节 林副产品 173
第五章 采伐经营 175
第一节 木材采伐 175
第二节 木材经营 176
第三节 木材运输 177
第四节 木材加工 177
第一章 水资源 178
第一节 地表水 178
第二节 地下水 179
第三节 利用 181
第二章 洪涝治理 181
第一节 防洪排涝 181
第二节 山溪治理 183
附:龙潭工程 186
第三章 灌溉 187
第一节 蓄水 187
附:富春江水库 194
第二节 引水 195
第三节 提水 197
第四章 管理 200
第一节 防汛防旱 200
第二节 设施养护 201
第三节 用水调节 201
第一章 纺织 207
第一节 丝绸 207
第二节 针织 208
第三节 棉纺 209
第四节 毛纺 210
第五节 印染 210
第二章 食品 饮料 211
第一节 粮油加工 211
第二节 糕点罐头 214
第三节 饮料 215
第三章 缝纫 皮革 216
第一节 缝纫 216
第二节 皮革 217
第四章 造纸 印刷 218
第一节 造纸 218
第二节 纸制品 219
第三节 印刷 220
第五章 竹木加工 家具 221
第一节 竹木加工 221
第二节 家具 221
第六章 工艺 玩具 222
第一节 工艺 222
第二节 玩具 223
第七章 煤炭 224
第一节 无烟煤 224
第二节 石煤 225
第八章 电力 226
第一节 小火电 226
第二节 小水电 228
第三节 输变电 231
附:富春江水力发电厂 232
第九章 机械 233
第一节 农业机械 233
附:杭州拖拉机厂 234
第二节 金属加工 234
附(一):富春江水工机械厂 236
附(二):杭州工程机械厂 236
附(三):杭州仪表设备厂 237
第三节 日用机械 237
第四节 工业专用设备 238
第十章 电子 电器 239
第一节 电子元件 239
第二节 电讯器材 240
第十一章 化工 241
第一节 化肥 农药 241
第二节 日用化工 242
第三节 其他化工 242
第十二章 建材 243
第一节 沙石 243
第二节 石灰 砖瓦 243
第三节 水泥、耐火材料及其制品 244
第十三章 其他工业 245
第一章 生产资料 246
第一节 机电设备 246
第二节 金属材料 247
第三节 建材化工 247
第四节 农业机械 249
第五节 肥料农药 249
第二章 粮油 250
第一节 市场 250
第二节 购销 252
第三节 储运 255
第三章 燃料 257
第一节 煤炭 257
第二节 石油 257
第四章 副食品 258
第一节 肉禽蛋鱼 258
第二节 果菜 260
第三节 糖烟酒 261
第四节 其他 262
第五章 日用工业品 263
第一节 针纺织品 263
第二节 百货文具 264
第三节 五金交电 265
第四节 日用杂货 265
第六章 土特产品 266
第一节 茶叶 266
第二节 蚕茧 267
第三节 食用菌 267
第四节 黄花菜 268
第五节 土纸 268
第六节 柴炭 269
第七节 畜产品 270
第八节 其他土特产 270
第七章 药品 271
第一节 中药 271
第二节 西药 272
第八章 对外贸易 273
第一节 出口商品 273
第二节 经营方式 274
第九章 饮食服务 275
第一节 饮食业 275
第二节 服务业 276
第一章 旅游资源 280
第一节 桐君风景区 282
第二节 严陵风景区 284
第三节 瑶琳风景区 287
第四节 龙门山风景区 289
第五节 分水风景区 291
第二章 名人游踪 293
第一节 历代名人 293
第二节 国际友人 301
第三章 旅游设施 302
第一节 景点开发 302
第二节 导游机构 303
第三节 交通网络 304
第四节 服务市场 304
第一章 水路 306
第一节 航道 306
第二节 码头 308
第三节 渡口 309
第二章 陆路 312
第一节 古道 312
第二节 公路 313
第三节 桥梁 317
第四节 车站、停靠站(点) 319
第三章 运输 321
第一节 水路运输 321
附:江山船 322
第二节 陆路运输 324
第三节 搬运装卸 326
第四章 管理 327
第一节 水运 327
第二节 陆运 328
第一章 邮政 331
第一节 机构 331
第二节 网路 333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38
第二章 电信 340
第一节 电报 340
第二节 电话 341
第一章 财政 347
第一节 体制 347
第二节 收入 349
第三节 支出 351
第四节 管理 353
第二章 赋税 356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 356
第二节 工商税收 359
附:豁免 368
第三节 契税 369
第一章 机构 371
第一节 典当 钱庄 因利局 371
第二节 银行 371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373
第四节 保险公司 373
第五节 储金汇业分局 金库 374
第二章 货币 375
第一节 币制与流通货币 375
第二节 投放与回笼 376
第三章 信贷 378
第一节 存款 378
第二节 工商信贷 381
第三节 农业信贷 383
附:豁免纪要 385
第四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385
第五节 民间信贷 386
第六节 结算 387
第四章 债券 388
第一节 公债 国库券 388
第二节 期票 金融债券 390
第五章 保险 391
第一节 承保 391
第二节 理赔 391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93
第一节 街道 393
第二节 房屋 395
第三节 供水、排水 398
第四节 护岸堤 399
第五节 江滨公园 400
第二章 乡村建设 401
第一节 规划管理 401
第二节 住宅与公共建筑 401
第三节 农村饮用水 402
第三章 土地房产管理 403
第一节 土地管理 403
第二节 房管 404
第三节 白蚁防治 406
第四章 建筑业 407
第一节 勘察设计 407
第二节 建筑队伍 407
第三节 施工设备 40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09
第一节 环境监测 409
第二节 污染防治 410
第三节 环境卫生 411
第一章 计划统计 414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管理 414
第二节 统计 415
第二章 工商行政 417
第一节 工商登记 41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418
第三节 商标与广告 419
第四节 经济合同 420
第三章 物价 420
第一节 市场价格 420
第二节 物价管理 421
第四章 审计监督 422
第五章 标准计量 426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426
第二节 标准计量管理 42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2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28
第二节 代表大会(会议) 432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436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37
第五节 宣传教育 439
第六节 统一战线 44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44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4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49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450
第三章 其他政党 451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 451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 451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5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5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53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455
第四节 提案(议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457
附一:桐庐县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458
附二:“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竞选 459
第二章 行政机构 459
第一节 县衙 459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 469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471
第四节 县革命委员会 475
第三章 议政机构 477
第一节 县议会 477
第二节 县参议会 477
第三节 县人民政协 477
第一章 工人组织 480
第一节 工会 480
附:“县工代会” 48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2
第二章 农民组织 483
第一节 农会 农民协会 483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484
附:“农代会” 485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485
第一节 童子军 485
第二节 少先队 486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86
附:“红代会” 488
第四章 妇女组织 489
第一节 妇女会 489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490
第五章 科协组织 492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492
第二节 学会(协会) 492
第六章 工商组织 493
第一节 商会 493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494
第三节 商贩联合会 495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495
第七章 文学艺术组织 495
第一节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95
第二节 文学艺术协会 496
第一章 公安 497
第一节 机构 497
附:义勇警察队 498
第二节 治保组织 499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499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00
第五节 刑事侦查 502
第六节 “四类分子”改造 502
第七节 看守 劳改 503
第八节 户籍管理 504
第九节 消防 505
第二章 检察 508
第一节 机构 508
第二节 检察工作 509
第三节 受理申诉、控告 510
第三章 审判 511
第一节 机构 511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12
第三节 审判工作 514
第四节 纠正错案 51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1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15
第二节 律师事务 516
第三节 公证 516
第四节 调解 517
第一章 兵役制 519
第一节 募兵制 519
第二节 征兵制 519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520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520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21
第一节 机构 521
第二节 编制 522
第三章 驻军和设施 524
第一节 驻军 524
第二节 设施 526
第四章 战事纪略 527
第一节 太平军转战桐庐 527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克复桐庐 528
第三节 毕浦农民暴动 529
第四节 红军抗日先遣队过境 530
第五节 军民抗日 531
附:日军暴行 532
第六节 革命游击活动 535
第七节 歼灭一九二师残部 537
第八节 清剿土匪 538
第一章 民主选举 540
第一节 地方自治 540
第二节 民主建政 540
第三节 基层选举 541
第二章 拥军优属 542
第一节 拥军支前 542
第二节 优抚军、烈属 543
第三节 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545
第三章 社会事业 546
第一节 救灾济贫 546
第二节 赡养孤老 549
第三节 抚养弃婴 551
第四节 收容遣送 551
第五节 安置残疾人员 552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53
第七节 殡葬改革 553
第四章 信访 554
第一节 信访制度 554
第二节 信访处理 555
第一章 劳动 556
第一节 用工形式 556
第二节 安置就业 556
第三节 职业训练 557
第四节 劳动管理 558
第二章 人事 559
第一节 人员编制 559
第二节 人员任用 560
第三节 落实干部政策 561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562
第一节 工资 562
第二节 奖金 564
第三节 劳保福利 565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566
第一节 工人离、退休 566
第二节 干部离、退休 567
第一章 旧制教育 568
第一节 学塾 568
第二节 书院 568
第三节 县学 570
附:科举 570
第二章 幼儿教育 571
第一节 幼儿园(所)、班 571
第二节 管理 572
第三节 教养 572
第三章 初等教育 573
第一节 普通小学 573
第二节 简易小学 578
附:小学选介 579
第四章 中等教育 582
第一节 普通中学 582
附:主要中学简介 585
第二节 师范教育 586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587
附:浙江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 587
第五章 成人教育 589
第一节 农村成人教育 589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90
第三节 成人继续教育 590
附: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职工大学 591
第四节 社会业余文化补习教育 591
第六章 教师 592
第一节 队伍 592
第二节 培训 593
第三节 待遇 594
第七章 经费与设施 596
第一节 经费 596
第二节 校舍 597
第三节 设备 598
第八章 勤工俭学 599
第九章 教育管理 601
第一节 行政管理 601
第二节 学校管理 601
第三节 招生管理 602
附:抗战时期曾迁入县境的外地学校 603
第一章 组织 604
第一节 科研机构 604
第二节 科研队伍 605
第二章 科研活动 606
第一节 专业科研 606
第二节 群众科研 608
第三节 科技推广 610
第三章 科研成果 613
第一节 成果选介 613
第二节 寓外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录 615
第一章 文学艺术创作 620
第一节 文学 620
第二节 艺术 623
第二章 群众文化 626
第一节 事业机构 626
第二节 业余文化组织 628
第三节 民间文艺 630
第三章 电影 631
第一节 放映队 631
第二节 固定放映单位 633
第三节 管理机构 635
第四章 戏剧 636
第一节 剧团 636
第二节 剧目 638
第三节 舞台 639
第五章 图书 展览 641
第一节 书店 641
第二节 图书馆 642
第三节 展览馆 643
第六章 文物 644
第一节 古遗址 古建筑 644
第二节 摩崖 碑刻 645
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 649
第四节 库藏文物 650
附:文内未述及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50
第七章 档案 651
第一节 机构 651
第二节 档案管理 651
第三节 档案利用 652
第八章 报刊 652
第一节 报纸 652
第二节 刊物 654
第九章 广播 电视 655
第一节 广播 655
第二节 电视 657
第十章 著作辑录 658
第一节 成书目录 658
第二节 诗文选 662
第一章 学校体育 675
第一节 体育教学 675
第二节 常规锻炼 676
第三节 体育师资 676
第二章 群众体育 677
第一节 工农体育 677
第二节 民间传统体育 678
第三章 人才培养 679
第一节 运动员培训 679
第二节 人才输送 680
第四章 体育竞赛 680
第一节 运动会 680
第二节 参加市以上比赛成绩 683
第五章 经费与设施 688
第一节 经费 688
第二节 场地设施 689
第一章 医疗机构 690
第一节 私立医院 690
第二节 县级医院 690
第三节 区乡卫生院 691
第四节 医务室 694
第五节 个体行医 694
附:水电部富春江水工机械厂职工医院 694
第二章 技术设施 695
第一节 技术 695
第二节 设施 696
第三章 医疗制度 697
第一节 公费医疗 697
第二节 统筹医疗 698
第三节 合作医疗 698
第四章 预防 保健 699
第一节 机构人员 699
第二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699
第三节 公共卫生 700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703
第五章 妇幼保健 705
第一节 机构人员 705
第二节 接生 705
第三节 妇女保健 706
第四节 儿童保健 707
第六章 药品管理 708
第一节 机构人员 708
第二节 经营管理 708
第三节 医院制剂室管理 708
第四节 麻醉药品管理 709
第五节 药品市场监督 709
第七章 医学教育 709
第一节 中医带徒 709
第二节 专业教育 710
第三节 继续教育 710
第一章 组织与活动 712
第一节 佛教 712
第二节 道教 713
第三节 基督教 713
附:天主教案 714
第二章 设施 715
第一节 寺庵 715
第二节 观宫 716
第三节 教堂 717
第一章 语音 718
第一节 声母 718
第二节 韵母 718
第三节 声调 719
第四节 文白异读 722
第二章 桐庐县方言小区音系 725
第一节 分水方言小区 725
第二节 北乡方言小区 727
第三节 上南乡方言小区 728
第四节 下南乡方言小区 728
第五节 新合乡方言小区 729
第三章 分类词表 730
第四章 语法特点 744
第一节 动词的附加形式和重叠 744
第二节 形容词的附加形式和重叠 745
第三节 名词的附加成份 746
第四节 语序 748
第一章 生产习俗 749
第一节 农事 749
第二节 饲养 750
第三节 渔猎 750
第四节 营建 751
第五节 经商 751
第二章 生活习俗 751
第一节 饮食 751
第二节 服饰 752
第三节 住宅 753
第四节 用具 754
第三章 岁时习俗 754
第一节 传统节日 754
第二节 法定节日 756
第三节 村社节日 756
第四章 礼仪习俗 757
第一节 婚姻 757
第二节 丧葬 759
第三节 喜庆 760
第四节 祭祀 761
第五章 传统风尚 762
第一节 善举 762
第二节 敬老 762
第三节 互助 763
第四节 禁忌 763
第五节 乡约 764
第六节 争优斗巧 764
第六章 鄙陋习俗 765
第一节 迷信 765
第二节 械斗 766
第三节 赌博 766
附:吉利语 766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68
第二章 人物名录 791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791
第二节 抗日阵亡将士录 799
第三节 省劳动模范及获全国荣誉称号者 805
辑余 807
一、文献 807
二、轶事 812
三、杂记 815
四、灾异 819
跋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