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篇 3
第一章 威震中亚的卫拉特蒙古 3
一、卫拉特——雄踞中亚高原的西蒙古 3
二、从呼伦贝尔到天山南北 9
三、卫拉特蒙古帝国的统一 15
四、草原游牧生活 24
五、抗击外敌围剿的英勇斗争 32
六、附录:当代西蒙古的分布 38
第二章 和硕特蒙古统一青藏高原 41
一、和硕特部进驻青藏高原 41
二、和硕特蒙古对青海的经营 48
三、青藏高原和硕特蒙古汗国的后代 57
第三章 雄踞祁连 饮马青海 62
一、祁连山地与青海湖畔:蒙古人的圣山圣水 62
二、16—18世纪青海湖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 72
三、青海湖地区的民族变迁史 83
四、16—18世纪海东自然和社会环境 86
五、雄踞祁连 饮马青海 99
第四章 英勇台吉罗卜藏丹津 111
一、清政府制造矛盾,分裂瓦解青海蒙古 111
二、罗卜藏丹津未曾起义就被镇压 116
三、罗卜藏丹津之慷慨勇猛 122
四、分裂蒙古、互不相统、严加防守 124
第五章 祁连垂首 青海呜咽 129
一、残酷镇压导致青海蒙古衰败 129
二、青海湖蒙古遭受抢劫 131
三、“汉奸”趁火打劫 138
四、蒙古人口与领土的流失 144
第六章 19世纪青海湖环境与蒙古社会 149
一、19世纪环青海湖生态环境 149
二、环青海湖地区的蒙古族与藏族 152
三、青海湖蒙古的经济与文化变异 161
四、旅行者眼里的丹噶尔城 165
第七章 19世纪青海蒙古衰落的原因 175
一、草原争夺:黄河南各部落北上青海湖 175
二、心腹大患:“汉奸”是主要作恶者 178
三、分而治之:清朝控制蒙古阴谋得逞 184
四、生存竞争:不敌农业与商业民族 189
第八章 家族霸权压制各民族生存 196
一、共和化为独霸:马步芳家族政权的专制统治 196
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之间的相互争斗 204
三、商业与欺骗同行 207
四、文化上的歧视和改造 211
五、牟利开发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15
第九章 共和制下的蒙古社会 221
一、共和政治:对青海蒙古人的管理 221
二、青海蒙古分四个区域 224
三、40年代青海湖地区的蒙古各旗 231
四、蒙古社会衰败动荡 243
第十章 20世纪前期的群科蒙古(上) 251
一、群科旗的形成 251
二、锦绣群科 吉祥部落 253
三、从群科旗的蒙古人到混合的群科人 271
第十一章 20世纪前期的群科蒙古(下) 282
一、艰难岁月 282
二、人口流失 288
三、千里草原 一朝被毁 292
四、农耕化了的蒙古人 295
五、刘志成与群科旗蒙古青年为保家乡英勇献身 297
六、附录:群科旗文件 304
第十二章 游牧人进入人民公社 306
一、在公社中定居,在运动中运动——牧区的社会变革 306
二、青海湖北部祁连蒙古人 316
三、青海湖蒙古人的现代化 327
第十三章 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退化 333
一、青海湖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333
二、民族文化的尴尬 344
第十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 350
一、生产活动 350
二、分类管理 364
三、日常生活 376
四、教育文化 384
第十五章 20世纪的青海湖蒙古人 398
一、最后的蒙古王爷 398
二、青海湖蒙古族中的高僧 410
三、群科蒙古人传记 416
文化变迁篇 439
第一章 蒙古精神 439
一、天族精神 439
二、辽阔草原是自由精神的摇篮 444
三、蒙古人的生活志向 447
四、真诚——心灵的开放 450
五、母亲崇拜 456
六、历史上的蒙古社会风气 459
第二章 自然崇拜与草原环境保护 465
一、草原民族的自然崇拜 465
二、自然空间与时间的文化意义 475
三、对自然的祭祈、禁忌与保护 480
第三章 草原畜牧生活 484
一、在草原,游牧文明既和谐又合理 484
二、随季节而游牧 491
三、高原牧人与他的马、牛、羊 493
第四章 自然的便是和谐的 508
一、衣食住行 物尽其用 508
二、循环利用的草地能源 520
三、家庭与妇女生活 522
四、蒙古牧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527
第五章 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影响 532
一、藏传佛教对蒙古文化的影响 532
二、20世纪青海湖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 544
三、青海湖蒙古人的宗教活动 551
第六章 近世宗教的多元和信仰的混乱 561
一、东部农业区汉民族信仰的多元化 561
二、山神崇拜成为各民族的风俗 563
三、基督教文化的暂短传入与消失 568
四、蒙古族信仰发生变异 571
第七章 文化的改造与变异 575
一、祭海的演变 575
二、文化意义的曲解 583
第八章 风俗的变迁 588
一、生长于草原,消失于草原 588
二、永恒的贵族与易变的姓名 595
三、婚姻、家庭与节日的变迁 601
第九章 尕里巴时代风俗的粗鄙化 610
一、从草原主人成为边缘群体 610
二、蒙古上层靠向主流社会 614
三、语言与教育:文化蜕变的途径 617
四、风俗的粗俗化 621
第十章 民族语言的相互借用 632
一、各民族语言的混杂 632
二、各民族的格言或俗语 639
附录:民国时期青海东部农业地区汉蒙藏族民谣 644
第十一章 地名中的文化 647
一、青海湖盆地周围的蒙古地名 647
二、蒙藏汉语言合璧的地名 652
三、从地名看蒙古人的自然崇拜和环境保护信念 654
附录:内蒙古与新疆的蒙古语地名 660
走向边缘篇 667
第一章 边缘民族群体与文化 667
一、青海湖:边缘文化区域特征 667
二、蒙古的文化变迁与边缘化倾向 672
三、19世纪以来青海湖蒙古人边缘群体 674
第二章 边缘化群体一:群科旗蒙古人 676
一、群科旗:从纯粹的蒙古民族部到杂居的地域群体 676
二、丹噶尔娃与群科家的人 679
三、文化变异与边缘化的人群划分 681
四、边缘角色与自卑情结 683
第三章 边缘化群体二:藏化的蒙古人 690
一、黄河南的蒙古族 690
二、察汗诺门汗旗 694
三、青海湖南的蒙古部落 696
第四章 边缘化群体三:“托茂人” 698
一、关于“托茂公旗”的来历 700
二、托茂公旗蒙古人分为三类 701
三、“托茂人”的文化特征 709
第五章 边缘化群体四:蒙古尔与家西番 712
一、互助的蒙古尔 712
二、家西番 719
第六章 结束语:民族过程与文化变迁 723
一、青海湖蒙古的民族过程 723
二、文化变迁与文化变异 736
三、民族文化变迁的内部原因 745
四、城市化进程中游牧民族的边缘化 755
附录1 可可淖尔蒙古大事记 760
附录2 参考文献 768
附录3 调查访问记 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