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意识形态特征 1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艺术方向与基本矛盾 5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及学科性质 13
第一章 五四新文学 16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 17
一 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背景及主体条件 17
二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主要内容 23
三 文学社团 26
第二节 五四新文学观 29
一 文学语言观 29
二 文学本体观 34
三 文学价值观 37
第三节 小说创作 42
一 从“问题小说”到“为人生”的文学 43
二 浪漫派小说 50
三 乡土派小说 56
第四节 诗歌、散文、戏剧创作 61
一 诗歌创作 61
二 散文创作 69
三 戏剧创作 74
第二章 鲁迅与郭沫若 78
第一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78
一 生平与创作活动 78
二 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 80
三 历史小说创作的革新——《故事新编》 93
第二节 鲁迅的散文与杂文 96
一 心灵独语与带露折花——《野草》和《朝花夕拾》 96
二 天马行空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 100
第三节 郭沫若的《女神》及其他诗歌 107
一 《女神》的主题意蕴 108
二 《女神》的情感波涛 110
三 《女神》的意象世界 114
四 “绝端自由,绝端自主”的诗型 119
第四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 122
一 早期历史剧 122
二 后期历史剧 126
第三章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及创作 141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 146
第二节 小说流派 152
一 左翼小说新人 152
二 沈从文与京派小说 160
三 新感觉派的小说及其他小说 166
第三节 诗歌流派 172
一 革命诗人——殷夫 172
二 农民诗人——臧克家 174
三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 176
四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与徐志摩 180
第四节 戏剧与电影群英 189
第五节 通俗小说 197
一 鸳鸯蝴蝶派及其哀情小说 198
二 社会言情小说 200
三 武侠小说 203
四 侦探小说 205
第四章 茅盾与巴金 209
第一节 茅盾的《子夜》 209
第二节 茅盾小说创作的特色 220
第三节 巴金的《家》 235
第四节 巴金小说的风格 246
第五章 老舍与曹禺 260
第一节 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 260
第二节 老舍小说创作的特色 274
第三节 曹禺的《雷雨》 284
一 主题意蕴 285
二 艺术典型 288
三 结构特点 291
四 语言艺术 294
五 悲剧风格 295
第四节 曹禺的其他剧作 298
一 《日出》 298
二 《原野》 300
三 《北京人》 305
第六章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 310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文艺论争 311
第二节 国统区的诗歌及报告文学创作 318
一 艾青与田间的诗歌 318
二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人 323
三 丘东平等人的报告文学 327
第三节 “国统区”及沦陷区的小说创作 330
一 路翎与七月小说派 330
二 钱钟书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334
三 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 342
第四节 国统区的戏剧与电影文学创作 347
一 正剧——夏衍的戏剧创作 349
二 悲剧——阳翰笙、阿英的历史剧 351
三 喜剧——丁西林、陈白尘的讽刺剧 353
四 电影文学 354
第七章 解放区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 358
第一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解放区的文学思潮 358
一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与《讲话》的主要内容 359
二 知识分子的改造与“工农兵文艺思潮”的涌动 364
第二节 大众化的戏剧创作 368
一 秧歌剧运动及主要作品 368
二 《白毛女》和民族新歌剧创作 372
三 话剧的民族化与旧戏改革 376
第三节 民族化的小说创作 380
一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381
二 孙犁等人的小说创作 389
三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 394
第四节 走向民间:民歌体叙事诗的丰收 402
一 李季和他的《王贵与李香香》 404
二 阮章竞和他的《漳河水》 406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资料 411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