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张良从奴隶到宰相 2
反间计助商灭夏 3
征讨四方诸侯国 4
发动鸣条决战 4
放逐太甲 5
姜尚早年的贫困生活 8
渭水垂钓得志 9
辅佐文王壮大国力 10
孟津观兵 11
牧野誓师 12
第一个受封齐国的功臣 13
管仲管鲍之交 18
编《黄鹄歌》逃脱追杀 18
陈说霸王之道,受封为相国 20
缓谏桓公,致力改革 21
帮助齐桓公获取“尊王”美名 22
制定“攘夷”之策 23
成就齐桓公的霸业 25
利用经济手段制服鲁梁 27
临终之前谈论宰相人选 27
孙膑以诈疯迷惑庞涓 30
三驷之法赢得赏识 30
围魏救赵的战术 31
减灶诱敌的战术 32
李斯学成后入秦致仕 36
进谏秦王谈论统一之道 37
遭驱逐后写《谏逐客书》 37
设局谋谄害韩非 38
建议秦王设置郡县 40
建议秦王统一文字 42
焚书坑儒事件 43
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44
督责之谏未能免杀身之祸 47
张良博浪沙行刺秦始皇 50
下邳桥忍辱拾履 50
与刘邦相遇相识 51
西进路上出谋划策 51
劝谏安置百姓 53
鸿门宴斗智 54
退出关中烧栈道 56
借筷子反击谬论 58
用脚踢刘邦的脚后跟 60
四面楚歌项王自杀 60
封雍齿安定诸侯 62
说服刘邦建都关中 63
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 63
陈平违反世俗自主择婚 66
宰肉言志的故事 66
两次出逃,三次择主而仕 67
一席话巧释刘邦疑心 68
反间范增 69
乔装诱敌 70
力擒韩信 70
对灵哭奏表忠心 72
韬光养晦装无能 72
联手周勃翦灭诸吕 73
畅言丞相之责 75
马援生逢乱世,大器晚成 78
审时度势,坐待时机 78
上书刘秀谋翦隗嚣 80
南征交趾,用兵如神 81
烈士暮年,马革裹尸还 82
曹操诈病离间叔父 88
衙门悬棒,不畏豪强 88
献刀脱离险境 89
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91
奉天子以令众臣 91
望梅止渴的故事 93
割发代首的故事 93
官渡之战大胜袁绍 94
爱才、容才、广招天下才 96
征乌桓,伐刘表 97
赤壁之战令三足鼎立 98
征伐关中留遗憾 98
荀彧少年时离乡脱祸 104
一席话保全三城 104
力劝曹操迎接献帝 106
力劝曹操决战官渡 107
英年辞世,疑存千古 108
荀攸独具慧眼,智识杀人犯 112
设计挽败局 113
献计攻吕布 114
声东击西袭白马 114
官渡战前烧毁敌粮 115
乘乱取敌的谋略 116
诸葛亮躬耕南阳,静观时势 120
隆中对结束隐居生活 121
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123
五次北伐中原 125
司马懿骗取曹操的信任 130
力劝曹操用兵益州 131
提议实行军屯制度 132
借吴之力解樊城之围 133
迁升魏朝尚书 134
缓兵之计擒杀孟达 134
谨慎持重对抗诸葛亮 136
率兵远征公孙渊 137
行韬晦计诛杀曹爽 140
房玄龄下决心投奔李渊父子 144
与杜如晦同辅李世民 145
策划玄武门之变 146
勤恳辅政 147
上表反对东征 149
狄仁杰奇才的三个小故事 152
不顾安危,刚直进谏 152
《檄告西楚霸王文》 154
上密表救人 155
狱中智免灾祸 156
镇守边疆,安定边镇 158
暗中谋划复唐 159
赵普赵匡胤的心腹智囊 164
策动陈桥兵变 165
镇压后周二李的反抗 166
提议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167
“强干弱枝”的措施 169
“先南后北”的主张 171
复谋相位有功亦有过 172
半部《论语》治天下 175
寇准少年时代锐意进取 178
挽衣留谏的佳话 179
受诬陷被贬青州 179
策划废立太子 180
在朝廷上犯颜激辩 181
受挑拨被贬陕州 182
孤身斗“五鬼” 183
一生中的两次过失 184
智破丁谓的诡计 186
高风亮节令枯竹生笋 187
耶律楚材三年磨难,两手准备 190
投靠成吉思汗 190
拥立窝阔台登上帝位 191
为国为民强争巧谏 192
辅佐窝阔台改革 194
屡次进谏保护百姓 195
难得信任,名臣忧死 196
刘基未出山便知天下事 200
先机料敌,大败陈友谅 200
襄定兵制,功成身退 202
张居正遇顾璘缓中科举 204
因庚戌之变引身退居 204
时来运转,一岁数迁 206
尽职尽责辅佐幼主 207
大刀阔斧整顿吏治 209
推行“一条鞭法” 210
平息“夺情”风波 211
死后遭遇横祸 213
范文程反间计除去袁崇焕 216
假借议和掳掠明朝边境 217
一眼看透洪承畴 218
入关抚恤安民 218
敷衍多尔衮躲过灾难 220
举贤荐能的伯乐 220
曾国藩十年七迁,官封二品大员 224
创建湘军对抗太平军 225
“曾剃头”、“曾屠户” 226
指挥部队围攻安庆 227
和清朝统治者斗法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