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丛谈百年录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翁思再主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4343704X
  • 页数:627 页
图书介绍:

绪论:京剧与传统文化&王元化 撰论翁思再 注跋 1

关于旧剧改良的通信&张厚载 钱玄同 刘半农 陈独秀 3

随感录(十八)&钱玄同 6

今之所谓“评剧家”&刘半农 钱玄同 7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胡适 9

附 胡适日记摘抄 19

我的中国旧戏观&张厚载 26

“脸谱”——“打把子”&张厚载 32

答张厚载&钱玄同 35

再论戏剧改良&傅斯年 36

论中国旧戏之应废&周作人 45

中国戏剧的三条路&周作人 51

题谭鑫培渔翁蓑笠图诗&梁启超 56

戏剧的歧途&闻一多 57

《奔流》编校后记(三)&鲁迅 60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鲁迅 62

乱弹代序&瞿秋白 65

却说平剧&郁达夫 69

“平社”成立大会特刊·发刊辞&郁达夫 71

看京戏的回忆&郁达夫 73

附 郁达夫论京剧佚文二篇的按和跋&吴小如 76

听戏&梁实秋 79

没落中的皮黄剧&郑振铎 82

拉杂谈&李健吾 84

中国京剧中之文学意味&钱穆 86

听余叔岩歌&马叙伦 92

访梅兰芳&丰子恺 93

关于旧剧改革&田汉 98

谈戏剧&梁漱溟 100

赠梅畹华联&俞平伯 102

谈“粗暴”和“保守”&老舍 104

从盖老的《打店》说起&老舍 108

我对戏曲艺术改革的看法&赵树理 112

中西戏剧比较及其他&宗白华 118

论戏剧改革&吴晗 121

为旧剧叫好&章靳以 124

咏京剧诗&陈寅恪 128

京剧流派与绘画风格&刘海粟 133

毛泽东与京剧&丁玲 137

看洋人演京戏而大悦&夏衍 140

国剧学会缘起&梅兰芳 余叔岩 145

谭鑫培和杨小楼代表中国戏曲&梅兰芳 146

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一点体会&梅兰芳 148

我的意见 我的希望——在“戏曲的艺术改革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叶盛兰 152

马鞭是一匹活马&程砚秋 156

三分生&荀慧生 159

怎样才算演出成功&尚小云 164

谈谭剧&周信芳 166

跑龙套——谈艺余录之一&马连良 175

《捉放曹》中曹操的脸谱&郝寿臣 179

科班的生活&侯喜瑞 183

京剧三题&徐兰沅 185

朱洪福与身段谱口诀&钱宝森 189

我怎样学会了演京戏&欧阳予倩 195

博与精&张君秋 198

绍兴好酒不掺水&盖叫天 203

能演和不能演&盖叫天 206

谈程式&俞振飞 209

与李少春谈戏&石挥 213

局限与无限&赵丹 221

先贤语注——学戏、会戏、懂戏&刘曾复记注 225

怎样方能改良戏曲&马二先生 241

国剧中的“男扮女”问题&王平陵 243

京剧的特点&刘豁公 248

谈谈戏曲改革的几个实际问题&吴祖光 250

关于京剧艺术进一步改革的再商榷&马少波 260

分行当&张庚 274

评《四郎探母》的思想倾向&李希凡 277

说说《四郎探母》&张古愚 284

反封建与传统戏&黄裳 286

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黄佐临 291

“三大戏剧体系说”有误&廖奔 303

京剧革新中要注意抢救遗产&许思言 306

说“间离”谈锣鼓&阿甲 311

洒狗血与炒鸡毛&阿甲 317

老剧种与新剧种&阿甲 320

关于“现代戏曲”的思考&孟繁树 323

“剧场班底制”小议&翁思再 327

论京剧艺术的古典精神&叶秀山 330

今人当自爱&叶秀山 344

京剧的意象世界——为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而作&叶朗 350

迈小步不停步&谢国祥 358

一种绝对否定流派的历史&徐城北 364

从流行艺术走向经典艺术——关于京剧危机与前途的思考&柴俊为 369

死与美——对古典戏曲命运的理性认识&李洁非 373

“三并举”中的轻与重&蒋锡武 377

抽象变形&蒋锡武 379

京剧之路——历史的回顾与前瞻&徐书城 382

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京剧百年来的简略回顾&刘厚生 394

反对粗暴倾向&周扬 406

论样板戏&王元化 410

样板戏复出无忧&任之初 420

京剧的舞台程式排除现代情节&何满子 422

样板戏情结&邵燕祥 427

梨园佳话&王梦生 433

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苏少卿 442

戏墨馆剧话&戏墨馆主 447

谈票友&齐如山 453

马连良之反对布景谈&爱萍室主 457

“移步”而不“换形”——梅兰芳谈旧剧改革&张颂甲 459

红毹纪梦诗注选&张伯驹 462

张伯驹的《空城计》&丁秉鐩 466

说脸谱&翁偶虹 475

说曲牌&翁偶虹 480

舞台程尘&刘曾复 487

老谭艺谱&刘曾复 489

缀断简残&刘曾复 494

气势派和韵味派&叶秀山 496

谭鑫培唱片之真伪&许姬传 508

杨小楼先生的《湘江会》&朱家溍 513

南麒北马&沈苇窗 516

关于“裘派传承”的思考&王家熙 519

台下人谈京剧编导&吴小如 521

矛盾的周信芳&顾聆森 524

梅、杨、余的“中和之质”&蒋锡武 528

观众四层次&蒋锡武 534

宫廷与京剧&丁汝芹 539

班曰徽班 调曰汉调——浅谈汉调在京剧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周笑先 543

京剧史料中的徽、汉说&薛浩伟 550

论京剧的赏玩性品格&刘琦 554

三派并峙 融通超越&龚和德 567

深刻的不幸&周汝昌 572

戏缘鳞爪&张中行 575

“反二黄”&老烈 581

“五不”小札&老烈 583

戏曲假唱&柴俊为 586

真难为了他们——京剧研究生班探营&陈竹 588

观剧杂感&翁思再 590

谭门七代&翁思再 59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一九三五年在莫斯科讨论会上的发言&[瑞典]拉尔斯·克雷贝尔格 整理 李小蒸译 599

《国剧菁华》导论(节选)&[英国]L.C.阿林敦 613

哈罗德&艾克敦著 W.钱文忠 盛勤译 613

西方人无法接受京剧的原因&施叔青 620

编后记&翁思再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