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刘骁纯 1
导论 1
一、现代性语境中中国画理论的话语转型问题 4
(一)近现代——时间概念 4
(二)中国画——关键概念 6
(三)理论文本——研究范围 10
(四)中国画理论话语面对白话运动及西方话语的冲击 14
(五)中国画理论话语转型中的现代性问题 18
二、研究的意义 23
三、研究现状 28
(一)对宗白华的研究 28
(二)对近现代中国画理论的研究 53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57
第一章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的思维方式 61
第一节 传统中国画理论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 71
一、象思维 71
二、体验感悟 78
三、整体把握 82
四、阴阳对待 84
第二节 西方艺术理论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 87
一、概念思维 87
二、逻辑推理 89
三、解剖分析 91
四、否定与思辨 94
第三节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对中西思维方式的互补与融合 95
一、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结合 99
二、体验感悟与逻辑推理的结合 101
三、整体把握与解剖分析的结合 104
四、阴阳对待的辩证思维与思辨的方法之融通 108
小结 112
第二章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中的概念术语 113
第一节 现代性语境中宗白华的一些关键词 115
一、“中国画” 116
二、“气韵生动”与“生命” 117
三、“笔墨”与“形式” 120
四、“写实” 123
第二节 “空间意识”——对西方概念的借用 130
一、影响宗白华重视“空间意识”的几个西方理论 131
二、近现代时期关注中西绘画透视的语境 135
三、中国艺术中可与“空间意识”融接的时空理论基础 138
四、宗白华对中国画中“空间意识”的创造性阐释及其价值 140
第三节 “意境”——对中国概念的现代阐发 144
一、把“意境”看作是中国艺术、美学的核心概念和范畴,并对“意境”进行系统界说 148
二、宗白华对中国艺术“意境”的现代阐释还表现在意境层次、意境结构的特点、意境的创构方式、意境的类型、意境与山水、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意境的作用等方面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中 152
三、引入西方概念、理论对中国艺术“意境”进行思考 155
四、对中国艺术“意境”作形而上思考,打通形上与形下(中国哲学、中国宗教与中国艺术)的内在关系 158
五、在“意境”失落的现代性语境中研究“意境”有着特殊意义 159
第四节 创造的概念术语 161
一、“艺境” 163
二、“境相”、“境层”、“境界层”、“意境的创构”、“意境结构” 165
三、“空间”词组 167
小结 169
第三章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的文本结构 171
第一节 传统中国画理论文本结构特点 173
一、“无系统”的中国古代画论文本的四大类 175
二、“有系统”的中国古代画论文本结构 177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中的近现代中国画理论文本结构 179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画理论文本结构 179
二、“五四”前后的中国画理论文本结构 183
第三节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的文本结构 187
一、“五四”前后由文言转向白话 187
二、30年代初的文体结构 191
三、30年代中期的文体结构 192
四、40年代的文体结构 193
小结 196
第四章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话语方式对当代建构本土话语的启示 197
第一节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话语的特征 199
一、既是诗性的,又是哲理的 199
二、既是体验的,也是思辨的 203
三、外显为散步的,内在是体系的 205
四、惜墨如金,言简意赅 206
第二节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话语在20世纪中国画理论话语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207
一、与同时期的传统话语方式的比较 207
二、与同时期的受西方话语方式影响的话语方式的比较 209
第三节 宗白华中国画理论话语方式对当代建构本土话语的启示 218
结语 222
附一:宗白华中国画理论概述 229
第一节 中国画的宇宙观及六法 231
第二节 中国画的渊源与基础 238
第三节 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 245
第四节 中国画的意境 260
第五节 中国画里的虚和实 273
一、艺术精神的虚和实 273
二、艺术表现的虚和实 276
三、虚实表现手法的观念渊源 279
第六节 画与诗 281
一、画与诗之同(通) 281
二、画与诗之异 288
第七节 对古代画论的研究 293
一、《艺事杂录》 293
二、《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 300
三、《古代画论大意》 304
四、《建筑美学札记》(部分内容) 310
五、《中国美学思想专题研究笔记》(部分内容) 315
小结 324
附二:宗白华关于中国画理论(批评)的论著 327
参考文献 333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