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与本书的研究对象 1
第一章 重“徵”求“验”——《文心雕龙》批评对象的材料来源 7
一 刘勰论重“徵”求“验” 7
二 《徵圣》:重“徵”求“验”的示范意义 9
三 《正纬》与《辨骚》重“徵”求“验”的示例 12
四 “论文叙笔”中的重“徵”求“验” 14
五 《文心雕龙》下篇中的重“徵”求“验(上) 17
六 《文心雕龙》下篇中的重“徵”求“验”(下) 21
七 重“徵”求“验”的批评学意义 22
第二章 刘勰的文学史批评 23
一 重要的是刘勰怎样批评文学史 23
二 刘勰为什么要批评文学史 24
三 刘勰批评文学史的诸方面 25
四 对文学史发展线索及其内在联系的把握 30
五 文体:刘勰批评文学史的单位 32
六 风格:刘勰批评文学史的视角 33
第三章 刘勰的作品批评 37
一 《文心雕龙》诸组成部分都有作品批评 37
二 “文之枢纽”的作品批评 38
三 文体论的作品批评 41
四 创作论的作品批评 48
五 杂论中的作品批评 50
六 刘勰作品批评的两大崇尚 51
第四章 刘勰的作家批评(上)——《才略》:作家风格论 54
一 《才略》:作家风格论的典范 54
二 “才略”、“文”、“辞令华采”:作家风格论的三大对象 55
三 “各其善也”:作家风格论的宗旨 59
四 作家风格论的批评方法 61
五 作家风格论的语辞 63
第五章 刘勰的作家批评(中)——《体性》:作家个性论 66
一 论个性与风格的因果关系 66
二 刘勰的论述方式 68
三 个性决定了风格的哪些方面 70
四 《体性》与《才略》的异同 71
五 规范与变化 73
第六章 刘勰的作家批评(下)——《程器》:作家政治作为论 76
一 论作家品行还是论作家政治作为 76
二 “文士之疵”与文人地位 77
三 对作家的期望 78
四 《程器》与《体性》之关系 79
第七章 刘勰对历代批评家的批评 81
一 《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的表现 81
二 对历代批评家批评涉及的五大方面 82
三 刘勰对历代批评家批评的动机 87
四 刘勰对历代批评家批评的意义 89
第八章 刘勰论文学批评的忌戒 91
一 忌理论迁就创作 91
二 忌以高位者的意见为准 92
三 忌“竞于低诃” 93
四 忌因身份经历影响客观评价 94
五 忌“雷同一响” 95
六 忌人情因素 96
七 忌“贵古贱今” 96
八 忌“信伪迷真” 97
九 忌“崇己抑人” 98
十 忌“徒张虚论” 99
十一 忌以鉴赏代批评 100
十二 忌以偏隅拟万端 100
十三 忌“深废浅售”” 103
十四 忌未思而随意 104
十五 忌遗漏 105
十六 忌“苟异” 105
第九章 “见异”——刘勰的批评标准及其实施方法 108
一 批评标准如何运用于批评实践 108
二 经与文体规范为什么不能成为批评标准 112
三 《文心雕龙》批评标准的构成及特点 114
四 “见异”的意味 117
五 “见异”的实施 120
第十章 刘勰的批评观 123
一 自认为是独立于作家的批评家 123
二 以批评家身份来实现“树德建言”的社会责任 126
三 对批评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128
四 对鉴赏与批评的区分 129
五 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自信 131
六 批评家所应具备的素质 132
七 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134
后记 詹锳先生《文心雕龙义证》批评与我的《文心雕龙》研究 136
附录《文心雕龙》批评论研究述要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