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陈淳:闽学南传第一人 3
第一节 否定独立精神性本体 3
一、统说太极之本体 4
二、天下是至大底物 8
三、万般道理从此出 11
第二节 心性情一于理与命 14
一、人生来具有是理 15
二、心者一身之主宰 18
三、情之中节便是善 22
第三节 人事尽处是谓天理 25
一、根原皆是从天来 26
二、无人何以见天命 29
三、知之明则行愈达 33
第二章 真德秀:私淑朱子兴理学 37
第一节 努力贯通形上形下 37
一、道之全体焕然益明 38
二、为邦者乃成物之极 42
三、形上形下未尝相离 45
第二节 专用力于人道所宜 48
一、人道大端与社会公道 49
二、天理人欲之间的两难 52
三、体会天心与体察民情 55
第三节 学施于事后为有用 58
一、超越物欲可致命遂志 59
二、随事随物能穷尽其理 62
三、体用不二而知行一致 65
第三章 陈真晟:安贫乐道讲心学 69
第一节 道之所在天从之 69
一、广大而精深之本 70
二、尽革其末流之弊 74
三、兴教育以天从道 77
第二节 心学正教明天下 81
一、天性之原与德性之美 81
二、圣学真传与传心之要 84
三、心学之意与心教之法 87
第三节 诚敬以致知力行 90
一、致知穷理以立其本 91
二、深求切问可择而行 93
三、人君躬行以立正教 96
第四章 周瑛:理学名臣真性情 100
第一节 天道自然与体用 100
一、立天下之大本 101
二、据理以推其说 104
三、体用一以贯之 108
第二节 人道天性与自我 111
一、万世之公与救弊之道 112
二、包藏天地的高洁之心 115
三、自我独立与不制于物 118
第三节 主观客观的统一 121
一、感应之机在我 122
二、行天下之达道 125
三、自由表达性情 129
第五章 蔡清:究通性命解幽微 133
第一节 气以成形理赋焉 134
一、体物不遗者 134
二、物字所该者 137
三、道者妙其全 141
第二节 人之所以为人者 144
一、天道人道之意 145
二、人性气禀之说 148
三、心之全体大用 151
第三节 推天而证之人也 154
一、知物而不被物化 155
二、天地以理付于我 158
三、涵泳乎其所已知 161
第六章 陈琛:无愧师门有真乐 165
第一节 穷天地之所终 165
一、无形的主宰力量 166
二、有形变化的存在 169
三、万不能不归诸一 172
第二节 承道命通内外 175
一、至清之气四处周流 176
二、中正贯而成性立矣 179
三、统内外而存乎道 182
第三节 注重主体力量 185
一、深入至神胜乎命 185
二、心大则百物皆通 188
三、全其心体之大用 191
第七章 张岳:辩难心学理更明 195
第一节 理气一而不同 195
一、天地间之真道 196
二、穷诘天下之理 199
三、气数象中见理 202
第二节 纠正两端之偏 205
一、人心所服之理 206
二、一归理之大中 210
三、心之所同然者 213
第三节 能尽无穷之变 216
一、安身立命之处 217
二、心目之力俱远 220
三、涵养精察力行 223
第八章 林希元:义理非一人能尽 226
第一节 始泄天地之秘 227
一、莫非天道之自然 227
二、万物生于天地间 230
三、有个理为之主宰 233
第二节 禀承天地之心 237
一、天下之治本于道 237
二、人所以为人之理 240
三、循性而动谓之情 243
第三节 穷理尽性至命 246
一、人知天命可回天 247
二、心物与天人之间 250
三、致知即力行工夫 253
第九章 李光地:理学复兴的中坚 256
第一节 重建精神性本体 257
一、天地之道是本体 258
二、物之所以成始终 261
三、太极者天地之性 264
第二节 构建心灵家园 267
一、道理原是公共的 268
二、尽性践形的统一 271
三、本心的流行发用 274
第三节 立志要与道合 277
一、致命遂志通神明 278
二、立心体天地万物 281
三、致知力行者能之 285
第十章 蓝鼎元:关注于世道人心 289
第一节 人伦日用皆道 289
一、先天地而存在 290
二、体造物者之意 293
三、统天地无不包 296
第二节 关乎世道人心 299
一、公道具在人心 299
二、心性岂是空谈 302
三、性无往而非善 305
第三节 穷理尽性成物 308
一、儒者素位而行 309
二、遂有以验吾心 312
三、知行并进成物 315
第十一章 蔡世远:向传统儒家回归 319
第一节 天下画然出于一 319
一、生生之理就是元 320
二、一气元阳生万物 323
三、由分殊而推理一 327
第二节 推此心理民育物 330
一、笃于伦理始为人 331
二、体生生之理于心 333
三、性命之学与事功 337
第三节 闽南理学对台湾的影响 341
一、《诸罗县学碑记》 341
二、不妄杀一人的平台政策 345
三、爱而教之的治台方略 347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