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1
第二节 这一问题领域的研究现状 5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观点 17
第一章 假设、理论、方法 22
第一节 研究性假设 22
第二节 理论框架 25
第三节 方法的选择 30
第二章 气候变化问题引发的国际谈判 33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34
第二节 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38
第三节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历程 42
第三章 大气保护的公共物品属性和《京都议定书》的局限 59
第一节 稳定全球大气温室气体含量的公共物品属性 59
第二节 各缔约方共同形成的国际社会集团类型 63
第三节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承担的巨额成本 66
第四节 《京都议定书》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限作用 71
第五节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前景的不确定性 75
第四章 京都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物质性激励 81
第一节 《京都议定书》条款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对待 81
第二节 清洁发展机制提供的额外收益 84
第三节 全球贸易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99
第五章 前苏联、东欧国家获得的物质性激励因素 103
第一节 灵活机制给前苏联、东欧国家带来的收益 103
第二节 激励不足导致的俄罗斯骑墙态度 109
第三节 俄罗斯态度的消极转变和欧盟的劝说努力 113
第六章 西方发达国家获得的激励因素 121
第一节 排放权贸易为发达国家带来的好处 121
第二节 其他灵活机制和取消能源补贴带来的收益 124
第三节 美国的退出 129
第七章 国际社会中的社会激励因素 139
第一节 国际互动形成的社会压力 139
第二节 美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承受的国际压力 141
第三节 大国和东道国情结对俄、日等国决策的影响 145
第四节 中国面临的国际社会激励因素 151
第八章 份额问题 156
第一节 气候变化给不同国家、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 157
第二节 菲律宾等热带海岛国家的特殊推动作用 162
第三节 欧盟的环保文化和推动作用 165
第四节 较小集团与较大集团份额问题的比较 168
第九章 结论 175
第一节 假设的验证 176
第二节 选择性激励机制对国际公共问题治理的重要性 177
第三节 社会舆论的作用 180
第四节 选择性激励机制的成本和可能对公共利益的削弱 182
参考文献 187
附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文版) 199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