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总论 3
第一章 晚清新学的发展线索 3
一、晚清社会从封闭到开放 3
二、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5
三、关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反省 12
四、晚清新学的成就和价值 18
第二章 新学思潮与晚清社会 30
一、晚清启蒙思潮辨析 30
二、晚清新学与社会转型 37
三、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近代路径 41
第三章 晚清佛学思潮 47
一、晚清佛学思潮的形成 47
二、晚清佛学思潮的成因 51
三、晚清佛学思潮的主要内容 55
四、晚清佛学思潮的特点 59
第四章 传统思维方式在晚清的嬗变 63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优长与缺陷 63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过渡与演变 66
三、晚清新学对西方思维方式的引进与阐释 69
四、晚清新学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借用与发挥 74
上篇 晚清新学的酝酿与形成(19世纪中期)第五章 经世学派的兴起 81
一、晚清社会渐趋变势 81
二、经世学派崛起 84
三、晚清的汉学与宋学 94
四、学术界对西学的初步感知 103
第六章 龚自珍哲学思想的学术价值 112
一、哲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112
二、对传统哲学问题的基本论点 114
三、哲学思想的学术价值 119
第七章 魏源、徐继畬向学术界透入新学气息 124
一、魏源的新思维 124
二、徐继畬著《瀛环志略》 134
第八章 洪仁玕的新思想 140
中篇 新学的勃兴与鼎盛(19世纪后期)第九章 戊戌时期新学理论与实践 155
一、对封建思想的抨击 155
二、对西方近代学说的宣扬 158
三、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162
第十章 康有为的新学研究 166
一、对公羊学的发挥与托古改制 166
二、对西学的思考与研究 176
三、大同社会的理想 182
四、对中西新旧之学的思考 189
第十一章 梁启超的中西新旧之学 196
一、对西方伦理学的研究 196
二、对西方民主学说的研究 206
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212
四、启蒙民众的“新民说” 222
第十二章 严复对西学和新学的研究 234
一、严复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创新 234
二、对自由民主学说的研究与理解 246
三、逻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258
四、源于西学的“三民”启蒙学说 265
第十三章 谭嗣同哲学的学术特点 275
一、1894年以前哲学思想的学术特点与渊源 275
二、哲学思想的学术转变 279
三、《仁学》哲学观的学术特点 282
四、谭嗣同哲学的学术价值 286
第十四章 开明官员的新学思想与实践 289
一、孙家鼐力主“中体西用” 289
二、宋伯鲁的新学思想与实践 300
三、李岳瑞的新学主张及实践 312
下篇 晚清新学的发展与转型(20世纪初期)第十五章 清末中国社会的转型 321
一、清末新政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事件 321
二、动态历史过程的辩证分析 325
三、辛亥革命后迂回曲折的社会转型 329
第十六章 20世纪初传统观念的演变 335
一、从“忠君爱国”向爱国主义升华 335
二、从“夷夏之防”向现代民族观念转变 336
三、从注重家族宗法观念向个性自由转变 338
四、“重农轻商”观念的突破 340
五、从“学而优则仕”向科学救国转变 342
六、“因循守旧”、“安贫知足”等观念的转变 343
第十七章 孙中山的新学思想 345
一、塑造新世纪人格与国格 345
二、对传统道德的改造 351
三、对自由平等观的研究和借鉴 356
四、孙中山与严复新学思想之比较 364
第十八章 章炳麟的新学思想及学术成就 380
一、新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380
二、学术研究的突出成就 396
三、政治学说的基本内容 412
四、佛学研究的学术建树 421
附录:晚清新学史记 436
后记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