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区域地震地质 4
第一章 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4
第一节 地质构造分区 4
第二节 不同构造区沉积建造和岩浆岩建造发育情况 4
第三节 构造演化特点 8
第四节 断裂发育情况 9
第二章 新构造运动特征 12
第一节 晚新生代地质地貌概述 12
第二节 新构造分区及其活动性 15
第三节 主要活动断裂与断陷盆地 18
第三章 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 24
第一节 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24
第二节 磁场的基本特征 28
第三节 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特征 31
第四章 地震构造分析 35
第一节 地震区、带划分 35
第二节第四纪活动断裂时空分布 38
第三节 现代地壳运动 42
第四节 强震(M≥ 6级)构造标志分析 46
第二部分 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和场区能动断层鉴定 49
第五章 深浅部地质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性 49
第一节 地质地貌及构造活动概况 49
第二节 断裂构造及第四纪断陷盆地 55
第三节 深部构造环境 58
第四节 地震活动性 61
第六章 主要断裂活动性 66
第一节南口山前断裂(铁矿峪—马刨泉区间) 66
第二节 居庸关断裂 78
第三节 南口-孙河隐伏断裂(南口—东三旗段) 83
第四节 地震活动性与断层分段 100
第五节 卫星遥感图象解译 104
第七章 能动断层鉴定 108
第一节 概述 108
第二节 能动断层鉴定 111
第三节 鉴定结果 118
参考文献 120
第一部分 区域地震活动性 121
第八章 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121
第一节地震资料分析 121
第二节 地震震中分布特征 129
第三节 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131
第四节 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133
第九章 现代构造应力场与震源机制 139
第一节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背景 139
第二节 区域构造应力场 140
第二部分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 144
第十章 历史地震资料及考证 144
第一节 历史地震研究现状 144
第二节1484年和294年地震的调查研究 145
第十一章 微震分布 163
第一节 微震定位 163
第二节 微震分布 164
第十二章 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 166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166
第二节 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166
第三节 地震断层面方位和应力场方向的统计分析 169
第十三章 衰减关系的确定 171
第一节 烈度衰减关系式的统计分析 171
第二节 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174
第十四章 地震构造法 183
第一节 地震构造区的划分 183
第二节 发震构造的确定 188
第三节 发震断层最大潜在地震的确定 189
第四节 与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弥散地震的确定 194
第五节 构造法设计基准地震动SL-2的确定 197
第十五章最大历史地震法 199
第一节 历史地震对厂址最大影响烈度 199
第二节 最大历史地震法SL-2的确定 206
第十六章 综合概率法 208
第一节 综合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208
第二节 地震统计区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 209
第三节 地震活动性参数 212
第四节 构造法设计基准地震动 222
第十七章 人造地震波的合成 227
第一节 人造地震波的合成方法 227
第二节 人造地震波参数的确定 228
第三节 反应谱控制点的确定方法 229
第四节 人造地震波合成结果 232
第十八章 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及场地相关谱 235
第一节 计算模型 235
第二节 计算实例 238
第三节 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 241
第四节 场地相关谱确定的方法举例 247
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