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动力论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冰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05044596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认识你自己”从这里开始 1

从“人是第一重要的”说起 3

只因“人是丧失地位的神” 5

通往“人之动力王国”的路 7

第一章 人之动力本质论 10

第一节 宇宙中的一大奥秘 11

人之生存背后的神奇力量 11

什么力量促成了人之伟大事业 14

与人人利益相关的隐形课题 16

把握你光辉人生的无形舵轮 18

第二节 人所特有的能动性 21

能动性关系的哲学透视 22

个性化的能动性形式 24

“两变”过程中人的能动性 26

能动性作用及其现实水平 29

第三节 人之动力的本质特征 32

人的本质与人之动力的本质 34

人的需要与人之动力的本质 37

人的动机与人之动力的本质 39

力与人之动力的本质特征 41

第二章 人之动力资源论 47

第一节 人之动力的社会资源 48

作为动力资源的经济生活 49

作为动力资源的政治生活 52

作为动力资源的文化生活 54

生活方式与人之动力资源 57

第二节 人之动力的自然资源 59

人类所面对的神秘的自然界 61

人人都在大自然中吸取力量 63

人体内的动力资源之谜 67

奥妙无穷的人脑力学 69

第三节 需要与人之动力资源 72

需要是人类生活的本质 73

动力资源与需要的生成 75

需要的系统与动力资源 78

利益与动力资源的“储备” 81

第三章 人之动力主体论 85

第一节 人之动力主体的形式 86

人之动力主体的社会形式 87

作为动力主体的社会群体 89

作为动力主体的社会组织 91

作为动力主体的社会角色 94

第二节 人之动力主体的素质 96

动力主体素质的系统性 97

动力主体素质的不同特点 99

主体素质与主体动力 102

主体素质与主体潜能 104

第三节 主体活动与活动的主体性 107

人的存在与人的主体性 108

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110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112

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性 115

第四章 人之动力生成论 120

第一节 人之动力生成整体观 121

生成论的整体性原则 122

社会矛盾运动与动力的生成 125

意识建构与动力的生成 127

主体行为场与动力的生成 131

第二节 人之动力生成的过程 134

生活过程与人之动力的生成 135

主客体相互作用与动力生成 137

动力生成的间断性与连续性 139

动力生成过程与人的生命周期 141

第三节 动力体系生成的机制 145

人之动力生成的生理机制 146

主体内部整合与动力体系的生成 151

目标追求体系与动力体系的生成 157

生活环境变换与动力体系的生成 162

第五章 人之物质动力论 170

第一节 物质动力的性质与表现 171

物质动力的历史观 172

物质动力的特殊性质 174

物质动力的表现形式 176

令人疯狂、陶醉的秘密 178

第二节 物质动力的外部机制 182

社会经济之诱因 183

政治变革之诱因 185

物质文化之诱因 188

工作环境之诱因 190

第三节 物质动力的内部机制 192

物质动力的生理机制 193

物质动力的心理机制 196

物质动力的整合机制 200

物质动力的实现过程 205

第六章 人之精神动力论 209

第一节 精神动力的性质与生成 210

精神与精神的特殊结构 211

精神动力的生成及其性质 215

显意识与精神动力的生成 219

潜意识与精神动力的生成 222

第二节 精神动力的系统与功能 225

精神动力各系统的特点 227

精神动力的核心结构 232

精神动力的功能特征 239

现实中的精神动力场 246

第三节 精神动力的运行机制 250

精神动力的社会机制 252

精神动力的心理机制 255

精神动力的生理机制 260

精神动力的实现过程 265

第七章 人之生物动力论 271

第一节 生物动力的本质特征 272

人的生物遗传特征 274

生物动力与本能无意识 277

生物动力与人体全息 281

生物动力的形成机制 285

第二节 生物动力的表现特征 288

人的生命力的源泉 289

人之性、情、欲的辩证法 292

男女情爱的生物力学 296

生物动力与人生各阶段 300

第三节 生物动力的功能特征 304

生物动力的特殊结构 305

生物动力的社会化特点 309

生物动力功能的多样性 313

生物动力的实现过程 317

第八章 人之整合动力论 323

第一节 人之整合动力的基本特征 324

人之整合动力的社会性质 325

人之整合动力的主要特点 327

运行过程中的整合动力 329

人之动力整合的最高境界 332

第二节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的整合动力 334

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生成的整合动力 335

劳动作为整合动力的本质特点 338

创造作为整合动力的本质特点 341

信息作为整合动力的本质特点 344

第三节 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础的整合动力 347

在人与社会相互作用中生成的整合动力 348

交往作为整合动力的本质特点 351

竞争作为整合动力的本质特点 354

权力作为整合动力的本质特点 356

第九章 人之人格动力论 361

第一节 人格动力的基本特征 362

个性、性格与人格的特点 363

人格结构与人格动力的关系 365

人格选择与人格动力的整合 368

人格成长与人格动力的发展 372

第二节 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动力的特征 377

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特点 378

健康人格动力的主要特点 380

理想人格动力的主要特点 382

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实现 385

第三节 变态人格动力的基本特征 389

人的防御机制与人格障碍 390

变态人格的形成及其动力特征 393

影响力巨大的变态人格及其动力 396

变态人格的类型及其调治原则 400

第十章 人之越轨动力论 405

第一节 认识越轨与致错之动因 406

人之越轨及其动力特征 406

认识越轨及其动力性质 409

导致错误的主要动因 412

临近犯罪边缘的行为动因 418

第二节 行为越轨与违法之动因 420

行为越轨与违法行为 421

违法行为的主客观因素 424

违法行为的动力体系 426

违法行为的个性化特征 430

第三节 共同越轨与越轨动力类型 432

共同越轨与团体错误 434

共同犯罪及其行为动力 436

青少年越轨动力的特点 439

常见越轨动力之类型 441

第十一章 人之群体动力论 445

第一节 群体特征与群体动力 446

群体特征与群体类型 446

群体结构与群体功能 449

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 451

群体动力形成的主要特点 453

第二节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动力 456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 458

目标整合与群体动力 460

群体动力场与群体合力 462

群体动力的主要功能 466

第三节 群体动力的运行过程 468

群体动力的运行机制 469

冲突、压力对运行过程的影响 472

运行中的主动力、离散力与主导力 474

运行过程与组织的整合作用 477

第十二章 人之组织动力论 479

第一节 组织动力的构成及其特性 480

组织、组织类型与组织行为 481

组织目标与组织动力的构成 483

凝聚力、冲突力与组织动力的构成 486

权力、压力、影响力与组织动力的构成 488

第二节 组织运行过程中的组织动力 491

组织分化、整合与组织动力 492

组织领导、决策与组织动力 494

组织激励、监控与组织动力 497

影响组织动力运行的其他因素 499

第三节 现代组织变革与组织动力 502

组织的内耗与组织的变革 503

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506

机制的转换与组织的发展 508

组织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511

第十三章 人之社会动力论 514

第一节 社会动力的基本特征 515

社会动力的本质特点 516

社会动力形成的特点 520

社会动力历史性特点 525

社会场与社会动力场 530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 534

原动力、根本动力与基本动力 535

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子系统 541

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 548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体系 553

第三节 社会运行中的动力过程 560

社会运行与动力系统的互动过程 561

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动力整合 565

社会转型与动力场的拓展 572

从社区向“世界村”发展的大动力 578

第十四章 人之动力实现论 585

第一节 动力运行及其实现形式 586

动力实现的内部状态 586

动力实现的社会形式 589

主导动力与动力的实现形式 592

环境条件与动力的实现形式 595

第二节 动力实现的基本过程 598

价值追求与动力实现过程 600

目标体系与动力实现过程 602

活动交换与动力实现过程 605

行为挫折与动力实现过程 607

第三节 不同类型动力实现的主要特点 611

基本动力实现的主要特点 612

整合动力实现的主要特点 616

复合动力实现的主要特点 620

人之动力实现的综合效应 625

第十五章 人之动力功能论 630

第一节 人之动力结构与动力的功能 631

动力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功能 632

动力结构的稳定性、可变性与功能 634

个体动力结构的类型与功能 636

群体、组织动力结构的类型与功能 639

第二节 社会动力结构及其功能形态 642

社会动力的结构与功能 643

生产与满足需求的功能 646

选择与行为组织的功能 648

中介与多极整合的功能 650

第三节 人之动力功能的特殊形态 653

人之动力的驱动与控制功能 654

人之动力的认知与创造功能 656

人之动力的表现与价值功能 659

多种功能的互动及其社会特征 662

第十六章 人之动力发展论 666

第一节 人之动力发展的基本特征 667

环境变迁与人之动力的发展 668

主体成长与人之动力的发展 671

动力结构的改变与动力的发展 673

人之动力发展的阶段性 677

第二节 主体活动的扩展与动力发展 681

认知活动的扩展与动力发展 682

实践活动的扩展与动力发展 685

人之动力发展的主要机制 688

机制的转变与动力的发展 691

第三节 各层级主体动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694

社会个体动力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696

群体与组织动力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699

城乡社区动力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703

我国当代社会动力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707

第十七章 人之动力规律论 714

第一节 人之动力规律的主要特性 715

人之动力规律的社会性与历史性 717

人之动力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719

人之动力规律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721

人之动力规律的关联性与整体性 723

第二节 不同层级主体动力的主要规律 725

人类个体动力的主要规律 726

群体与组织动力的主要规律 732

社区与社会整体动力的主要规律 734

各层级主体动力主要规律的内在联系 738

第三节 人之动力生成、运行、发展规律群 740

人之动力生成规律群 741

人之动力运行规律群 747

人之动力发展规律群 753

规律群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的运用 758

〔附〕人之动力规律体系简表 762

第十八章 人之动力激励论 764

第一节 行为的激励与动力的激励 765

激励与行为的激励 765

人之动力激励的特点 767

人之动力激励的过程 770

人之动力激励的作用 772

第二节 激励类型与激励理论 775

偏重于内容的激励理论 776

偏重于过程的激励理论 779

偏重于强化的激励理论 783

综合型激励理论的特点 785

第三节 有效激励的主要特征 789

有效激励的主要特点 790

有效激励的基本原则 792

有效激励的特殊形态 795

有效激励的变化和发展 799

第十九章 人之动力疏导论 803

第一节 人之动力疏导的主要特征 804

人之动力疏导的特点与机制 804

人之动力的受阻、偏离与质变 806

人之动力疏导的理论基础 809

不同层级主体动力疏导的特点 812

第二节 人之动力疏导的任务与方法 814

人之动力规律与疏导问题 815

人之动力疏导的基本任务 817

人之动力疏导的原则和方法 820

人之动力疏导与转化机制 823

第三节 人之动力疏导的主要功能 825

挫折与人之动力疏导 827

压力与人之动力疏导 829

冲突与人之动力疏导 832

领导与人之动力疏导 836

第二十章 人之动力调控论 839

第一节 人之动力调控的基本特征 840

调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41

人之动力调控的主要依据 845

人之动力调控的主要特点 848

人之动力调控的类型与任务 852

第二节 人之动力系统的社会调控 854

社会调控主体的层级结构 855

人之动力的社会调控机制 857

社会调控机制的核心结构 861

社会调控机制的运作过程 864

第三节 人之动力主体的自我调控 868

社会调控与自我调控的关系 869

自我调控机制的特殊性质 872

自我调控机制的类型与作用 874

提高调控水平对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877

主要参考文献 883

后记 891